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5位伟大湘女“留芳”习水县土城镇女红军街

2016-9-22 03:30|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2706 |原作者: 小刘军|来自: 长沙晚报

摘要: 时刻新闻 —分享—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主馆内,再现当年红军渡河场景的雕塑。 千年土城的女红军街,目前得到妥善的保护。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里,女红军们的头像组成了照片墙。   文/图 长沙晚报特派记者 小刘军 ...
 时刻新闻
—分享—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主馆内,再现当年红军渡河场景的雕塑。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主馆内,再现当年红军渡河场景的雕塑。

千年土城的女红军街,目前得到妥善的保护。

千年土城的女红军街,目前得到妥善的保护。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里,女红军们的头像组成了照片墙。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里,女红军们的头像组成了照片墙。

  文/图 长沙晚报特派记者 小刘军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是红军长征以来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

  日前,本报记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先后来到贵州省的习水县土城镇、赤水市元厚、丙安镇以及仁怀市茅台镇等地的长征遗迹和纪念馆实地采访,感受红军将士四渡赤水而去,走出柳暗花明之路的英雄豪气。

  长征·访

  伟人坐过的巨石屹立激流

  赤水主河道与一条支流汇聚的岸边就是土城渡口。1935年1月29日,红军从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序幕。如今,河对岸的土坡上,建有土城渡口纪念碑。渡口上方的两座桥梁,已让此地“天堑变通途”,其中的高速公路土城特大桥,高达109米。

  “我们这一带大多是丹霞地貌,一下雨,河水的含沙量就高,水成了赤红色,所以叫赤水河。”正在渡口散步的当地居民赵信华老人说。

  记者看到,在渡口旁边的河道中,有一块显眼的巨石屹立在激流中。“我听老一辈说,这就是当年毛泽东等候上前线的朱德归来的地方。”赵信华说,那是在土城附近的青杠坡战斗中,战事十分吃紧,朱德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一渡赤水河时,任身边的人怎样催促,毛泽东仍坚持等朱老总一起走。他就坐在这块大石头上,一直等到朱德从前线安全返回,才和他一起过河。

  贵州省首席红色旅游专家、遵义市长征学学会负责人黄先荣介绍,1935年1月29日,由周恩来亲自指挥,利用停泊在土城的盐船和木商堆积在此的杉树干、寸板、绳索和老百姓捐献的门板搭建了两座浮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川南挺进。

  女红军街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一条老街,历久弥新。

  在依山沿河而建的千年土城,中央红军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也是在土城,得到妥善保护的女红军街,如今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连接古街和上游渡口的一条石板小巷,土城人把这条街亲切地称为女红军街。几十户人家的木板房位列两厢,屋檐下挂有红灯笼,门楣上分别挂有小木牌,写着当年住过的女红军名字。

  女红军街5号民居为伍家,居民伍小四和母亲利用自家的房屋销售在当地颇受欢迎的羊肉粉。“这房子是当年爷爷买下来的,也算是祖业了。除了拥挤一点,住在里面还是挺舒服的。”伍小四说,随着近年红色旅游的兴起以及开发力度的加大,当地政府对女红军街进行了修缮和改造,“除了临街的门板已经腐化,换了新的,别的构件还是当年的,屋梁和立柱还挺结实。”

  旁边一家人也姓伍。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和条件好的家庭,要么住城里,要么在外面大马路上建了新房,“现在还住在老屋里的人,已经不到一半”。“景区把空置的老屋都租下来了,打算把当年住过那里的女红军的事迹和照片,一一对应进行陈列展出。”伍先生表示,以后这条街将被建设得更加完善。

  “之所以选择这条小巷供女红军居住,是因为这里最靠近渡口,方便女同志浣洗。”黄先荣介绍,从1935年1月24日红军攻占土城,到1月29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为止,红军在土城逗留了6天时间。被编在干部休养连的女红军们就居住在这条街上,“享受”了一人住一屋的特殊待遇,非常难得。此外,还住着几位年龄大的人,如董必武、徐特立等。

  长征·忆

  四渡赤水出奇兵

  “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战术,是四渡赤水的精髓所在。”黄先荣说,“四渡赤水战役是一场3万对40万兵力的悬殊较量,也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毛泽东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用兵,3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走了110个城镇,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促使敌我强弱转化。

  “长征期间,红军在情报搜集方面总体上占据上风,特别是能破译敌军电台的密码。往往对方自己的部队还没接到电文,红军就已知晓。”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刘军认为,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外,还得益于情报工作。

  放牛娃拾得珍贵军号

  一只军号,穿越历史。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主馆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2009年建成后免费向游人开放,再现了四渡赤水的“神”与“奇”。

  岁月的洗礼,让展柜内的一只军号暗淡无光。记者看到,尽管年代久远,但保存较为完整,连尾部容易遗落的铜吹嘴也在。穿过厚重的岁月,战斗打响后吹响的激昂军号声犹在耳边回荡……刘军介绍,惨烈的青杠坡战斗结束多日后,当地年仅12岁的黄二娃,在上山放牛时捡到一只红军在战斗中使用的军号。“上世纪90年代,黄二娃的孙子把这只军号捐给老年协会做展览。2007年,移交至纪念馆收藏。”

  此外,当地政府曾对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周边进行绿化,在栽树挖坑时发现了锈迹斑斑的迫击炮弹,连同在战斗遗址中发现的红军大刀等革命文物,均被纪念馆悉心收藏。

  长征·感

  长征路上最美的花朵

  一种精神,辉映未来。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是独有的一座以女红军为题材的纪念馆,位于土城镇的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分别陈列着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四支长征队伍中45位女红军的照片、简历和故事。

  在纪念馆大厅正面,女红军们的头像拼成的照片墙,仿佛千万朵最亮丽的鲜花,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队伍里,有30名严格挑选出来的女红军,她们被集中编队组成干部休养连,与8万多大军一同踏上了漫漫征程。“她们肩负着群众思想宣传、扩大红军队伍、筹粮筹款筹盐、抬担架和护理伤员、机要收发等重要任务。”黄先荣说,“部队急行军的时候,她们常常一天要走上百里路。此外,她们还要留在队伍后面做收容工作,帮助掉队的伤员背行李。”

  克服生理、心理、体力方面的重重困难,她们用双脚坚定不移地走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把理想铸进了长征这座人类历史的伟大丰碑。

  在这30名女红军中,有5位是湖南人。她们是:蔡畅、刘英、邱一涵、吴仲廉、曾玉。另外还有9位是湘籍红军指挥员的夫人:贺子珍、谢飞、金维映、钱希钧、危秀英、王泉媛、吴富莲、钟月林、李建华。

  参加长征的湘籍女红军还有:长沙县人陈琮英;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浏阳人李贞。此外,蹇先任和蹇先佛姐妹是慈利县人;马忆湘,永顺县人。

  她们都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总数达2000多位的女红军中的杰出代表。

  在土城渡口,赵信华老人回忆父辈描述的红军渡河情形。当年,红军就是从土城渡口一渡赤水,向川南挺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