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浦江:古村落保护像种田地 勿施“化肥” 多施“农家肥”

2018-10-30 13:1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6754 |来自: 金华日报

摘要: 水墨嵩溪秋意浓。   上周日上午9点,一场特殊的展览在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开幕。   一把铸铁“嵩溪椅”,还原了村民们街头巷尾闲谈日子的生活场景。作者是来自浙师大的教师王陈辉和罗青石,他俩在体验生活中发现 ...

     水墨嵩溪秋意浓。

  上周日上午9点,一场特殊的展览在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开幕。

  一把铸铁“嵩溪椅”,还原了村民们街头巷尾闲谈日子的生活场景。作者是来自浙师大的教师王陈辉和罗青石,他俩在体验生活中发现,村民休憩时习惯搬出一把椅子,那种闲情逸致使人羡慕。他俩试图通过倡导设计的原真性,尊重存在的原生态性,用极少的干预手段来表达设计师的态度——真正理解村民的生活。

  来自江苏盐城工学院的陈福阳,为嵩溪做村落规划的时候,找寻并追溯了该村的“生长起点”,梳理出了从宋代至清代的空间发展脉络。“这个延展过程是符合山水空间以及文脉传承的规律性的。”他说,近代以来,人口的继续增加将这种规律方式削弱了,使得整个村落后期建设呈高强度的蔓延状态。他建议,传统文化村落的综合保护利用要尊重自然生长的脉络,现代生活方式及发展业态也需与传统文化气息健康的共生下去。

  海南大学的王莉以嵩溪村的暗溪为灵感,利用弃木创作了《溪·案》。作品采用传统手艺制作,案柜面植入暗溪形态,上下开启留涧隙,木榫卯,可拆卸,无施钉,环环相扣,精美秀劲。

  林会群小组的作品关注的是既有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与开发。他们从品牌、空间、文创等方面做了一个共享公区和手作伴手礼空间的整体策划和设计,为提升古村民宿整体品质以及民居的保护利用提供一个样板……

  这个展览的名字有点长,叫作“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暨嵩溪村保护利用研究作品展”,由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主办。

  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充满深度与温度的时代课题,基于浙江实践的探索与反思,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实践和经验传授,挖掘并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土地情感和文化情怀,能够设计出以“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诗性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为目标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

  6月23日,项目在浙江师范大学开班,11个省市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深造。在经过42天336课时的集中授课后,学者们还耗时11天走访考察了我省10个地市32个古村落,深入系统了解我省古村落的基本情况,聚焦村落保护利用的浙江探索实践。最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创作,他们完成了一系列以“生长”为主题的结业作品。这些作品包含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方方面面,大到村落总体规划设计和各个空间节点的设计,小到家具、伴手礼等文创物品的设计,遵循传统又饱含创新,实用又不乏美感。

  如何让老村古宅活态生长、焕发新生?主持该项目的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施俊天教授,一直把村落跨领域融合、整体保护利用作为探索的主要方向。他认为,在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过程中,不能为求一时之快施“化肥”,反而要施好“农家肥”有机生长。要立足乡村文化传统与生产生活实际,整体介入,学科交融,系统推进,实现居民与建筑的良性互动,通过“活态保护”和“量身定制”,激励村民自觉参与,激发村庄内生动力,建设生态宜居、返乡宜业、魅力宜游的乡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近年来,浦江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湿地建设、清淤疏浚等综合治理行动,重新打造绿水青山的“两美浦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逐步走向“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之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