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文脉绵延传薪火,弦歌不绝乐潇湘

2020-10-4 20:36|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6599 |来自: 红网

摘要: 搜索复制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文化湘军,创新湖南”的巨幅海报广告引人注目。(张必闻 摄)红网时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古老的木质建筑内,一场汉婚大典正在举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 ...

文博会.jpg

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文化湘军,创新湖南”的巨幅海报广告引人注目。(张必闻 摄)

红网时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古老的木质建筑内,一场汉婚大典正在举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饶有兴致地见证一对“新人”礼成、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里,位于怀化洪江市黔阳古城内上演的一场演出活动。现在,像这样以展现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为内核打造的文化演出项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湖南各地,走近老百姓的身边,成为构筑人们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5年来,湖南人切身感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文化力量、收获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和精神满足。在“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下,不断赓续的湖湘文化,持续发挥着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守护着湘人的精神家园,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期待的现在和未来。

留驻历史,承接未来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倍加呵护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

文物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承载物。目前,湖南省已查明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203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8处(位居全国第八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8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3处;国家大遗址10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个(均位居全国第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39处(位居全国第五位)、中国传统村落658处(位居全国第三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28个,占全国十分之一;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57家,查明登录的可移动文物藏品200万余件(位居全国第九位);“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2项、“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7项。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保护只是文化传承发展的第一步,活化利用好那些富有历史积淀的“宝贝”,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全省文物工作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通过重点规划、重点投入、重点保护,建设和完善了炎帝陵、屈子祠、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一系列文物保护利用品牌。

国际博物馆日.jpg

2019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

2019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南博物馆举行,此次活动在全国首创了文物多维度诠释陈列模式、“博物馆之夜”文物全媒体传播、官方宣传片、文物全媒体宣传矩阵等五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样,湖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上,也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又富有特色的道路。

从2005年起,湖南全面启动了非遗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期间共走访传承人28424人次,调查项目数29162个,基本摸清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截至2019年9月,湖南省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18项、代表性传承人121人,省级代表性项目324项、代表性传承人304人。全省非遗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功举办了湖南“非遗过大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非遗传统工艺年博会”等系列非遗精品活动。

从铸保护之基到燃传承之火,再到兴发展之势、谱传播之歌……非遗保护的“湖南实践”还在继续,古老的潇湘大地时刻焕发文化之光。

植根人民,演绎精彩

2020年9月27日-29日,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连演三场,这部舞台艺术作品是湖南文艺工作者的匠心力作,也是一部以真实动人、以真情感人的文艺作品。通过创排这一作品,湖南文艺工作者生动诠释了植根人民、书写时代的中国文艺新气象、新作为。

大地颂歌2.jpg

2020年9月27日-29日,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长沙连演三场。(张必闻 摄)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多次提要求、出题目、解难题。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湖南文艺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019年4月26日,湖南省剧作家曹宪成创作的花鼓戏《桃花烟雨》获第23届曹禺剧本奖。该奖每3年评选一次,是中国戏剧文学的最高奖。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共展演专业舞台剧目48场,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近年来,全省创作出民族歌剧《英·雄》、花鼓戏《桃花烟雨》、京剧《梅花簪》、音乐剧《袁隆平》、阳戏《侗山红》、舞剧《马桑树下》、昆曲《乌石记》等近40台大戏,这些作品或聚焦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或关注当代现实题材,或注重发掘传统湖湘文化,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其中,花鼓戏《桃花烟雨》、音乐剧《袁隆平》入选2018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2019年8月19日,在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湖南省图书《乡村国是》、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共4部作品获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既是湖南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的集中展示,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蓬勃发展的具体指标。

戏曲.jpg

2020年9月17日,2020年“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艺惠民活动在岳阳市华容县拉开帷幕。(高慧 摄)

文艺工作要为人民服务,文艺成果需惠及人民群众。

2020年9月17日,2020年“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艺惠民活动在岳阳市华容县拉开帷幕。大气磅礴的开场舞《领航新时代》拉开了演出序幕。湘剧《四季情》,戏曲舞蹈《拜月亭》之“粉墨春秋”、《俏花旦》,木偶舞蹈《虞美人》《农乐舞》,杂技《单手顶》……湖南文艺工作者们现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艺的饕餮盛宴。书画家们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书画作品免费赠送给当地观众,赢得一片喝彩。

近年来,湖南大力开展演艺惠民活动。仅2019年全年,全省共完成惠民演出9732场,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演出163场,利用元旦、春节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了节日惠民演出,惠及三湘四水广大群众。

产业创新,创造价值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长沙市浏阳河畔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对湖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寄予殷殷嘱托。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着实亮眼。

2019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8)”,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湖南文化产业综合指数排名连续两年稳居第七,影响力分项指数排名第六,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全省上市文化企业达8家,居中西部前列。长沙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并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文化出口基地。湖南省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长沙天心国家文化(广告)产业示范园,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还有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

2019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成功入选科技部、中宣部等联合评审认定的第三批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现在,这里集聚了300多家文化企业,2018年全国排名前10的网络综艺节目中,有8部出自该园区制作团队。

马栏山.jpg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一瞥。(资料图片)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自2017年12月成立至今,园区建设如战马出栏,一日千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广播电视园区,马栏山已经成为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视频文创产业的聚集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文创园的发展定位,园区将对标“中关村”发展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重点围绕数字视频产业、创意设计产业、文化金融产业、版权交易产业、信息服务业等发展,打造中国最大的IP生产基地、数字版权交易中心、视频创意孵化器。

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展区吸引了不少在深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在现场就园区的产业规划、政策支持等进行详细询问和交流,并表示,作为湖南人,十分看好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发展前景,“我们相信,这里必将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创新的高地,希望今后有机会回家乡到马栏山创业。”

以民为本,服务社会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现代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湖南近些年的表现让人信服。

从2013年开始,每一年,在三湘大地上都会掀起一波又一波欢乐浪潮。这源自于一个名为“欢乐潇湘”的群众文艺活动品牌。

“欢乐潇湘”用一场场以百姓为主角、“草根”当明星的文艺活动,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这个平台上,由普通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为同是普通百姓的观众带去欢笑与感动。经多年打磨,“欢乐潇湘”成为湖南省群众文化的品牌活动,也是湖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杆性成果。

欢乐潇湘.jpg

2019年9月18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在长沙举行。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全省群众文艺汇演活动成功举办,该活动累计演出1713场,参演节目达1.7万个,其中新创节目4305个,共有约1.3万支群众文艺团队、21万名民间文艺爱好者竞相参演,吸引1436万余名群众热情观演。

今年疫情期间,省内各大图书馆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虽线下闭馆,但线上服务不停,大力推广“云阅读”“云泡馆”,开展“云互动”“云学习”,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以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长沙图书馆为例,读者只要从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入,就能分别直达这些图书馆的数字阅读平台。看书、听书、阅读期刊、观看视频、查阅文献、互动答题……公众不出家门,就能畅享数字阅读平台服务带来的便利和精神慰藉。

截至目前,全省有106个县市区提前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超过预期目标16%。全省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综合平台覆盖工程比预期提前1年半时间完成,“公共文旅数字服务统筹发展的湖南实践”模式在2019中国文化馆年会上做典型推介。中央明确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任务,今年在湖南均已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

湖南图书馆.jpg

湖南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截图。

2020年7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8月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该《实施办法》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该《实施办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篇贯穿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主线,着重体现和把握住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四性”原则,在保障人民群众普惠、便利、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均衡协调发展、精准供给的要求,对扶助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特殊群体、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都专门作出了规定,彰显了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立法理念。

回首过往,湖南文化发展硕果累累,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民众效果显著,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更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可以看到,湖南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为凝聚人心、陶冶情怀、娱乐身心、沟通感情、鼓舞精神,更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更大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