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潇湘晨报时间线版面即日起推出“趣说湖湘”专栏。专栏内容选自2020年一季度“湘版好书”《湖湘世家·鼓磉洲罗氏》,作者为罗氏第二十代传人、广州大学教授罗宏。罗宏教授对书里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以鼓磉洲罗氏家族为线索,更加生动有趣地解读湖湘文化。
□文/罗宏
“我是谁?从哪里来?”
这是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之问。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也有寻根问祖的情怀,挥之不去,代代相传,从而构成中华五千年文明绵绵不绝的心理和血缘依托。要是我们问今日湖南人,你从哪里来?只怕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我听老人说,我们祖先是从江西来。是的,这就会唤醒那段不该遗忘的历史事变。
洪武初年,江西通往湖南的条条山路上,漫漫人流。北望长江,首尾相接的舟楫,溯流直抵洞庭湖。这是一次改变湖南历史的最大规模移民迁徙,史称江西填湖南。
史家认定:明代湖南人经历了一次大换血,今天大部分湖南人祖籍都是江西。
这次湖南人的大换血文化意义巨大。
赣文化和湘文化,有着太多的关联性。和湖南一样,江西在宋代以前,没有多少本土性的文化大名家可以炫耀,晋代江西出了陶渊明,生前默默无闻,到了宋代因苏东坡的大力推崇,陶渊明才赫然为世人所知。江西享誉中华的文化辉煌是在宋代掀开扉页,而湖湘的文化大开化,也是起于宋代理学的湖湘进入,一旦提及理学的湖湘进入,江西和湖南文化间就构成了某种师承关系。
江西是理学思想家们云集之地。周敦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四大宗师,以及吴澄、吴与弼、胡居仁、娄谅、罗伦、罗钦顺、罗洪先等理学大儒构成了薪火相传、各有建树、蔚然壮观的理学家群体。他们大都为江西学人或宦游江西,从而使理学思想大厦与江西水土相互依存,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理学即江西理学。
崛起于宋代的赣文化另一个奇迹是教育。这又与湖湘文化大开化以教育为先导且以书院兴盛的特点相契合。江西和湖南的书院均领先于全国,但江西更胜一筹。北宋全国书院73所,江西有23所,而第二名的湖南才9所;南宋全国书院442所,江西147所,约占33%,第二名浙江才82所,第三名湖南约为70所;明代江西书院238所,湖南书院124所,也在江西之后。这意味着湖南的教育对江西的教育有相当的跟随性。与教育兴盛密切相关的是科举业绩,资料显示,唐代科举进士总数7448人,湖南中了25名进士,占比为0.33%;宋代进士总数32000人以上,湖南中进士者达908人,跃居全国中游水平,占比约为2.5%。这是很大的进步,但和江西比就汗颜了。宋代江西出了5142名进士,占比为17%,到明代,进士总数为24595人,江西中进士高达3418人,占比为12%,湖南进士556人,占比约为2.2%。就科举的巍科进士而言,江西更显优势,明代江西巍科进士达85人之多,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官至宰辅的达22人之多,仅次于浙江的26人,为全国第二,故明代有“朝士半江西”之说。江西教育的领先地位,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江西人口文化素质普遍高于湖南,因而江西移民的湖湘进入,肯定会拉动湖南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这种提升又会拉动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嬗变。
再看文史科技大家的风景,江西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王安石、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黄庭坚、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汤显祖、马端临、刘恕、刘攽、汪大渊、朱思本、张潜、宋应星等等在文学、史学、科学等领域均为领袖巨匠,以至于在江右地区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新高地,仰望江西成为时代风尚。总之,江西填湖南的意义绝不局限于土地的开垦,而应理解为一次重大的文化殖民事变。湖湘学者唐浩明言:“明初,湖南人的组合发生过一次大变动,那便是数以百万的江西人西移三湘。赣人入湘,不仅因血统较远的联姻改善了湘人的体质,还因为北宋以来两赣文风盛于湖南,从而将一种人文优势带进湖南。”
移民群体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甘现状,敢于冒险,富有开拓精神,这个群体的湖湘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外部世界的视野和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本土居民的见识,也把开拓精神植入湖湘,他们来湖湘就是来开拓创业的,和湖湘本土民性中的霸蛮血性相融汇,使湖湘文化中的进取性更加富有生机。湖湘政治精英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移民之后。周敦颐、王夫之、李东阳、陶澍、贺长龄、魏源、罗典、何凌汉、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郭嵩焘、罗泽南、李续宾、刘长佑、王闿运、王先谦等等均是。2006年,湖南官方启动了湖南文史典籍《湖湘文库》的编撰,对湖湘文化世家专门进行了总结。梳理出45家湖湘文化望族世家,它们有两大特点:第一,绝大部分世家显望于清代;第二,几乎全是移民家族,且江西籍最多。于是我们就有理由判定:
江西大移民迁徙湖南不仅是人口籍贯的大换血,也是文化的新嬗变。今日湖湘文化是烙印着赣文化底色的。赣文化和湖湘文化之间的联系和融会,导致了湖湘文化的划时代嬗变,这是我们深入探讨湖湘文化不可忽略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