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猕猴桃产业获定向“输血”
修文县谷堡猕猴桃种植户在果园里采摘果实。 (资料图片)
3月底,在修文县文广楼里,全县7家猕猴桃企业商量着一件大事——抱团发展,带领修文猕猴桃产业从过去“小散乱”局面中走出来。
在这些参会人员中,修文县华云猕猴桃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周珍品格外引人关注——在他的手上,拿着一张150万元的信用社授信;与此同时,他的合作社还加入了新组建的“顶好果业”。
“这个授信不需要提供抵押担保,既快捷、又节约融资成本,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我们面临的融资难题,还能为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提供保障。同时,新成立的‘顶好果业’,还将为我们提供‘五个统一’的标准化服务,带领大伙一起抱团做大做强。”周珍品说。
破资金短缺瓶颈引入社会资金,以3000万撬动3亿资金,定向为猕猴桃产业“输血”
周珍品的笑容的确来之不易。
资金一直是困扰修文普通猕猴桃种植户、合作社、小企业的一大难题。以1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来算,一年的架材、苗木、管理和人工费用,算下来是10万元。而从第一年种植到猕猴桃挂果上市,至少需要两年,也就意味着前期百亩果园每年的投入至少要20万元。
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周珍品回忆说,大部分是自筹,少部分是贷款。“能借的都借了,贷款又不好贷。”
周珍品的说法,在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办公室得到证实:“就修文县而言,各大银行在农业方面的投资较少,审批较复杂,利息又较高,而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又大,贷款确实不容易。”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修文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县里与多家银行谈过很多次,希望采取用农户、企业的猕猴桃基地做抵押、用猕猴桃订单做抵押等方式,增加贷款的可操作性,但均被对方以风险大、回报低等理由予以婉拒。
直到今年,贷款难这种情况才真正迎来了转机。
3月25日,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同发起团结基金,开发团结基金贷款产品,利用基金的杠杆作用,放大授信额度,定向为猕猴桃产业“输血”。
团结基金的模式,将按照政府投入3000万元,团结基金总配套投入,最后总资金达到3亿元的比例进行投资。也就是3000万撬动了3亿的猕猴桃产业基金。
“这个团结基金是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以来的首笔社会资金。虽然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迈出的这第一步,将为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质的变化。”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办公室主任李大忠说,借款人无需再提供抵押担保即可获得信贷资金,既拓宽了融资渠道,又节约了融资成本。
周珍品的合作社有1500亩种植基地,1个合作社、4个微企以及27个农户。在得到150万元的无抵押授信后,他们之前遇到的系列资金问题将迎刃而解。
抱团谋大发展组建“顶好果业”,形成新标准,推动修文猕猴桃产业发展
3月25日的签约,给周珍品他们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去了“抱大团”做大做强的机会。
经过协商,修文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猕猴桃产业企业签订项目协议,以原贵州顶好果业有限公司为基础,进行增资扩股和重组,组建贵州顶好果业股份有限公司。
“谁都想产品质量好,出去卖个好价钱。但是我们的猕猴桃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价销售,没有响亮的品牌,没有过人的竞争力,始终蜷缩在贵阳及周边的一小圈地方。”周珍品说,如今,“顶好果业”将从种植、技物服务、冷链分拣到深加工、销售等猕猴桃生产各环节,为种植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以统一标准收购、统一品牌运营、统一渠道规划、统一价格策略、统一市场形象的模式拓展国际国内销售市场,致力于扩大提升“修文猕猴桃”的品牌知名度。
目前,修文县猕猴桃种植规模15万亩,挂果面积4.8万亩,产量3.6万吨,产值5.7亿元,涉及10乡镇种植户6000余户。参与产业发展的公司、微企及合作社150家。“截至目前,全县猕猴桃产业相关的散户、合作社、小公司,有近八成的以各种形式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共同发展,做大做强,已经成为产业的趋势。”李大忠说。
在形成抱大团发展的理念之后,这些企业在猕猴桃产业上的发展方向上也有了更高更远的思路:建立扩大冷链仓库,增强物流仓储规模;开发产业相关产品,做附加值高的深加工;扩展产品销售模式,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携手大数据……
背景资料
猕猴桃,作为修文的三大名片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种植,引进过10多个品种试种,最终确定贵长品种,并在2002年达到第一个巅峰时刻,种植面积高达5万亩。
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以后,修文猕猴桃产业相继因管理粗放、营销无力等因素导致“果贱伤农”,种植规模萎缩至2万亩。
近年来,修文县整合中央、省、市各项涉农资金上亿元,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并相继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补贴种植户种苗支架等,让企业和农户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信心得到大幅提升,产业再次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