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文化看台 查看内容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老将

2021-4-17 19:3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1200 |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1、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负荆请罪”因为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这个名字成了中国古代老将军的代名词。廉颇在战史上最有名的战例,应该是与乐乘在“鄗代之战”中率20万赵军大败60万燕军,成为中国 ...
  

        一:姜尚 82岁导演牧野大战

  字子牙,原姓吕名望,文王尊称为“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七十岁后才出山,82岁导演牧野大战,灭商兴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姜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年过七十后,在渭水以钓鱼为生,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

  

  周西伯侯姬昌外出打猎,在渭水之滨遇到姜尚,发现了他的雄才大略,礼聘他为军师。之后,姜尚辅佐姬昌,先后打败西戎、混夷和密须、阮、共、黎、崇等国,充分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二、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负荆请罪”
 

因为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这个名字成了中国古代老将军的代名词。

廉颇在战史上最有名的战例,应该是与乐乘在“鄗代之战”中率20万赵军大败60万燕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著名案例。不过《史记》中的廉颇故事,最有名的是两件事:一是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此事家喻户晓,被传为佳话;二是年老被赵王弃用。

年老的廉颇住在魏国,赵王数困于秦兵,思再得廉颇,令使者赴魏,看廉颇可用否。赵使者见廉颇,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谁知廉颇的仇人郭开听说赵王欲起用廉颇,“多与使者金,令毁之”。于是这使者还报赵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说他一会儿上了三次厕所。赵王一听,哪里还敢用这老儿?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4、马援:花甲出征 马革裹尸
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后汉书·马援传》和《资治通鉴》等史书对马援“平定西羌,远征交趾,驻军边塞,平乱武陵”,褒誉有加。

     东汉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武陵有五溪,即雄溪、门溪、西溪、潕溪、辰溪,为少数民族(古代称“蛮夷”)聚居之地,故称“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马援当面向皇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挂上马,威风凛凛。刘秀赞为“矍铄翁”,同意他率部出征。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达武陵临乡,击“蛮夷”,胜之,余众逃进竹林中。马援驻军下隽县,决定选择“路近而水险”进军壶头山的路线,以为取得壶头山,就扼住“蛮夷”的咽喉,充县之敌可不攻自破。三月,汉军进至壶头山下,“蛮夷”乘高守隘,水流湍急,船不得上。适值暑热,士卒多疫死,马援也病,遂困。乃凿岸为室,以避暑气。“蛮夷”往往升险鼓噪,马援辄曳足以观之。不久,马援病死,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夙愿。


5、黄忠:定军山一击决胜
影视剧中的黄忠
 

蜀汉名将黄忠,由于《三国演义》和京剧谭派名戏《定军山》众塑造的形象,在民间也已成了老将军的代名词。

黄忠到底老不老?从关羽关二爷一句不屑的“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来看,黄忠的确是一员老将。《三国志》说他“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亦可见其勇。

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及法正进驻陕西阳平关。刘备与陕西汉中曹军对峙。黄忠随从刘备,于定军山连斩曹操二将。特别是“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击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使得曹军惨败,黄忠名声大震。

 
7、郭子仪:68岁深入回纥军孤身退敌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是唐朝著名将领,中兴重臣。史书上说:"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30年。"这个评价并不为过。尤为难得的是,他终其一生"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实为人臣楷模。

郭子仪在唐朝历史上的第一件大功是平定安史之乱。叛乱初期,郭子仪被调任为朔方(驻灵武,在今宁夏灵武西)节度使,奉命进击叛军。他不负众望,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在嘉山(在今河北曲阳县东)大败叛军另一主将史思明。接着,他指挥大军,收复了洛阳、长安。

在郭子仪晚年,其原部下平定仆固怀恩因不满朝廷起兵反叛。怀恩是当世猛将,朝中无人可敌,只好请郭子仪前去平叛。怀恩的部下都曾经跟随过郭子仪,听到郭子仪要来,发生了分化,互相攻杀,军队大乱,仆固怀恩无奈,只好率300亲兵逃往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郭子仪到达汾州(今山西汾阳县),怀恩的部下纷纷归顺,河东局势安定。

仆固怀恩心中不服,于是向吐蕃、回纥(维吾尔族及其他民族的前身)借来10万大军,从灵州向长安进攻。朝中文武百官,又是一筹莫展,皇帝惴惴不安,立即让郭子仪率军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仆固怀恩率领10万大军,横冲直撞,旁若无人,来到奉天,只听战鼓咚咚,杀声震天,奉天城外,唐军摆成一字阵势,非常严整,当中竖着一面帅旗,随风飘扬,旗上大书一个"郭"字。吐蕃、回纥兵一听郭令公的大名,都吓得丢盔卸甲,四散逃跑。仆固怀恩只好带领残兵败将,退回灵州,郭子仪不战而胜。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仆固怀恩不甘心失败,又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以及山贼等30万军队,先出兵侵掠同州,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贼兵。郭子仪一军仅1万多人,被敌重重包围在泾阳。时年68岁的郭子仪趁仆固怀恩在军中暴病身亡之机,亲身前往回纥说和。因为他在回纥的威信极高,被回纥人称为“郭令公”。看到自己仰慕中的偶像郭子仪竟然亲自只身前来,回纥人非常感动,当即和郭子仪军队联合,大败吐蕃。


9、俞大猷:抗倭名将 78岁仍领兵训练
俞大猷大德港歼倭记
 

    俞大猷,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明史·俞大猷传》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俞大猷不但长于军事,且精通六经,有着重要的军事思想,亦有诗文传世。

    元末起至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活动十分猖撅。至明中后期,倭祸严重,江浙首当其冲,受害最烈。为消灭倭寇,明朝从嘉靖二十六年(1547),开始委派官吏,加强海防,展开抗倭斗争。由兵部推荐,诏移出身贫寒、靠战功擢升为广东都指挥佥事的俞大猷从广东带兵到浙东、苏南平倭,受命为宁(波)台(州)参将。在浙东平倭战役中,俞大猷“先计后战,不贪近功”,重创倭寇。

    倭寇在苏、浙惨败后,便南窜闽、粤,倭患重心移到福建,“北自福宁,南及漳、泉,沿海千里,尽为贼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月,倭寇侦知戚继光在福建平倭胜利后回师浙江,又凑集兵力1万多人,重新进犯福建,攻陷兴化。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赣南调回俞大猷提升为福建总兵官,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戚、俞与刘显兵分三路,歼敌2200多人,取得兴化平倭大捷,这也是福建抗倭斗争的最大胜利。战后,嘉靖皇帝听信谗言,赏罚不公,对俞大猷仅“赉币银四十两”,俞大猷对此仍淡然处之。晚年,俞大猷命运依然坎坷,几起几落。万历八年卒于家中,年七十八,直至死前还在领兵训练。


10、邓子龙:年过七十阵亡露粱海战
露粱海战
    

邓子龙,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副总兵。一生征战,先后在福建抗击倭寇,在云南边境抗击缅甸侵略。万历二十六年,邓子龙领水军援朝抗日,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为前锋,在釜山南海与日军激战。年过七十而勇气弥厉,直前奋击,杀敌无算,最终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

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并很快占领朝鲜全境,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明朝政府派出援兵进行干预,并将日军击退压缩在沿海一线。为了给日军致以沉重打击,明朝政府决定组建海军,并由已解甲归田的老将邓子龙出任明朝水师副总兵,率领中国水师援朝抗倭。在1598年11月18日至19日进行的决战——露梁津大海战中,邓子龙督水军千人、战舰三艘,充当前锋,隐伏于露梁津海峡北侧。当日本援军进入伏击海域时,他迅猛出击,断敌退路。日军反扑,68岁的老将邓子龙亲率200名勇士跃上朝鲜战船,与日军拼搏,壮烈牺牲。

邓子龙戎马一生,文武双全,兼善书法、好吟咏,遗著有诗集《横戈集》、地理《风水说》、兵法《阵法直指》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