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雷山县大力探索“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扶贫新格局

2020-11-1 11:09|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19537 |原作者: 党云丽|来自: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

摘要: 2020年9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民族村寨脱贫—贵州省雷山“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索》被列入“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雷山县大力探索“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县脱贫工作中达到了决定性助推效 ...

      2020年9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民族村寨脱贫—贵州省雷山“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探索》被列入“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雷山县大力探索“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在全县脱贫工作中达到了决定性助推效果。

由郎德苗寨村民组成的民族歌舞表演团

  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文旅融合“助发展”。雷山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两个宝贝”,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近年来,雷山设立西江苗族博物馆、雷山县银饰刺绣博物馆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和传承;建设“以银饰刺绣”为主的非遗体验点,组建西江艺术团、南猛芦笙舞等表演队伍,举办苗年、吃新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推出全国第一部苗族山水村落实景演出《西江盛典》精品剧目,直接或间接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改善生活条件。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雷山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呈“井喷式”增长,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05%,排在全省同类县第一位,乡村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带动3.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西江盛典》演出剧照

  坚持“全域旅游化”,贯彻“全县景区化”,群寨共兴“享红利”。雷山全县有350多座苗寨,6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2个少数特色村寨,境内苗族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等苗族文化保存完好,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全域化旅游”奠基的同时,也为“全县景区化”提供了条件。雷山县全面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引进民宿企业,把散落在群山之中的苗寨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民宿精品景点,构建起以西江为核心的全域乡村旅游布局。利用山地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汽车露营等多形式旅游产品,打造环雷公山体育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坚持“产城景”融合发展理念,传承房屋建筑的苗族特色风貌,将全县的68个国家村落和100余座苗寨串联,逐步实现处处是景、四季可游。

大塘镇“水上粮仓”精品民宿

  发展“民族特色企业”、鼓励“百姓返乡创业”,产业扶贫“奔小康”。为写好“旅游+”文章,促进生产要素集聚,雷山县坚持打造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扶贫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组织方式,围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茶、竹、药、菜(菌)、果、生态畜禽等特色产业,出台因户施策先建后补政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绿色农产品持续“泉涌”,稳定实现常住人口中的农民人均1.5亩茶、半亩药、一亩菜(菌)、一头猪,特色山地农业带动了2.3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此外,建成了“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易地扶贫搬迁点藤编工艺扶贫车间等一批非遗扶贫工坊,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有效促进民族文化活态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

“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工作的当地村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是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发展、致富一方百姓、美化一方环境的“好产业”。据了解,雷山县将切实把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与大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产业的“造血”功能,坚定不移地走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作者:党云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