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xqw 发表于 2020-4-9 15:45:29

吉水家风 ——东晋罗含家风的传承发展

吉水家风——东晋罗含家风的传承发展 罗训森江西吉安吉水,因恩江(古称豫章水)与赣江在吉水县境交叉而过,从空中浏览,形成令世人羡慕的“吉”字,县名所故。吉水,人杰地灵,其官方网站上的副标题即: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许多姓氏,追本溯源,吉水必在其中。罗氏在吉水,群珠有缘,亦是“名门望族”。宋“一门九进士”罗绋家族,著名诗人杨万里(吉水名片)即罗绋女婿,文天祥同榜进士罗椅,支持文天祥而“倾家报国”;文天祥部将罗开礼,“以身殉国”;史料笔记《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与弟罗应雷同科进士),乡间大儒“竹谷老人”罗茂良,字季温,罗大经之父。当朝宰相周必大亦是罗绋、罗季温的好友,其文集中留有不少罗氏史料。宋理学家、《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以“好人好事”条目,记载了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时学者尊称为“豫章先生”罗从彦,到其家参加修谱活动时的题词: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期间,撰写了著名的家训:《诲子侄文》,确证宋南剑州沙县人“豫章先生”罗从彦,祖籍江西吉水,属于吉水竹溪“老实罗”支系。康熙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从祀孔庙的“豫章先生”罗从彦,题词“章水文渊”。罗从彦在江西文化地位:十二先生生从祀。明朝,“开国宰相府,理学亦世家”的罗复仁家族,人才辈出,从孙罗汝敬,学习始祖东晋罗含,放弃祖荫,凭实力考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深得《永乐大典》总裁、吉水人解缙的高度赞赏;罗汝敬之孙、贵州参政罗璞,集竹溪、桃林、樟树下《罗氏族谱》之大成。状元、地理、谱牒学家罗洪先,承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之遗命,用三十多年时间,修成《秀川罗氏族谱》,长途跋涉,到湖南耒阳寻根谒祖,湖南耒阳乡亲,以罗洪先为自豪,传为当地佳话;“文武双全”的都御史罗通;“抬棺上朝”的广东参政罗侨;“吉水三罗”之一的罗大纮,宋明期间,吉水罗氏,群星灿烂,传承发展了东晋罗含家风。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福州“三坊七巷”南营罗氏支系,人才辈出,是福建省级的“名门望族”,以一品官员罗丰禄(荣禄大夫、马尾船政学堂高才生,严复的同学,驻英意比大使)为代表的外交、官宦世家。他们在族谱中留下一幅十分珍贵的源流对联:发祥溯自吉州,但求无愧豫章世泽;衍派培于榕城,当知发扬始祖家风。吉州或吉水,古称庐陵,“庐陵之罗,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史料已多次证实了宋杨万里的著名论断。“始祖家风”,即东晋罗含家风。“罗含有后重家声”(明状元罗洪先诗句),罗洪先《四库全书》版《念庵文集》中,吉水《大安(罗氏)重建祠堂上梁文》,确认罗洪先是罗从彦之后,均是罗含之后,又有了罗丰禄支系新的史料佐证。正如杨万里为罗季温主修《罗氏族谱》撰序时所述:立德、立功、立言,罗氏将常显而不晦。罗丰禄之孙罗孝逵,主编本支系散布世界各地城市的《罗氏族谱》,开创纯城市市民修族谱的先河。英文的罗氏人物传记,彰显外交世家族谱的特色。孝逵叔以八望九之龄,需要在族谱中补充一篇发言稿,因应美国正源教育集团董事长罗湘云之邀,在美国考察调研一个多月,迟交稿为歉。注:1. “豫章世泽”,豫章先生罗从彦的崇高道德品质,将世世代代厚泽子孙,明确福州南营支系是罗从彦之后;2. “始祖家风”,早在南北朝,北魏罗结、隋唐,罗君副、罗端、罗甑生、罗珦、罗让父子,罗隐、罗弘信、罗绍威(父子为王),均确认罗含为始祖,宋朝还有正一品帝师罗点、罗愚父子确认罗含为始祖(真德秀、魏了翁、陆九渊文集中,均有史料佐证)。东晋罗含家风,获得不同朝代兄弟姓氏名人的赞赏,“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唐罗隐诗句,将罗含家风提升至国家级,罗氏代代传承发展,乾隆的诗句:“屈平早成词,罗含还有宅”(屈原,名平),预言罗含子孙会发扬光大罗含家风。“团团洞庭色”,湖南耒阳人、罗含直系子孙罗湘云,用行动证明,不但中国“罗含还有宅”,在美国,也有多处团团的“罗含宅”。罗湘云校友、湖南省教育学院政教(2)班的十几位同学,湖南省耒阳市政协原副主席罗才国及笔者等人,见证、并住在占地面积1600多亩的美国“罗含宅”里(四层楼大型别墅),体验唐李商隐诗句“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的意境。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 院长高级工程师   罗训森2018.12.20   于福州吉水简介(吉水县官方版)
吉水古称石阳县,建县时间为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村,距今有1900年历史。春秋战国   夏时隶扬州,周初为吴地,战国时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创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吉水属庐陵县,隶九江郡。西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吉水属庐陵县,隶九江王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分九江地立豫章郡,吉水地属庐陵县,隶豫章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为桓亭,吉水地尽属之。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桓亭复称庐陵,吉水属之。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吉水地属石阳县,隶庐陵郡。三国吴末帝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析庐陵郡之石阳、阳城地置吉阳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分扬州地立江州,庐陵郡属之。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废庐陵郡立吉州,将石阳、吉阳二县并入庐陵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将郡治移于原石阳县治旧址(今醪桥镇固州)。大业末(公元615~617年),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云盖、迁恩(又作迁莺)十一乡置吉水县。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庐陵郡复改吉州。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徙吉州治于庐陵县治。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天宝十四年(755年),吉水改县为镇(镇治设今城南)。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庐陵郡复改吉州。十国   吴高祖天祐七年(公元910,用唐年号),扬吴得吉州,沿承唐制。吉水由镇复县,以新淦为都制置使治所,旋移吉水,寻废。南唐烈祖昇元元年(937年),南唐建立,承继吴制。复置新淦都制置使;次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县改场,隶吉州。元宗保大八年(公元950年),吉水由场改县,属吉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灭,吉州改称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属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分江南东、西路,吉水属江南西路。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析吉水县之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五乡置永丰县。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庐陵县以同水乡及新嘉里换吉水之顺化乡。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复析吉水之迁恩乡,归永丰县管辖。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吉州庐陵郡兼军事为吉州路总管府,隶江西行省。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吉水由县升州,隶属未变。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朱元璋取江西,改吉安路为吉安府。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吉水降州为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江西行省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五道,吉安府属湖西道,吉水属之。清因袭明制。民国1912年冬废府,吉水县直属江西省。 1914年,省下置四道(豫章、浔阳、庐陵、赣南),吉水属庐陵道。1926年废道,吉水县直属江西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公元1927~1934年)苏区分别成立庐吉县、公略县、新峡县,国统区仍称吉水县。1931年吉水属吉安区;1932年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1935年改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7月14日吉水解放,7月15日吉水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隶属吉安专区。1950年9月隶属吉安区;1955年3月隶属吉安专区。1968年2月属井冈山专区。1971年1月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7月属吉安地区。2000年5月隶属吉安市。吉水简介2(百度版)
吉水县是江西省吉安市辖县,地处江西省中部的吉泰平原,因赣江与恩江合行洲渚间,形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下辖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截至2010年末),国土面积2509平方公里。吉水县自隋朝建县以来已1300余载,是江西十大文化古县之一,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曾出现过“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况。南宋诗人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总篡解缙,嘉靖状元、地理学家罗洪先均出自吉水。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水家风 ——东晋罗含家风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