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小南京”名不虚传 株洲这座千年古镇还是朱张讲学之处

2020-5-16 17:0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8707 |来自: 华声在线

摘要: 湘江的优势水道,成就了湘江一线发达的商贸,孕育了湘江沿岸的一批古老集镇。清光绪年间的《湘潭县志》中,有一张“市肆图”,标明了当时属于湘潭县所辖范围内的株洲地区的“市肆”,朱亭,淦田,三门,渌口,是株洲 ...
湘江的优势水道,成就了湘江一线发达的商贸,孕育了湘江沿岸的一批古老集镇。清光绪年间的《湘潭县志》中,有一张“市肆图”,标明了当时属于湘潭县所辖范围内的株洲地区的“市肆”,朱亭,淦田,三门,渌口,是株洲湘江流域内的四大古镇。

湘江的优势水道,成就了湘江一线发达的商贸,孕育了湘江沿岸的一批古老集镇。清光绪年间的《湘潭县志》中,有一张“市肆图”,标明了当时属于湘潭县所辖范围内的株洲地区的“市肆”,朱亭,淦田,三门,渌口,是株洲湘江流域内的四大古镇。

走进朱亭,犹如走进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在这本书中,保存完好的古码头群、古渡口,见证了昔日古镇商贸的繁荣发达;祖师殿、福音堂、五星祠、鲁班庙,承载着古镇的精神寄托;随处可见的古桥、古道、古亭、古树,以及文人墨客留下的壮丽诗篇,昭示着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朱停古镇全景

历史是文化的印记,也是经典的传承。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本期走进朱亭古镇。

潭、攸、衡、醴四方商人蜂拥而至

朱亭,古称浦湾,位于株洲县南端,西临湘江,南接衡东。

朱亭作为一座古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千年而不衰。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从此奠定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

行走在麻石铺地的古街上,右边是曾经的育婴堂(收养弃婴、孤儿),左边是青砖、木板结构的铺面,沿街向南延伸,前面是“麻石为基、青砖为框、白粉糊面”的大闸门,上有“大码头”三个大字,旁边还有彩色的绘画。

据载,朱亭因水上交通便利,商贸业发达,水运业务繁忙,至清朝末年,陆续修建了九个码头。大码头位于湘江与朱亭港交界处,建于民国初年,由时任湖南省参议员的何宝璜为首,何氏家族集资公建。码头全部由麻石铺就,中间有两个平台,50多级台阶直通小港底部,是朱亭九大码头中最大一处,所以叫“大码头”。

码头旁边建有一个货物仓库,占地数百平方米,仓库前半部为民居,后半部已经坍塌,从这些残垣断壁、杂草废墟中可以想象,当年潭、攸、衡、醴四方商人蜂拥而至,在这里进行商贸交易的盛况。朱亭镇何伏立老人曾说,1956年送公粮,11岁的他随父亲打“土车子”从原龙凤乡步行经长岭来朱亭镇赶集,集市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他差点被丢失,由此可见朱亭当年的繁荣与辉煌,被称为“小南京”一点也不过分。

△栓马樟

至清共有三条街道 临街木质骑楼户与户可通

朱亭古镇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汉代朱亭就形成了街市,至清共有三条街道。沿湘江自南向北为正街,长约500米;沿小港自西向东为港街,长约300 米;由狮子岭山脚延伸至湘江河边为桌子街,小巧玲珑,长100米,宽3米,四级向上递进。

△古镇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

街巷展示着明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小瓦青砖、木门木窗、青瓦粉墙。门楼的石雕、梁枋、柱头、罩棚、栏砌精雕细刻,港街、桌子街、正街三条古街仍基本持原貌。

街面由长条麻石铺成。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皆为木质结构,清一色的两层楼。临街为木质骑楼,户与户可通,骑楼下可设摊摆货。

 

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王铭俊 整理

参考资料来源:曹敬庄《株洲湘江四大古镇之朱亭镇》、株洲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