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学生制作科学DV获全国一等奖 属衡阳首次
http://www.e0734.com/uploadfile/2016/1204/20161204093643784.jpg 本网讯 记者陈海燕报道 日前,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在沈阳落下帷幕。耒阳籍学生李诺捷、蒋郅佳和曹淑媛拍摄的科学探究纪录片《会移动的主航道》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青少年科普创意专项奖,这是衡阳市在该领域首次获得的全国最高奖项,也是本年度全省此项目仅有的一等奖。 初生牛犊,质疑书本权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V摄像机、手机摄像机在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普及率。如何应用DV技术为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服务,成为教育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新的课题。 2010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借鉴国外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经验,认识到利用DV技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个崭新领域。为此,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策划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学DV活动,为我国青少年开创了一个利用DV技术开展科学探究的新平台。 耒阳市一中地理老师吴济廉向记者介绍,科学DV指的是用摄影机记录的一次科学探究过程。拍摄一部科学DV作品,通常需要DV摄影机、三角架、电脑、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等硬软件设施。同时,还需经过观察发现、猜想假设、组织实施、模型解释、数据分析、表达交流六个步骤。作为老师来讲,我们倡导学生们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邀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制定探究计划和拍摄计划,制作拍摄脚本,实施拍摄,最后进行编辑、配音、配乐等后期制作。 2015年10月的一天,耒阳市一中1509班学生蒋郅佳和几名同学漫步耒水河边时,发现河流主航道设在耒水的左边。“咦,这怎么与地理书说的情况不一样呢?是河流主航道会移动,还是书上出了错误?”16岁的蒋郅佳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同学李诺捷一起讨论,当他们探讨一番后,还是不太明白。于是就向地理老师吴济廉请教。 吴老师对几名学生提出的疑问当即给出了积极回应,觉得学生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他对几名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表示鼓励,并表示全力支持他们采用科学DV的形式去探寻科学奥秘。 花落他家,还因小心求证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时间来到了当年的寒假,耒阳市一中的1509班学生蒋郅佳和1510班学生李诺捷,长郡中学耒阳籍学生曹淑媛三人决定共同探寻耒水河航道置左的奥秘。 吴济廉说:“这几个学生在探寻科学奥秘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都是全新的,数据如何测?脚本如何写?DV拍摄过程中的推拉摇移如何运用恰当?如何有效分工?他们都配合得相当默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和坚毅确实让我有些吃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俗语的道理虽然我们懂,但是没有切身的体会,感觉很抽象。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几个牺牲了寒假休息的时间,在寒风中测数据忙碌整整一个下午,有时为了模型解释要在污水横流的下水道口蹲守,也有剪辑了大半个晚上的影像资料因为电脑的突然死机而做无用功……这些艰辛和困苦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俗语的深刻内涵。”蒋郅佳如是说。 一部只有短短8分钟的科学纪录片,却要收集80小时的素材,这一点对李诺捷来说印象犹为深刻。他说:“为了纪录片中一个几秒钟的镜头,可能要耗一整天。特别是在用仪器测量水速时,按照操作规程需要选择许多个不同的点,而每个点需要用手拿着仪器放置水中保持一分钟的固定姿势,才能获得数据。一天下来,上百个点的测量,不仅是一种体力和毅力的挑战和考验,更是意志品质的自我较量。” “据我的观察,这几名学生很善良,懂规矩,有理想,爱思考,自觉性也强。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是很担心他们的制作能力,后来这个作品通过衡阳市的选拔,进入湖南省的竞赛,获得了全省一等奖,让我有些意外,最终参加全国的竞赛也获得了一等奖,让学校和老师们特别有成就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沈阳拿到全国一等奖回到学校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还是一如既往地踏实学习。”班主任老师蒋仁忠满是欣慰地告诉记者。 蓓蕾初露,园丁精心呵护 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耒阳市一中校长曹飞跃向记者介绍,作为“全国百所特色高中项目学校”,学校一直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建设了一支平均年龄30岁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强烈责任意识科技辅导员队伍,涌现了吴济廉老师等一批科技创新“优秀科技辅导员”,逐渐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余科技小组为主阵地,全面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特色。在各类课题的引领下,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成绩斐然,先后被评为衡阳市“科普文明大院”“湖南省科技创新活动示范基地”,多次获得省、市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奖,在省、市级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79项,二等奖69项,三等奖59项。 近年来,耒阳市一中投入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费200多万元,建设了科技活动室、机器人培训室、科技作品展览室、室外活动室,配备了一座天文望远镜,成立52个科技创新小组,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开展的各类科普竞赛和“科技夏令营”活动,还开展了江口鸟洲鸟类资源、耒河水质、市售青蛙家养还是野生状况等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耒阳市一中发挥省科技创新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面向社会开放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利用科技艺术节、科技活动月等系列活动,吸引到外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感谢我们一中提供这么好的平台,感谢一中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想到了曾经不敢想的,做到了曾经不敢做的。以前自己在学习中基本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对一些科学原理没有深入了解,但这次比赛让我懂得了学习知识的新方法,譬如我们的作品《会移动的主航道》,其实只是比较简单的地理知识的应用,但通过深入探究、实地考察,生硬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丰富的研究过程提升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我们动手能力。”电话中的曹淑媛高兴地说。 吴济廉深情地说:“加入学校科技辅导员行列,对于传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自己有了更深的体会。多年来,带领学生跋山涉水、日晒雨淋,经历重重困难,仍坚持不懈,‘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项目坚持了3年,‘湿地观鸟’项目坚持了4年且仍在进行。特别是这次《会移动的主航道》,几位同学无论是最初的脚本打磨、数据采集分析、后期制作中的音效和画面表现力,还是在沈阳参赛时展板布置、剪辑测试、拍摄测试、专家答辩等环节,他们的表现堪称完美,看到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日渐提高,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