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代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强盛中坚力量的首相伊藤博文辞职后访问中国,当李鸿章与其见面时向其讨教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伊藤博文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去看《海国图志》!” 自1851年至1892年间,日本朝野掀起了持续40年的“魏源热”。 一句不经意的答复,解开了中日两国文化同源,而在近代两国则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第一次鸦片战争给古老而封闭的中国带来的不只是阵痛和屈辱,更多的是追悔和反思。隔海相望的日本同样在密切关注着中国所遭受的一切,文化同源,国体相当,朝野分裂,精英思变。机遇同等,时代同处,而道路迥异。 幕末时代,是日本从封闭的幕府时代走向明治开放时代的特别时期,在这个时期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传入日本,朝野引起了自幕府集团统治以来维新派和保守派的激烈争斗,日本是继续闭关自守还是开国维新?两种命运、两种势力在岛国上下进行了殊死的较量。此时的日本刀客肆掠,浪人横行,整个日本朝野充满了躁动和危机。 1851年某个冬天,日本海关对一艘中国商船进行例行检查,在商人的行李箱中搜出来三本《海国图志》,这种由海外走私过来的出版物当即遭到了查封,然而正是这次意外地克扣促成了《海国图志》在日本的流传。被港口官役查禁的三册书,分别被“御文库御用”、“学问所御用”及幕府老中牧野忠雄取去。1852年中国商船子二号又带入一部,由于仍属违禁书籍之故,为长崎会所负责保管并逐一审阅甄别。因为审查和鉴别的缘故,幕府统治集团思想倾向开国的有识之士立即被此书提出的“师夷之技以制夷”的思想所震惊,进而此书在日本高层和知识界开始流传。没多久,日本的贵族圈就开始流行看这本从大清传过来叫《海国图志》的中国“奇书”。在死水一潭的幕末时期,《海国图志》的传播如投入一潭死水中的巨石,一石激起千层浪。 《海国图志》是晚清思想启蒙家、文学家,晚清良臣湖南邵阳金潭人魏源所撰写的近代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 1841年夏天,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而幡然醒悟,决心辞官问学探寻能启蒙国人思想的新途径的魏源,应邀专程赶到镇江面见被降职的同仁林则徐,林则徐与其彻夜长谈并且交给他自己历时数年心血编译的《四洲志》 和近年来所搜集的相关海外诸国的史料,希望魏源能够在此基础之上编写一部详尽介绍国外历史人文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性专著,以唤醒依然沉浸在混沌中昏睡的国人。 1841年秋,魏源在南京小卷阿住宅开始了《海国图志》这部历史性的著作编写工程。翌年很快就完成了专著的前50卷。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魏源开宗明义:“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是作为一位当时亲身参加并且指挥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局部战斗的晚清官员,对于百年来积贫积弱而又狂妄自大的中国朝野的深刻反思。 1847-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刊于扬州;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全书已达500卷之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应当注意的是,其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是一部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编著、具有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综合性意义的巨著。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书,在中国并不受待见。前后十年,整整一百卷,魏源呕心沥血写出的《海国图志》,在中国一共却只印了1000本,当时中国很多的为官之人,并不觉得这本书有何特别之处,反而因为记录的内容闻所未闻,过于古怪,去读的人非但不会受到尊敬,反而会被人嘲笑,不去认真读圣贤书,看些什么歪门邪道的东西。 与林则徐、魏源具有同样思想并且与魏源颇有交谊的晚清史学家、文学家姚莹,对于魏源编撰出版《海国图志》后的遭遇有这样的评说:“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著书详求其说,已犯诸公之忌。”谈《海国图志》几乎蔚为士林之禁忌。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刘师培也认为,“世之饰巧智以逐浮利者,孰不乐从魏、包之后乎”,无疑是一种单纯立足经学传承的评判。 而在岛国日本则是另一番景象。作者在书中以屡遭外强欺辱的反思心态和面对海洋开阔的视野,引起了幕府高层倾向改革的开明人士的极大共鸣。随后,各个阶层的日本人开始争相借阅,《海国图志》被朝野称之为天书!竟然很快就出现了《海国图志》的手抄本!看到如此流行,日本官方索性将《海国图志》正式翻印,一夜之间,风靡全日本。《海国图志》自1851年传入日本后,价格一共涨了四倍,加印过十次,有十五个版本。 此后,各种版本的《海国图志》纷纷面世,有《海国图志夷情备采》、《海国图志国地总论》、《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翻刻海国图志英吉利国》、《翻刻海国图志普鲁士国》、《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美利哥总记和解》等有关《海国图志》系列的书籍在日本一时洛阳纸贵。尤其出现了加注假名、训读符和翻译简本,被称为“和解本”,使《海国图志》完全日本化了。鉴于此,甚至有人认为在此书流行的二十余年乃日本的“《海国图志》时代”。 倡导开国维新的幕末志士横井小楠,在读了《海国图志》后得到了启发,与佐久间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开国论”的思想。他们在吸收归纳《海国图志》的精髓后指出,日本发展之路必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之路。 佐久间象山是当时日本幕府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从日本海防军事战略思想高度赞叹魏源的海洋眼光,竟拍案感叹:呜呼!我和魏源真可谓海外同志矣!他把这本书连续反复看了几年,做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并且郑重推荐给他的弟子和同僚。他后来被日本“维新派”视为师长和楷模。 被称为明治“开国之父”的吉田松阴,是佐久间的嫡传弟子,更是明治维新精英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久坂玄瑞等人的导师。也正是他为日本注入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之魂。他与西乡隆盛等经常在一起研究《海国图志》之后,愤慨激昂,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壤维新之大业,则源有以发其机也!”他把《海国图志》当做教材,详尽地对弟子们讲解和研讨,培养了一大群日本明治维新的骨干精英。 明治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辈,木户孝允被称为日本“维新三杰”,他们无不得《海国图志》之激励,读之而愤悱焉!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攘维新之大业,则源有以发其机也”。 经世学家广獭旭庄在其评论集《九桂草堂随笔》中称赞《海国图志》:“为有用之书,无可伦比。”考证派儒学者安井息轩甚至推崇《海国图志》“虽圣人复起,其必有所取焉”的不二之作。当时在日本的金泽、福井、出石、田边、神户、延冈、武雄、伊势、度会等地的学馆私塾,《海国图志》同样被选作为课本进行教学。 诗人梁川星岩曾描述自己读了《海国图志》以后的情况:“忽然摩眼起快读,落手邵阳筹海篇”。 有一个人,才十来岁时,为了能抢先看到这本书,不惜与师兄相约决斗。他就是维新志士坂本龙马,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倒幕维新运动活动家,思想家。为促成萨摩及长州二藩成立军事同盟的重要推手之一,而由其向后藤象二郎所提出的船中八策,即强调政权归还天皇朝廷,并设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国家政权体制,也成为后来明治政府开展的明治维新运动的重要指导方针。 更有一个年轻人,当年排着长队买到了这本书,回来路上恰逢大雨,被淋成落汤鸡却死死捂住这本书,这个人叫东乡平八郎。正是魏源的海洋眼光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致使他日后毅然留学英国学习舰船战术,并投身日本海防,成为日本一代海军元帅,在日俄战争对马海战中直接打残俄国舰队,被称为日本“海军之神”。 福泽谕吉是日本深受魏源思想和行为影响的一位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他早年多次以幕府军舰采购随员的身份随团游历了欧美诸国,特别考察和分析了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社会制度以及他们的教育模式。在睁眼看世界、真实地游历世界的行动上,让当时的魏源望尘莫及。回国后他分别撰写了《西洋事情初编》,并引进和编印了《韦伯斯大辞典》,后者成为了当时日本学习英语最具影响力的工具书籍。 福泽谕吉晚年致力于办学育人,由他所创立的庆应义塾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他所倡导的“脱亚入欧”、“开拓外海”等治国理念,正是在魏源“睁眼看世界”海洋思维的基础上日式扩张思想的升级版,为日本近现代的崛起奠定了结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和影响了一大批振兴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人才,被称为日本近代思想启蒙的导师和教父。同时,也是日本对外军事侵略行为的始作俑者。 伊藤博文是出身德川幕府末期长洲藩士。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曾在吉田的指导下研读《海国图志》等开国维新的书籍,深受魏源“师夷之技以制夷”和海洋世界观的影响,一生主张维新图强,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中坚力量。在他担任首相期间主持制定了明治宪法,组织了两院制议会,使日本融入到了现代国际社会,成为了世界军事经济强国。 改革派在全国上下推行的开国维新运动,触动了原幕府保守势力的利益,从根本上动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围绕他们周围的一大批刀客和武士纷纷向维新派伸出了黑手。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横井小楠、坂本龙马、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等名士先后被他们诬陷致死或惨遭暗杀身亡。 然后,自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末。日本维新派以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和视死如归的精神,一代接一代将日本的拉入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轨道,最后使日本完成了脱亚入欧,成为称霸亚洲,震撼世界的经济强国。为此,我们不应该忘记,魏源这位点化了日本国际精神的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