长沙望城湘江古镇群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
湘江古镇群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具特色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这是游客在靖港休闲。
湖南新闻网消息 据长沙晚报报道,“到靖港寻古、到乔口吃鱼、到铜官玩陶、到新康看戏、到书堂览书”……在长沙湘江北段的望城境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靖港、乔口、新康、铜官、书堂等古镇,各镇相距均在10公里以内,统称为湘江古镇群。这些古镇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近年来,通过挖掘整理、保护开发修复,这些文化遗存得以重生,逐步成为长沙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对湘江古镇群进行挖潜、整合,形成长沙文化旅游品牌的叠加放大效应,形成长沙“山水洲城” 这篇旅游大文章的精彩篇章?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对望城区湘江北段古镇群提质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和望城区认真研究,务求形成共识,谋定方略,大手笔地打造‘中国最具魅力古镇群’”。 湘江古镇群的魅力何在,如何提升提质?连日来,记者走进望城,探寻湘江古镇群的“中国梦”。 旅游新高地,古镇人气旺 对于长沙府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琪来说,猴年的春节可谓喜事连连。正月初一,公司就和韩国知名陶瓷企业“和灵窑”签订了共同开发日用保健陶瓷协议,这是该企业第一个国际合同。另外,在这个春节里,企业和“润和”、“湘茗”等国内知名茶业企业签订了一个年销售200多万元的合作协议。 4年前,从机关下海的吴琪只身来到望城区铜官镇,已在陶瓷行业耕耘数年的他窥见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资金、人才资源都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他和同伴创立 “府窑”陶瓷品牌。4年过去了,今天的长沙府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已成为拥有4000平方米研发及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铜官陶瓷文创产业知名企业。 就在一江之隔的靖港古街上,44岁的张乐和爱人蓟良树在自家的小店“张记复盛斋”里忙个不停。 小店卖的主要是靖港3种传统小吃:胡椒饼、小花片和法饼。丈夫张乐负责生产,妻子蓟良树负责销售,由于用料讲究,做法传统,3种小吃深受游客欢迎。蓟良树向记者透露,今年春节期间,小店销售收入超过10万元。而就在9年前,靖港古镇保护开发修复前,张乐夫妻一年的收入仅够一家温饱。“我是靖港人,从小就跟在长沙‘九如斋’工作的姑爷学做小吃,十几岁开始在靖港老街上卖自己的货,那时古镇衰败,街上根本看不到几个人,更别说游客了,每天起早贪黑,能卖出一两百元的东西就很不错了。”张乐回忆。 长沙市望城区旅游局局长何迎春用惊喜来形容猴年春节古镇旅游的旺盛。由于尝试了古镇+媒体的创新营销模式,今年春节湘江古镇群人气井喷。数据显示,湘江古镇群接待游客4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湖南旅游新高地 长沙湘江古镇群”的旅游品牌强势崛起。 随着旅游开发的聚集效应,今日的湘江古镇群已是车水马龙,游客如织。仅2015年,湘江古镇群接待游客就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湘江古镇群已经成为长沙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湘江旅游带的亮点。 打出文化牌,繁华今再现 湘江古镇群悄然复兴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古迹和文化遗存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名片。自古以来为重要航运通道的望城,文化遗存丰厚。 古镇就是文化! 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靖港、享有“千年陶都”美誉的铜官、被称为“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的乔口、曾是重要水岸商埠的新康,都在湘江水运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望城把古镇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湖湘特色小镇,探索了一条古镇群落的复兴之路。 在这黄金水道的湘江下游,当明珠荟萃,形成古镇群落的时候,其历史意义、文化魅力和经济价值便非同凡响了。 靖港以“古”为特色,重点修缮和恢复了一批明清古建筑群、老字号商店,打造了“靖港八大碗”、“庙会小吃”等传统特色餐饮品牌,使古镇重新焕发生机,一跃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靖港镇人大主席罗丽华告诉记者,在大美靖港妆容初成、“八街四巷七码头”的辉煌盛况得以重现的同时,景区鼓励手工秤、木器行、铁铺、酿酒坊、靖港布鞋、靖港香干等传统手工业发展,直接间接吸纳2000多人就业。如今,每户居民、每个商户的年均纯收入近10万元。“可以说,2000个商户就是2000个张乐的故事。” 铜官以“陶”为特色,依托世界陶瓷釉下多彩发源地铜官窑,促进传统陶艺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千年陶城”再现繁华景象。昔日下岗的陶瓷艺人重新创业,古街上陶瓷企业已增至70余家。而国际国内多名陶艺大师、知名学者、文化名人也开始在铜官古街设立工作室。 乔口以“水”为特色,恢复了杜甫码头、乔江书院、百岁坊等人文景观,并做活水景、水乐、水产“三水”文章,叫响了“到乔口渔都去呷鱼”的口号,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新康以“戏”为特色,依托源远流长的皮影戏、酿酒等民俗文化和技艺,积极繁荣民间艺术和文化产业。 当外界尚激辩于各种城镇模式孰优孰劣之际,望城,有湖湘特色的古镇群落已竞相斗艳。 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 然而,放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大格局中考量,放在长沙“山水洲城”大旅游中审视,处在培育和成长期的湘江古镇群无疑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5年10月,一次由市委政研室牵头的“关于湘江北段古镇群提质发展”的调研深入进行,一场关于古镇“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的深度挖掘就此展开。 ——古镇至今还没有市区直达的公交线,古镇与古镇之间也缺乏公交联系,“孤岛现象”较为突出,交通基础设施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古镇单个起步,自成一体,建筑风格、街区特色、旅游产品类似,文化性和体验性还有待深层次开发; ——从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看,湘江古镇群住、娱、购、游等领域还相对缺乏,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 数据显示,中国著名的古镇乌镇、周庄、同里每年的游客量分别为300万人次、700万人次、500万人次以上,仅门票收入均在5亿元左右。与之相比,文化底蕴深厚、湖湘特色鲜明的湘江古镇群还有待真正走出湖南、走向全国。 如何让这一张张魅力无穷的名片大放异彩? “把湘江古镇群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的湖湘文化展厅、湖南旅游客厅、全国古镇旅游知名目的地!”湘江古镇群的“二次规划建设”提上了市委的议事日程。随即,湘江古镇群概念性规划面向全球征集方案;深化编制的《湘江古镇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交深入研讨和修改。 ——将湘江古镇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市“十三五”交通专项规划和省市旅游重点项目计划,加快京港澳复线、金桥综合枢纽、地铁、铜官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论证地铁4号线、1号线规划延伸至古镇群,打造湘江古镇群半小时水陆交通圈,规划策划论证沿江慢行绿道、旅游特色巴士、过江隧道等特色交通方式; ——推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做好做活水文章,加快古镇水环境治理,论证策划推进大众垸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丁字石街、靖港后街等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和建设; ——到2018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00亿元,把湘江古镇群努力打造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脚步”的湖湘文化展厅、湖南旅游客厅、全国古镇旅游知名目的地。 提升发展定位、实行一体规划、突出个性特色、彰显文化底蕴、引领城乡融合……湘江古镇群,在新的历史时代,必将迸发全新的魅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