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调查:贵阳书店玩“跨界” 用有限空间“创”无限可能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980720574.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395634056.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412686608.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397920410.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413737248.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468433842.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577154997.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513815183.JPEG http://n1.itc.cn/img8/wb/recom/2017/04/23/149290800489929443.JPEG 人民网贵阳4月23日电 在1000多平米的空间里,不仅有充满设计感的花店,还有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更云集了咖啡、书店、亲子培训等多种元素……走进贵阳的“千翻与作”书店,读者可以体验一次难忘的“跨界”之旅,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创”世界。 作为贵州本土“跨界”书店,“千翻与作”的初衷是除了承担书籍销售的功能外,还要让读者能够在此体验到全新的阅读和审美乐趣,寻找到对生活的某种共鸣。 从卖书籍转向卖体验,在贵阳,如此玩“跨界”的并非“千翻与作”一家。面对持续低迷的实体图书销售市场,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正尝试通过“跨界”寻求新的生存之道,一些集售卖场所、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为一体的新型实体书店应运而生。 在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人民网记者对这些“有个性”的书店进行了实地探访。 “跨界”书店 购物中心“新”标配 “别人去购物中心购物,我则喜欢去看书。”对酷爱阅读的贵阳市民江媛来说,到实体书店看书,已成为自己多年的习惯。“就像买衣服,线下亲自选购,总会带来更多收获和乐趣。” 更让江媛乐道的是,这一转变,是被西西弗书店给“带动”起来的。 2016年5月初的一天,闲来无事的江媛到西西弗师大城文新地店看书。当晚九点,她被告知自己有幸成为该店的最后一批读者。看着书店所有灯光熄灭,店员重重地将铁帘大门拉下,开业十年的西西弗师大店,正式成为历史。 “那一瞬间,我突然特别怀念,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失去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尽管被告知该店并非倒闭,而是搬迁,但江媛内心,还是忍不住失落。 不过,这种情绪仅仅维持不到10天。 2016年 5月20日,西西弗南国花锦店正式开门营业,前来捧场的江媛惊喜地发现,新店不仅有更丰富的图书,还融入了矢量咖啡馆、不二生活创意、儿童阅读区等子品牌。在这里,江媛觉得遇见了更美的“西西弗”。 “2017年,贵州所有的西西弗书店都将搬进所在城市的商场中,新搬迁的书店不仅卖书,更卖创意。”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区总经理杨玲告诉记者,目前贵阳的西西弗书店已经全部入驻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开书店,并非老牌文青地标“西西弗”的独有做法。在贵阳,不管是高颜值创意文艺范的“集文里”,还是时尚都市里充满书香味的“乐转城市书房”,又或是贵州本土跨界书店“千翻与作”,无疑都选择了人流相对密集的购物中心。这,俨然已成为购物中心的业态新标配。 “文化与商业相结合并不矛盾,甚至双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为对方提供一个互利共赢的空间,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在杨玲看来,“跨界书店”之所以变成购物中心的“新宠儿”,很大原因在于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在过去,购物中心通常被视为纯物质消费场所,书店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食粮需求,提高了商场的整体品味,而商场的消费者,也正好成为了书店的“优质”客户。 市场主导 让读者乐享都市“慢”时光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作为城市的文化标志之一,书店都应该存在,市民需要这一文化生活空间。”虽然“千翻与作”成立还未满一年,但贵州千翻与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乐薇却非常好看这个市场。 不过,蔡乐薇坦言,要与网络书店“抗衡”,实体书店必须提供网络上没有的服务,让读者获得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以市场为主导,以阅读为载体,融合文化休闲功能,让读者充分享受文化生活。这,几乎成了贵阳“跨界书店”的基本方法论。 “亨特是年轻化的商场,来‘千翻与作’的消费者多数是年轻人,我们的产品也会向这类人群倾斜。”蔡乐薇告诉记者,根据这个定位,“千翻与作”在设计上结合了剧院式结构,让整个空间更具开放与包容性,以带给读者更加舒适的体验和观感。 在书籍的陈列上,也以青春文学开篇,再过渡到艺术、心理学及其他行业类书籍。为了找到更多年轻人喜欢阅读的书籍,公司还随时关注各种书籍阅读榜单和店内销售流水,并以此来确定购进的书籍。 “虽然我们的成人书区和儿童书区面积是一样的,但在销售中,还是儿童读书偏多一些。”花果园“乐转城市书房”销售员说,以图书阅读、咖啡甜品和手工创意商品有效融合在一起的“乐转城市书房”,之所以取名“乐转”,是希望读者在这里能够体验本源之乐、亲情之乐和身心之乐,孩子们在成长的年轮里,获得更多童年记忆和互动体验。 考虑商场的消费者更多以家庭为主,书店设置了儿童阅读专区。专区内不仅设有专供孩子阅读的台阶和照明灯,还配置有钢琴和漫画及少儿艺术培训课程。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开心地“玩”上一整天。 “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这样一个舒适的氛围,将阅读变成更多的一种生活方式。”“乐转城市书房”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真诚地希望有更多人,愿意在匆忙行走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喝一杯茶,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享受都市里体会不到的慢时光。 品牌引领 以“匠心”打造都市“第二空间” 玩“跨界”并不意味着不专业,精细化经营才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根本。 在“跨界书店”采访期间,记者深刻感受到,无论是环境打造,还是氛围渲染,他们都努力将“体验”二字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既然是卖‘体验’,自然要将‘体验’做到极致。”“乐转城市书房”负责人告诉记者,“乐转城市书房”并非图书的经营场所,而是城市的“文化圣殿”。因此,大到书房整体空间规划布局,小到墙面要刷出怎样的纹理感,都经过反复酝酿与推敲,立志以“匠心”营造品牌,以“匠艺”引导消费者。 “不能一味地附和读者,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品牌去引领读者,带大家一起‘玩’。”交谈中,蔡乐薇道出“千翻与作”运营的真正“秘诀”。 在蔡乐薇看来,未来的商业空间,不管是书还是书的聚合形式,都是多元化体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书店不只是单纯卖书的地方,更应该是服务体验构建和品牌文化诉求的载体,更是未来都市人生活的“第二空间”,因此,打造这个空间的“归属感”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90后都不谈恋爱,大家觉得有了网络,可以一个人做任何事,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是孤独的。” 蔡乐薇说,针对这种现象,“千翻与作”会利用这个空间,定期举办各种沙龙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兴趣和“三观”相近的人聚在一起,以此扩大各自的社交圈。 下一步,“千翻与作”还会努力融入餐厅、烘焙、教室、早教等元素,品牌也会根据书店所在位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搭配。比如书店在西江,就会有“书店 咖啡 客栈”的元素,再比如精品的健身房、家居生活、烘焙教学等功能都能融入其中。 “空间有限,但创意无限,我们希望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去创造无限的可能。”蔡乐薇坦言,对于很多书店来说,“千翻与作”尚处“年轻”,但正因为年轻,才有无限可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