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华商学院 创客故事 查看内容

贵州瓮安:以产业链融合带动茶农脱贫致富

2016-11-26 03:2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1019 |来自: 城乡发展参考

摘要: 成立于2013年3月的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由湘籍女企业家黄红缨携团队投资创办,专注于茶叶的栽培、种植、加工、深加工、品牌运营、市场销售,茶旅一体化建设与开发,以及黔茶产业发展平台搭建和“双创”项目 ...

    成立于2013年3月的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由湘籍女企业家黄红缨携团队投资创办,专注于茶叶的栽培、种植、加工、深加工、品牌运营、市场销售,茶旅一体化建设与开发,以及黔茶产业发展平台搭建和“双创”项目孵化。它深度融合黔茶产业链,多方构筑利益共同体,带动了更多农民致富。

         与500多个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2012年底,以黄红缨为首的创业团队一行怀着当年红军长征一般的豪情壮志,由湖南转战贵州瓮安建中镇,与黔南州茶企、茶农携手成立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投资额逾5000万元,获得瓮安农商行“双加”惠农贷模式授信额度3000万元,已贷款850万元(其中农商行700万元,贵阳银行150万元),2016年计划再贷款2300万元用于现代化加工体系的新建、扩建。

     2015年,公司茶叶销售总收入354万余元,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农民合作社14家,带动当地农户近10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1000余元;吸纳银行金融机构融资750万元,在农商行的大力扶持下,现已与公司辖内500多个贫困户签订协议,结成帮扶对子。下一阶段,公司拟采用金融创新试点“双加模式”授信贷款3000万元,进一步布局产业生态链,提升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截止目前,公司产业基地开发总面积达10000亩以上,茶叶品种包括黄金芽、白茶、绿茶等,其中已开发种植包括生态绿茶1300亩、有机白茶2200亩、珍稀黄金芽780亩。

        互联网思维下的“扶贫理念创新”

    茶产业良性发展离不开基地建设与市场化运营两条腿健康、协调并行。黄红缨基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湄潭两县的茶业经营经验,在瓮安县进一步鼓励茶农职业化、散户企业化,放手把企业推向市场,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实现优胜劣汰、去粗取精、资源配置(财政、行政、公共事业等)的优化,让企业专注于产品、服务、供应链各环节,在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和发展使命。

    同时,黄红樱认为,政府公共资源有限,“大水漫灌式”的产业扶持不利于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优胜劣汰和升级转化,建议政府扶贫模式大胆创新,在“矮个里面挑高个儿”,着力扶持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效应、品牌孵化与市场运营能力的龙头、示范性标杆企业、龙头企业,从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黄红缨认为,瓮安茶产业破局发展可以“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大宗商品”为切入点,由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龙头企业、理念与模式创新团队联手,搭建茶产业垂直细分领域的产学研政资讯、供销、交易多位一体的开放端口平台,实现众联、众包、众创、众筹。

    同时,健全和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如园区物联网管理体系、产学研一体化、集货/仓储/物流/配送/支付、供应链/产业金融、产业风控体系、多层次梯度人才储备等。尤其是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如无人机、机器人采摘、自动灌溉、动态监测等),在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能效率的同时,建立现代农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推广、食品安全监管、品牌背书的溯源体系。

    在黄红缨看来,瓮安县在实施茶旅一体化战略规划时,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坚持“走群众路线”,带动周边地区的群众百姓在家门口、零门槛、低成本创业和就业,并凸显差异化特色和主题。如,餐饮、游乐、住宿、购物等消费内容、服务项目由当地农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

    此外,在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文化、健康养生、假日经济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主题营销、活动营销、新闻营销、事件营销等,促进瓮安地区的人员流动、产业融合和市场活跃。黄红缨表示,可以由瓮安县委、县政府倡导链接和联合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农业厅、农委、茶办)、省级供销合作社/平台、3-5家茶界品牌龙头企业成立“省级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将重心落实在两条主线上:一搭建品牌孵化空间、营销渠道、O2O交易网络和金融交易平台;二找政策、找项目、找专家、找资金、找市场。

           构筑利益共同体,带动茶农致富脱贫

     目前,鑫产园茶业正着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致力于深度融合黔茶产业链,多方构筑利益共同体,成为平台搭建方、渠道架设方、标准输出方、利益分配方,带领数以千百万的茶农致富脱贫:

    首先,搭建平台渠道,明确阶段目标。茶叶栽培、种植、生产、加工与日常经营管理逐步步入正轨,经营重心转向品牌运营推广,大力推进互联网平台和线下网络的建设;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三产”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培育农民创收增收新模式。

    其次,均衡投资结构,丰富参与形式。稳定并适时、适度扩大茶叶栽培与种植面积,运用农业现代化手段进行成园管理,确保茶叶原材料品质及产量,降低管理与维护成本;加大茶叶加工技术创新的投入,促进茶叶粗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加强与区域茶农、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茶企合作,建立农企联盟、同业协会实现一对一帮扶,从而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黔茶品牌。

     另外,制定精益标准,完善协同体系。通过组织茶农培训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推广应用,培养职业茶农、技艺尖兵,确保茶叶品质、口感优良和稳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工”方式,稳定茶叶原材料供应价格,建立与之对应的价格协同方案、分润体系和风险规避机制;免费为茶农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协调处理等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参与公共服务事业,如捐资助学,改善周边的医疗卫生条件;成立旅游农民合作社,发展茶产业主题旅游一体化,鼓励当地茶农、村民参与丰富旅游资源和内涵,从而推动配套建立、健全和完善辐射周边的道路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利用结构,如增资扩股、员工持股、银行融资等,让利于农,藏富于民;通过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茶叶产业新兴业态;以企业名义设立“茶叶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金”,鼓励农民工、退伍军人、富余劳动力自主就业、创业。(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城乡发展参考》课题组:谢华平 李峰 马群 韩一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