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14岁围棋“神童” 不到7岁“秒杀”一高手
http://gzdsb.gog.cn/pic/003/017/935/00301793587_deb84963.jpg 石豫来觉得自己未来围棋的对手不一定是人,也许是比阿尔法Go(人工智能)更先进的机器人。http://gzdsb.gog.cn/pic/003/017/935/00301793588_32f0dd42.jpg 从小石豫来的围棋在同龄人中就是佼佼者,不久前还晋升成为职业棋手。http://gzdsb.gog.cn/pic/003/017/935/00301793589_7929b3c7.jpg 手机里常备围棋APP,随时练习。 多彩贵州网讯 围棋教室里,石豫来的对面坐着一个8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盯着棋盘,一手托腮一手捏着棋子,眉头紧蹙,思索着该如何落子。 这是贵阳少有的高温天气,没有一丝风。教室窗外的大树上,知了也在急躁地“吱吱吱”叫个不停。石豫来气定神闲,扫了一眼教室。这是贵阳市青少年围棋培训中心的教室,教室里都是些7岁到10岁的孩子。这样的夏日午后,这些下棋的孩子,让石豫来想起了9年前的自己。 那时候,他比这个教室里的孩子都要小,只有5岁。第一次在这里见到围棋,他就着了迷,下棋下到教室关门了还不走。 从学棋开始,他就被称为“神童”。不过,正如他的启蒙老师蒲学礼所说,“天才的人太多了,要看你自己怎么走。”幸运的是,石豫来没有重复“伤仲永”的故事。 7月25日,14岁的石豫来在“2016中国围棋定段赛”中成功定段,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棋手,他也是此次定段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不过,他深知,定段成功,不是胜利的终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偶然 石豫来学习围棋,是一个偶然。他并非出生在围棋世家,父母更是不会下围棋。5岁之前,他从来没有碰过围棋,甚至可能不知道围棋为何物。 妈妈李翠敏把他送去围棋培训班的原因很简单。“想让他静下来,这孩子太好动了。”在妈妈的记忆里,小时候的石豫来,除了睡觉时间,几乎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上蹿下跳、说话,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任何新奇的玩具,对于石豫来的吸引不会超过三天。他乐于将各种新玩具拆散,然后无法恢复原貌。 妈妈那时候总是忧心忡忡,“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一堂课就是40多分钟,他可怎么办?”妈妈觉得,以儿子的性格,几乎不可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坐在椅子上乖乖听老师讲课。 后来,听说亲戚家的孩子在学围棋,妈妈觉得围棋不错,兴许可以改一改儿子好动的毛病,而且与其它兴趣爱好班比起来,围棋还显得比较特别。就这样,在石豫来5岁时,一个稀松平常的下午,妈妈牵着小小的石豫来走进了围棋教室。而那时候,石豫来和妈妈都没有意识到,石豫来的人生,也就是从这个下午开始,悄悄走向了另外一条轨迹。 石豫来的启蒙老师蒲学礼清楚地记得,石豫来第一次来到他的围棋教室时候的样子。石豫来的个子偏小,比下棋的桌子高不了多少。如果他坐在椅子上,伸手到对面的棋盘落子都有些吃力,所以他干脆站着下棋。 他当时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教室里最小的孩子。按照蒲学礼的经验,一般像这么小的孩子,甚至比他再大几岁的孩子,第一次接触围棋,最多能够在棋盘旁边坐一个小时。 所以,蒲学礼当时教了石豫来简单的一些规则后,就去忙其他事情了。直到快下班的时候,蒲学礼来收拾教室才发现,“这个小娃娃居然还在这儿!这么小还是第一次接触围棋,就能下一下午围棋,不容易。” 在一边陪着的妈妈更是吃惊,“儿子那么好动,一旦下棋,居然就安静了。”跟平时那个在家里的“淘气鬼”简直判若两人。 同时,妈妈也很欣慰,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可以稍微放下,“我曾经暗自怀疑过他是不是有多动症。直到遇到围棋,我终于发现,还是有东西可以让他安静下来的。” 神童 进了围棋培训班,石豫来的围棋天赋逐渐显露。老师蒲学礼发现,石豫来的领悟力很强,进步神速,“一些要领一点就透。”还不到两个月,蒲学礼就把他从启蒙班升到了提高班。 围棋训练班的另一位老师邓自强也对石豫来的围棋天赋记忆犹新。“我教围棋十多年,石豫来可以说是我遇到的最有围棋天赋的孩子。”他说,有一次,他带6岁的石豫来去家里玩。到了家里,他先摆好棋子,给石豫来出了一道题。“我对他说,你先把我这道题给解了,我就让你打游戏。” 本来是去玩,但是却先要做题。石豫来有些不情愿,不过在新游戏机的诱惑下,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了题。 邓自强记得清楚,那是一道很难的题,自己之前都解了很长时间才解开。可是,石豫来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出来了。看到石豫来有如此天赋,蒲学礼试着拿《发阳论》给石豫来做。蒲学礼介绍,《发阳论》是举世公认的围棋死活方面的最高经典著作。“通俗来讲,就是围棋界的最难的练习题集。”邓自强说。 可是,一开始,石豫来对于做《发阳论》并不感兴趣,不愿意做。蒲学礼对他说,“你想不想赢我,你如果想赢我,就要把这本书做完。” 听到可以赢老师,石豫来立马来了兴致。竟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做完了《发阳论》。邓自强说,这样的速度对于石豫来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是罕见的。“我学棋这么长时间,做完《发阳论》都要一两年的时间。” 一个曾经关注石豫来的围棋爱好者还记得一件趣事。石豫来不到7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位某行业第一围棋高手对弈。刚开始,高手看到石豫来是个小娃娃还不以为意,见面就问对方看过《发阳论》没有。结果对弈刚开始没多久,高手就遭到石豫来“秒杀”,后者还嫌他下棋慢。 蒲学礼介绍,不到7岁,石豫来就获得了两个围棋网站(TOM和弈城)6段称号。“在同龄人中,他算得上是佼佼者。”他说。 就这样,石豫来围棋“神童”的名声一时鹊起。 抉择 尽管获得了外界的盛赞和关注,但是无论是石豫来还是他的父母,都对“神童”这样的称呼,并不在意。 石豫来甚至不记得有人曾经称自己是“神童”,他只知道,“我就是喜欢围棋而已。”而他的父母更是觉得,围棋能让这孩子安静下来,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让他成为围棋高手、世界冠军什么的。”妈妈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健康快乐成长,过普通人的生活。 可是蒲学礼觉得石豫来不学棋的话,太可惜了。他记得,当年石豫来下棋赢了围棋界的另一位“神童”。一位围棋世界冠军曾经赞誉这位“神童”是围棋天才。“我想,小石连世界围棋冠军‘钦点’的围棋天才都赢了,那么说明小石的水平和天赋真的是常人难及。”他说。 在蒲学礼的劝说下,妈妈李翠敏才下定决心带着石豫来去北京的围棋道场试一试。到了道场,还没下棋,那里的老师听说石豫来的老师是业余棋手,就面露难色,不想让石豫来参加考试。因为按照惯常思维,业余的老师教不出可以参加道场考试的学生。 后来,还是妈妈说出了几名出自蒲学礼门下的棋手的名字之后,老师才同意石豫来参加考试。 道场的老师没想到的是,石豫来的水平和天赋都出乎他们的意料,完全够得上入道场的水平。 进入围棋道场学习,对于许多学棋的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妈妈却犹豫了。 从儿子出生开始,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她从来没有“望子成龙”的意愿。所以,在对儿子的养育中,她也一直努力给儿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在接触围棋之前,除了儿子好动一些,妈妈对于那时的生活现状很满意。而如果进入道场学围棋,就意味着要改变这一切。妈妈深知,“这是另外一种人生。” 她打电话跟爸爸商量,说自己并不想让儿子来北京学棋。可是在一边的石豫来听见妈妈这么说,立即不干了。 直到今天,妈妈还记得那一幕:在北京的大街上,石豫来抱着妈妈的腿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要学棋,你让我来学。不学棋我会后悔一辈子。” 7岁的儿子,能为了围棋,说出“后悔一辈子”这样的话,让李翠敏感到很震撼,“感觉那一刻他像个大孩子一样。”她当即和丈夫决定,送儿子来道场学棋。 适应 2008年,石豫来正式进入北京聂卫平的围棋道场学棋,那一年,他只有7岁,是道场中最小的学员之一。 来了道场,石豫来才发现,这个世界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以前,年幼的他天真的以为,世界上下围棋的人就只有身边的人,这些人都在贵州。所以,那时候他的愿望是成为贵州最厉害的棋手。可是,来到北京他才知道,“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多人都在下棋,而且都下得很厉害。” 与同龄的孩子的学校生活相比,在道场的学习不免枯燥。每天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除了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余都是与围棋相关的课程训练。 而且这里可以说高手如云。李翠敏介绍,在道场,学员们按水平而不是年龄分组学习,所以,石豫来的同组学员都比他大。在贵州,他可以打败一些业余的围棋高手。可是在道场,他发现,突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对手,心里未免有些失落。 而道场的一些规矩他也难以适应,他记得,自己还曾经因为在课上调皮被老师罚过站。不过,这些最初的不适应并没有让石豫来懊恼,道场里的竞争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他说,自己从小其实很好“斗”,一年级的时候,曾经因为同班的女生被隔壁班男生欺负了,他还带着小伙伴们去为女生讨公道。 而围棋的胜负感也是他一直着迷围棋的原因之一,“下棋就要有个输赢。这次我输了,下次我一定要赢回来。” 很快,石豫来的天赋在道场里再次显露出来。蒲学礼介绍,8岁的时候,石豫来就获得了围棋网站弈城网业余9段的称号,“是这个网站业余的最高段位。”他说。 道场的老师们也喜欢石豫来,“他们在课上给我最大的自由,有时候甚至允许我自己回家练棋。” 付出 时间就在黑白子的交替落下间里流逝。转眼间,当年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儿,如今已经是翩翩少年。 他觉得,自己这7年来的成长可以算得上是风平浪静。“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围棋和围棋之外的生活。”可是妈妈却把儿子的付出看在眼里。“与同龄人相比,他肯定是少了一些多姿多彩的童年。要练棋,还要承受比赛的压力。” 有时候看到儿子因为比赛状态不好而压力大,或者输了比赛不高兴,李翠敏就会在一旁安慰儿子,“没关系,你如果觉得累了不想学了,我们可以回家读书去。” 可是即便压力再大,石豫来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一次也没有。”因为在石豫来看来,“我就是喜欢围棋,下棋能感受到快乐和充实。”对于他来说,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下盘棋就解决了。 而这7年来,围棋对石豫来的改变也显而易见。妈妈觉得,儿子比同龄人要成熟稳重。“比如他要去做一件事情,总会把前因后果想得很清楚。这样的决定会带来什么结果,不同的选择又会呈现什么不同的局面。反而是我总会说,‘想那么多干嘛,先做了再说。’”她说。 石豫来觉得,这是下棋给他带来的惯性思维,“考虑周全才能落子。” 石豫来的微信头像是下棋时凝神棋盘的照片。照片中他身穿白色衬衫,黑色细框眼镜后面的眼神,淡定而深邃。 在老师蒲学礼看来,石豫来的外表与他的棋风完全相反,“你看他样子文质彬彬的,但是下起棋来,又狠又快。” 7年的时间,妈妈也付出不少。远离丈夫,在北京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可以说是李翠敏的全部生活。在北京,她几乎没有亲戚朋友。儿子去上学,她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书。 听说石豫来在北京学围棋,常有朋友向李翠敏请教教育经。可是李翠敏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无为而治”。即便是陪伴儿子在北京学习,她的愿望也从来没有改变过,她对儿子全部的期待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 对于她来说,在儿子背后默默付出,只是因为儿子选择了学棋,她作为母亲无条件的支持。而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围棋大师的儿子。她从来不会去过问儿子的围棋学习,也更没有因为围棋打骂过儿子。 在她看来,与那些职业女性相比,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遗憾,“因为我的目标就是儿子健康快乐,家庭和睦幸福,而这些我都做到了。” 坚持 尽管谈到自己这几年的围棋生活,石豫来总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但实际上,近两年的时间,对于他来说是个瓶颈期。 在这次的定段赛中,尽管他是最小的选手之一,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次定段的成功对于石豫来来说,来得不是太早,而是稍晚了些。 蒲学礼介绍,围棋定段赛相当于围棋界的高考,定段成功才能成为职业棋手。而这个成功率非常低,四五百名选手,最终只有20人(男子组)能够定段成功。 实际上,早在5年前,石豫来就开始参加定段赛。最初的几次比赛,他年纪尚小,纯粹是为了去体验。可是,2014年和2015年的定段赛,他被寄予厚望。包括石豫来自己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按照他的水平,2014年他就应该定段成功。结果,他以7名之差,定段失利。2015年,他再次以4名之差,没有定段成功。 这两年对于石豫来来说,可以算是失落的两年。他甚至曾经暗暗想过不走这条路了,只是一直没有跟其他人说出口。 有一段时间,他基本不碰围棋。每天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看电视。可是他发现,这样并没有让他好过些。烦闷够了,他开始思考,自己当初到底为什么要跑到北京去学围棋。他得出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喜欢下棋,下棋会快乐。” 定段失利,只是学棋这个漫长路上的小插曲。而总结一再失利的原因,无非是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围棋当中去。他承认,在十几岁的青春期,有些贪玩。“可能在围棋上,只用了一半多的精力。” 妈妈也发现了儿子的这个“毛病”。“虽然他喜欢学棋,但是还没有达到痴迷的程度。除了围棋,他的爱好也很广泛,所以也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分心。”她说。 2016年的农历新年之后,石豫来才想明白了,“要坚持自己的初心。”他开始积极备战新一年的定段赛。以前喜欢的网络游戏,也变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觉得不好玩儿了。”石豫来说。 2016年7月,他第5次参加定段赛。与之前的几次相比,这一次他的心态要平和很多。如果说围棋之路是一场漫长的朝圣,那么定段赛不过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高一点的台阶。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平稳地跨过这级台阶。 7月25日,他终于在“2016全国定段赛成绩表”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定段表上清楚地写着:“以上棋手达到定段标准,授予职业初段。” 这次,对于定段成功,石豫来却显得很淡然。他深知,这只是职业棋手路上的一块敲门砖。对于未来,他也并没有“要成为世界冠军”这样的打算。“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我最近的目标,就是要参加国少队的选拔。” 围棋教室里,与石豫来对弈的小男孩儿还在苦苦思索,他学棋不久,刚在棋盘上下了没几颗子。而对于石豫来来说,他的职业围棋人生何尝不是刚刚开始,未来是怎样的棋局,全看他自己如何落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