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城事热报 查看内容

1975年,13岁宁乡少年受到浏阳好人资助.......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2020-11-12 17:5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72975 |来自: 华声在线

摘要: 1975年,一名13岁的宁乡少年辍学到浏阳学手艺,受到两位村民40块钱60斤粮票的资助,从此命运被改写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苦苦寻找好心人—— 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周运良和张芝兰老人儿子吴宗余(右)相见紧紧地抱 ...

1975年,一名13岁的宁乡少年辍学到浏阳学手艺,受到两位村民40块钱60斤粮票的资助,从此命运被改写 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苦苦寻找好心人——

终于找到你,45年前的恩人

周运良和张芝兰老人儿子吴宗余(右)相见紧紧地抱在一起,两个中年汉子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陈芳鸿的儿子陈传善老人(左一)说父亲在世时多次叨念着当年的宁乡小篾匠。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张娭毑,45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您对我的恩情,今天终于找到您了……”11月10日下午1时许,宁乡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会长周运良一走进浏阳市小河乡潭湾村安全组吴宗余家的堂屋,看着挂在墙上的张芝兰老人遗像时,足足端详了1分多钟后哽咽着说:“是她,是她,当年帮我的就是她……”

辛酸童年,13岁到浏阳学篾匠

1962年,周运良出生在当时的宁乡县龙凤山乡挹华村一农家。“我是老大,下面还有3个弟弟,加上爷爷奶奶和父母,一家八口人吃饭,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让大儿子学门手艺好养家,1975年7月,周运良的父亲决定让小学刚毕业的儿子拜邻村一个篾匠为师学做篾货。

“我当时才满13岁,学习成绩也好,心里只想继续上学,但看到家里那么穷,只好答应父亲的要求。”就这样,13岁的周运良背着行囊跟着师傳来到了浏阳的小河乡潭湾村。“到了潭湾村后,师傅把我交给了一个50多岁的刘姓篾匠,当时师傅对我说,刘师傅手艺好,跟着他学有出息。”

刚开始几个月,周运良每天干的是帮刘师傅砍竹子、扛竹子等苦力活,4个月后,刘师傅才开始教他一些篾匠的基本手艺。转眼间,周运良跟着刘师傅学了7个多月,聪明的他可以单独编织一些简单的竹制品了。

“做了大约8个月的时候,在一次编织篾货时跟刘师傳发生了顶撞,被刘师傅打了一顿,我一气之下就跑到了离刘师傳家不远的张芝兰家。”

获赠钱粮,命运就此被改变

周运良跑到张芝兰家后,当年40多岁的她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运良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时直抹眼泪,于是安排周运良在自己家住下,并吩咐比周运良小3岁的儿子吴宗余陪着他玩。

周运良在张芝兰家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白天帮着干农活,晚上就和吴宗余睡一张床。期间,邻村的男子陈芳鸿隔三差五来串门,给两个少年讲着各种故事。“在张芝兰家是我童年过得最快乐、最开心的一个多月。”周运良回忆说。

“张芝兰和陈芳鸿多次对我讲,只有上学才会有出息,并要我回家好好上学。”我说我肯定想回家上学,但我身上没有钱,回不去,张芝兰和陈芳鸿就说我们会帮你想办法。

对两人“想办法”一说,周运良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那个年代,每家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餐。“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天,张芝兰把我叫到房里,神神秘秘地将一个包了五六层的布包在我面前一层层打开,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捆花花绿绿的钱和粮票,钱币都是毛票,粮票也是一两二两的。”

从没见过那么多钱和粮票的周运良惊呆了。“这里一共有40块钱和60斤粮票,钱是我给你的,粮票是陈芳鸿给你的,你拿回去交给你父母,让他们送你上学……”没等张芝兰说完,周运良跪在张芝兰面前号啕大哭,并一个劲地叩头致谢。

回到家的周运良得以背起书包继续上学。高中毕业后,周运良报名参军。退伍返乡后,他跑到广州卖水果,几年艰辛打拼,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随后,周运良回到宁乡县城开了一家超市。

2009年,周运良在宁乡县民政局注册创办了宁乡返乡农民工党员创业协会。至今,该协会80多名会员各自创办的企业11年来共安排了3000多名贫困农民就业,并扶持了50多名农民创业。

几经周折,几十年寻恩人一无所获

“到部队后,我就想要写信给帮助过我的两位恩人报喜,但当时离开浏阳时没留下张芝兰家的地址,只好作罢。”周运良告诉记者,退伍回来后他先后两次坐车去浏阳寻找,但儿时记忆已模糊,无从找起。

从广州回到宁乡经过打拼事业有成后,周运良又先后三次开车前往浏阳寻找,但每次无功而返。

2017年3月,担任宁乡县人民陪审员的周运良来到长沙参加省检察院举办的人民陪审员培训班,正是在这次培训班上,周运良认识了一起参加培训的浏阳葛家镇干部温翠萍,并拜托其寻找。

“他当时给我提供的信息点有3个,即‘小河’‘黄坪’‘张国兰和陈方红’。”温翠萍告诉记者。结束培训后,在葛家镇政府工作的温翠萍通过多种渠道打听“张国兰”“陈方红”的下落,一无所获。

“我当时也劝他放弃寻找算了,因为推算年龄,两位好心人至今有八九十岁了,不一定还在世。”温翠萍告诉记者,周运良态度坚决,说老人即使不在了,他们还有儿女,没找到两位恩人是自己几十年来的一块心病。

转眼到了今年10月底,周运良再一次开车来到浏阳,并再一次拜托温翠萍寻人。见周运良寻人心切,温翠萍答应周运良一定帮他找。“45年前,两位浏阳好人的善举感人肺腑,45年后,一直不放弃寻人感恩的周运良的行为也感动人心,所以我答应他一定帮他找到他要找的人。”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小河乡有个叫‘黄坪’的地方,因此我推测周运良苦苦寻找的恩人应该是小河乡的人。”为此,温翠萍专门跑到小河乡,通过派出所、民政办查找有没有叫“张国兰”和“陈方红”的老人,并去小河乡卫生院查询近十年来有无这两位老人住院的记录,结果还是失望而归。

众人接力,45年前的好人终被找到

“我曾在小河乡政府工作了11个月,和田心村党总支书记罗来辉是好朋友,于是,我就将周运良提供的几个寻人的信息点告诉了他,拜托他发动大家寻人。”现任葛家镇妇联主席的温翠萍说。

罗来辉发动本村群众寻找无果后,于11月9日将寻人信息发给本乡的潭湾村和新河村的村书记,随后,两位村书记在各自村的工作微信群里发布,寻人信息迅速在小河乡各个村的工作微信群和小河乡群众的朋友圈里转发。

这一次,寻人出现了转机。“我外公叫陈芳鸿,和周运良要找的‘陈方红’音同字不同,是不是我外公呢?”看到寻人信息的新河村干部杜桂平在微信群里回复。随后,杜桂平骑摩托车赶到舅舅陈传善家。

杜桂平将情况跟81岁的舅舅一说,陈传善老人马上说:“有这回事,你外公在世时多次提到过当年送给一个宁乡小篾匠60斤粮票的事,每次提到他时都会说但愿宁乡小篾匠有点出息才好……”陈传善老人同时告诉杜桂平,给宁乡小篾匠40块钱的人不叫张国兰,叫张芝兰,是隔壁潭湾村的。

原来,45年的时光流逝,周运良当时才13岁,记忆早已模糊,加之当时只是听人叫两人的名字,并不知道两位恩人的名字具体是哪几个字。

上门感恩,好人后代拒收感谢金

温翠萍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赶到小河乡核实,并找到张芝兰的儿子吴宗余。“那个宁乡伢子我记得他,在我家住过,当年我10岁,我母亲要我喊他良哥哥,我和他睡一张床,我母亲在世时每年都会多次提起他……”

斗转星移几十年。这一边,当年的宁乡小篾匠一直没有放弃对两位恩人的寻找;另一边,两位心善的浏阳人一直在牵挂着那个可怜的宁乡小篾匠……

10日一早,温翠萍将这一喜讯打电话告诉了周运良,并告知他两位老人已去世多年。有了两位恩人的消息,却是阴阳相隔,周运良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

10日下午,周运良来到小河乡,和温翠萍、罗来辉、杜桂平等热心人一起,先后来到张芝兰和陈芳鸿的儿子家感恩……当进入张芝兰老人儿子吴宗余家时,在家等候的吴宗余和周运良紧紧地抱在一起,儿时短暂相伴的两人,虽然再次相见已不是当时的少年,但两个中年汉子仍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在陈芳鸿儿子陈传善家,老人拉着周运良坐在一起问长问短,并幽默地说:“我父亲当年帮过的小篾匠如今事业有成,也算是我父亲积了德……”随后,周运良分别向两位恩人的遗像敬献菊花,并到两位老人的墓前跪拜叩谢。

“这个钱我不能收,当年那40块钱是我母亲送给你的,如果她还在世,也不会收的,因为她在世时经常教育我人要多做好事,莫求回报。”离开时,周运良给吴宗余送上一叠现金,被吴宗余婉言拒绝。同样,陈传善老人面对周运良送来的“感谢金”也是坚决拒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