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再增两处世界地质公园 湘西地质公园成功获批!

2020-7-9 00:3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9539 |来自: 人民日报客户端

摘要: 北京时间7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通过决议,中国湘西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我国第40个世界地质公园,湘西州迎来了世界级金字招牌。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 2710平方公 ...

      北京时间7月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通过决议,中国湘西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成为我国第40个世界地质公园,湘西州迎来了世界级金字招牌。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 2710平方公里,由南自北纵跨湘西州7个县市,包括矮寨、天星山、芙蓉镇、红石林、十八洞、吕洞山、洛塔7个园区,公园总体呈现四大特色:全球寒武系标准层型剖面——“金钉子”;全球规模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蔚为壮观的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峡谷群景观;岩溶地质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从2017年整合全州重要地质遗迹设立湘西地质公园启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到申报成功,不到三年时间,创造了世界地质公园申报的“湘西速度”。

     近年来,湘西州切实担当起“精准扶贫”首倡地之责,大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申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积极探索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精准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地质公园助推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公园设立以来,通过地质旅游带动,位于公园南部的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10180元提升到2019年14668元,成功脱贫摘帽。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成功,是湘西州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丰富了湘西旅游的内涵和形象,提升了“神秘湘西”的美誉度和竞争力,对建设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我州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图读懂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湘西地质公园冲刺世界地质公园 
  2017年12月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顺利通过全国评审,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2019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2019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将现场进行评估。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地质遗迹保护,地学知识普及;通过开展全域旅游,助推全州精准扶贫,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将极大提升“神秘湘西”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世界人民来湘西触摸亿万年前的石头,见证地球的年轮,体验湘西多样的岩石、多彩的土壤和大地孕育出来的多彩而独特的建筑形态、生活形态、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让湘西成为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湘西州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推进会

  第二届喀斯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市召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新候选地
  世界地质公园是指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的,能反映地球演化过程中重要历史进程的地质遗迹,具有较好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和人文遗产的特定区域。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世界地质公园39处。2019年中国即将接受初评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包括:湘西地质公园,张掖地质公园。

  湘西地质公园分布
  湘西地质公园行政区划上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体部分涉及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和龙山7个市县。地理坐标为N28°06′49.23″—29°17′24.26″,E109°20′13.66″—110°04′12.55″。总面积达2710平方公里,公园呈“7”字型分布。拥有记录扬子地台演化的完整沉积序列,“芙蓉统”、“排碧阶”、“古丈阶”3个全球年代地层的2枚寒武系全球层型剖面“金钉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等优势地质资源。

  湘西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色
  园区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以红石林、寒武系金钉子和高原切割型峡谷群景观为主要特色,兼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事件、古冰川气候事件与古生物遗迹等诸多典型地质现象。
  01
  全球寒武系标准层型剖面——“金钉子”
  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和古丈县罗依溪镇的寒武系地层属古扬子海台缘斜坡沉积地带,又是由浅海向深海过渡的古生物混生带。这一特殊地质环境下孕育的排碧-古丈剖面,具有岩相单一、地层完整、露头连续、界线明显、化石丰富的特点,该剖面中的“诸球接子”化石带的标准化石和重要分子均具有广泛的国际寒武系地层对比意义,是解决全球寒武系分统建阶最理想的剖面。

  2003年2月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终审批准,寒武系的首批正式年代地层标准单位和寒武系内的首个“金钉子”在湖南花垣县排碧乡被正式确立。2010年10月18日,寒武系古丈阶层型举行揭牌仪式,“古丈金钉子”地层剖面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填补了全球年代地层表寒武系第3统第7阶的空白,成功解决了世界各地寒武系地层的精确划分问题,具有广泛的国际地层对比意义。

  排碧阶“金钉子”剖面层位及生物特征

  古丈阶“金钉子”剖面层位及生物特征
  02
  全球规模最大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
  红石林是岩溶地貌中的一种罕见的类型,是公园内科学价值突出、具有全球代表意义的岩溶地质遗迹。湘西红石林主要分布于海拔300~550m的酉水及其支流两岸的谷坡地带,出露总面积84 km2,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石林发育的主要地层是奥陶系中下统大湾组、牯牛潭组紫红色碳酸盐岩,系统展现了湘西在奥陶纪的古海洋沉积环境、古地理环境变迁及岩溶地貌演化的特征。在地下水和大气降水的长期溶蚀风化作用下,土下差异溶蚀转为地表差异风化,塑造出1000多个形态丰富、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组合复杂的红色石柱,柱高10~30m,是目前全球在奥陶纪红色碳酸盐地层上发育的规模最大的一片红色石林景观,为全球红色碳酸盐岩石林的模式地。

  03
  蔚为壮观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峡谷景观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可以看到一座座犹如豆腐块似的山,山顶几乎水平,四周绝壁直立,犹如一面面长墙绵延几公里,十分壮观。地质学家将这种景观命名为岩溶台地。古近纪以来,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湘西地区快速隆升,向斜成山,古酉水和武水水系沿着云贵岩溶高原边缘侵蚀切割,形成洛塔—吕洞山—德夯岩溶台地-峡谷群。残留的岩溶台地、多级夷平面和地下河洞穴系统,完整记录了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地壳快速抬升的地质历史,成为云贵高原边缘斜坡地带侵蚀、切割、分离、解体演化过程的突出例证。

  04
  岩溶地质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典范
  湘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地质公园属于中国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园区内气候湿润、峡谷深切、交通不便,各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而民族特色村寨是园区内民族文化最好的载体,通过村寨建筑、构筑物、传统工艺品、服饰、家居、饮食等物质形态的民俗,以及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族信仰、音乐舞蹈等非物质形态的民俗得以全面、系统的展示。园区有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有土家传统古村落——惹巴拉,有苗族特色村寨——德夯等21个保护完好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和1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赶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土家毛古斯”被誉为“中国舞蹈及戏剧最远源头和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蜡染已成为游客珍藏的佳品。土家族“舍巴节”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古朴的民风民俗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焕发着本真的魅力,共同构成了神秘独特的岩溶山区民族生态文化圈。

  玩转湘西地质公园
  湘西对于拥有勇敢探索精神的旅行者来说,一直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这里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十分丰富,地质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红石林多姿多彩,岩溶洞穴弥足珍贵,岩溶水景神秘清秀,大峡谷令人震撼。区内历史人文厚重,岩溶地质景观与土家族、苗族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民族特色鲜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都让人有心探秘。接下来就跟着小编走进湘西地质公园景区,一起来探索湘西秘境吧!
  01
  芙蓉镇-红石林区域
  包括芙蓉镇和红石林景群,是湘西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将做为世界级“地质研学旅游”目的地,带给游客和地质爱好者们更多场景体验:人们可以在风景中学习,在游玩中科研,在旅游观光的同时亦能探索大自然的地质变化奥秘。

  芙蓉镇区域:芙蓉镇是“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湘西最大最壮观的梯级瀑布在此穿镇而过,由地层断裂和错位形成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土家人文景观奇妙地融为一体,古镇外是青砖砌成的古城墙,街道两旁的吊脚楼鳞次栉比,与河流、群山、石林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古朴典雅的山水画。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红石林区域:景区内石林、峡谷、溶洞等景观形态丰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墙星罗棋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红色石林,天下奇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