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德江12月24日电 牢记革命历史,开创美好未来。12月22-23日,中共黔北工委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在贵州德江举行。 22日晚上,德江县纪念中共黔北工委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红色追忆》为此次活动拉开帷幕。晚会上,《学堂会议》《让红旗插遍黔北山河》等展现了中共黔北工委成立初期的困难与艰险;《暗战 》《拖枪之战》《三抗运动》等重现了革命斗争中遭受的磨难与坎坷;《曙光》《解放》等则是表现了在不懈努力奋斗下,取得胜利、获得解放后的喜悦。 晚会中,精彩的节目表演引来一阵阵的掌声与呐喊。来自德江二中的李婷婷说:“今天晚上这12个节目,是中共黔北工委历史的再现,是中共黔北工委历程的缩影。观看后使我非常震撼,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做到不辜负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与美好。” 据了解,中共黔北工委,又称"中共黔北特委",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1947年12月经中共川东临委批准,1948年1月转移到贵州省德江县平原十字关成立,1949年2月经中共中央上海局华南分局批准中共贵州省工委成立。 1947年12月,张立指派宋至平与先仲虞到德江,并领导黔东北地区的地下革命斗争。期间,张立出任中共黔北工委书记,宋至平具体负责并主持工委工作,先仲虞任联络员并负责安全和筹集经费。宋至平在先仲虞的帮助下,在十字关保的国民学校任私塾教师,以教书为掩护,宋至平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致力于起草各种宣传文件,并且绘制了相关的革命运动地图。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十字关成了黔东北各县地下革命的指挥中心。 在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中,以星火燎原之势,向德江周边地区辐射,先后深入发动群众,组织了多项革命运动,成立多个进步组织与游击武装,建立了10万人以上的根据地。在此期间,中共黔北工委先后组建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黔东纵队”“黔东北游击队”“湄潭游击队”以及郎岱、关岭、晴隆游击队武装的建立,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辰溪、凤凰、松桃、铜仁、江口、印江、思南、德江、凤冈、湄潭等10个县,为贵州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壮丽篇章。 研讨会上,原中共黔北工委联络员先仲虞表示,中共黔北工委相对于贵州境内其他中共地下党组织而言,是活动区域最广、武装组织最强、斗争影响最大、解放县城最多的地方党组织。中共黔北工委在恢复地下党组织、组建游击队武装、打击国民党政权、奠定省工委人才和组织基础、迎接黔东北解放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德江县委书记商友江、贵州省文物局局长张勇、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熙等人陪同革命前辈林茂德、周知群、张安和、张安余等参观了黔北工委旧址、陈列馆及先仲虞旧居并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张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