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航点。 近日,一年一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权威定调: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而且是战略性的转移。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21年,“三农”工作重心的三大方向,必须精准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中国人,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 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就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来赋能。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保供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农业问题上,农业“种子”和粮食安全,是关键。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收入增产不增收,增长也非常的缓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就要重点放在大的项目上,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粮食生产,就要走向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而且,以下的大项目,适合在农村,促进农业发展。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农业特色小镇 3、高标准农田 4、农业科技园区 5、家庭农场 只有,这些项目业态落的好,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又致富,也会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乡村宜居宜业 中国的农村,形成三种现象“一是偏远、二是廉价、三是普遍”烙上了“贫穷”的印迹。50%的村庄面临凋敝、濒临解体或消亡,村庄将大量出现村改居、有村无庄、散户分布。如何,才能让乡村宜居宜业? 规划引领,建设落地。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基建配套等,做好顶层设计,找对发展方向。 规划引领,实用性要强 农村,单一、平庸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等)规划思路,难以适应,目前的需求。导致,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在城乡融合化改造中呈现出规划模式化、功能简单化、特色模糊化、景观(面貌)单一化的规划结构。必须,多规合一、找准定位,操控全盘,采取跨界融合的思路,给农村发展寻找更多的理由,侧重强落地性。 策划上:追求极致,瞄准优质、可塑性强的村庄,寻找特点,包装提升成为卖点,颠覆的创意,建设为爆点,形成品牌,打造成独立的“IP"乡村。然后,靠"IP"来带产业(农林牧副渔)等,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 规划上:保持农村特色、民俗风貌、独立性的差异化前提下,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产业规划、组织规划、乡村治理体系规划,要同步进行,综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渗透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给农村注入“方案定制化、产业规模化、旅居生态化、管理数字化”的规划结构。 设计上:建筑技术,涉及整体空间、建筑布局和风格,将文化融入建筑,营造建筑风貌特色;也涉及建筑质量和工匠精神;环境风貌,不仅需要有创意的大地景观,将艺术融入农村风貌建设,还要有土壤修复、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营造等。 通过以上,跨界融合的策划、规划设计手法,通过新兴技术的加持打造,才能让偏远、普遍、廉价的农村,永续发展,构建新功能,打造新产业,形成具有内生韧性,能够应变未来的乡村发展模式,更宜居宜业。 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乡村建设运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要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农民富裕富足 农民问题,本质就是收入问题(共同富裕问题),如何增加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推动双循环。 过去的70年,农民群体一直在做贡献,前30年是工农业剪刀差,后40年是城乡土地剪刀差,这两大剪刀差帮助一部分人,积累了所谓的第一桶金。 当下,是时候反哺农民了,如何实现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土地一体化,让农民成为有产者,是未来5-10年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问题,也是启动国内大循环、搞好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方式。 要让乡村能留得住人,必须要有相关产业。除了工资性收入外,还需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生态品价值实现等路径获得经营性/财产性收入。 农村土地,要逐渐资本化、市场化,农民群体才能成为所谓的有产者。 不管是农耕地,还是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宅基地,必须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释放它们的价值,而且还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 对于,农民来说,只有,拼命守住“闲置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入股参与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共享收益。这样,才不会吃亏。让原本的生活资源,赋予财产属性,让财富在本地增值。 最根本,要靠农村建设用地,种出“农文旅、农商旅、农康旅、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智慧乡村”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项目。 这个载体,就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是载体,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商业是服(福)”的理念。在项目地所处的村落,找特点,包装提升成为卖点,创意设计为爆点,形成品牌;然后,靠品牌来带动产业(农林牧副渔)一二三产业融合来发展,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体,服务周边区域的农村。 投资商,不相信余秋雨的眼泪,只相信游客能否花钱消费,给村里带来真金白银,带动农民致富,促使乡村经济发展,投资能够收回成本或获利。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的发展,需要一种跨界融合的“乡村定制化、产业规模化、旅居生态化,管理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农村,只有引进“一二三产融合项目”,靠产业来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培训职业化农民,农民才能走向富裕富足。只有,农民增收,才能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国内大循环。 从构建新发展格局上看,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也会锁定万亿蓝海的投资热潮。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观察员 专注文旅、农旅、康养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