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文化看台 查看内容

作揖礼“两会”带火了!传承文化无疑是一次“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2020-4-25 21:0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9748 |来自: 家有公考叔

摘要: 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某地正在推广的作揖礼备受网友关注,也引发热议。点赞者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回归,利于疫情防控;反之认为这是博眼球、作秀。 其实通过网络检索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推广作揖礼已有几年历史,这次因 ...

        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某地正在推广的作揖礼备受网友关注,也引发热议。点赞者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回归,利于疫情防控;反之认为这是博眼球、作秀。

       其实通过网络检索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推广作揖礼已有几年历史,这次因为和疫情挂上钩,所以又成了“新闻”。

       作揖礼作为中国传统礼节,在疫情期间既避免了身体接触,起到自我防护的作用又彰显了礼仪,似乎比握手礼更加符合防疫需要。因为众所周知,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有飞沫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因此用作揖礼代替握手,是一种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拉开了大家的物理距离,减少了传播可能,也继承了老祖宗的智慧。

      “作揖礼”在我国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论语》有云:子路拱而立。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经典认知和美学设计。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我们便能发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主持人都是以“拱手礼”的方式来向观众拜年问好。因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当下,“作揖礼”更是民族认同感的象征。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问好,更是我们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爱戴,对晚辈的关怀。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礼记》中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继承发扬“礼”的精神,践行“礼”的规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活起来”,而不仅仅是躺在典籍中,锁在展柜里,某地推广“作揖礼”的做法,无疑是一次“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揖古礼有着严谨的规范,不同场合、不同性别都各有讲究,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同时也需要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进行创造性传承,如何让疫情中凸显的这些精神和礼仪文化扎根于心灵、见诸于行动,如此有效避免传统文化复兴沦为形式主义表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长久精神动力,是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疫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提供给我们契机,从分餐制、公筷制再到有礼作揖,文明新风正在掀起。希望拱手作揖不仅出现在某地,更能竞相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因为我们需要更多“作揖”礼这样的文化回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