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期间,中伟新材料将深耕贵州,进一步做大做强铜仁、贵阳材料基地,达到100万吨以上的三元前驱体材料产能规模,力促公司贵州基地规模跨过500亿元,为超千亿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力量。”9月27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邓伟明在贵阳第二届工博会“碳达峰、碳中和”新形势下工业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高峰论坛上表示。 邓伟明认为,在双碳目标下,能源供给结构与消费方式发生转变。从能源供给端看,以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为代表的清洁低碳能源应用将快速增长,为新能源发电侧配置锂电储能系统,可以提升新能源电力品质,减少弃光和弃风,提高新能源发电经济效益。 从能源消费端看,交通是碳排放的五大来源之一,占碳排放比例的16%,道路交通占交通碳排的70-80%;除了新能源汽车外,船舶、轨道交通、两轮车等领域也将逐渐实现电动化,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将处于快速增长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产品等终端应用需求的驱动下,锂电池需求将会快速增加,正极及其前驱体材料作为锂电池中成本占比最高、性能影响最大的原材料,也将站在锂电产业的风口顺势起飞。” 邓伟明表示,锂电行业在双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需求不断释放,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三元材料与磷酸铁锂出货量预计突破400万吨、产值超5000亿。 邓伟明介绍,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与下游锂电头部企业要加大配合,紧跟扩产节奏,加大产能布局,这对企业的管理能力、资金实力及对市场节奏的把握提出更高要求;围绕终端用户需求,锂电产业“提质降本”将成为持续性课题;伴随国际主流车企将碳减排和碳中和承诺范围扩展至全产业链,加强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势在必行。 面对未来,邓伟明认为作为行业龙头,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优势,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谁掌握技术、谁掌握制高点,谁掌握资源,谁掌握成本优势”。 他介绍,当前,中伟新材料已构建起高校基础研发、联合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研发车间“五位一体”的研发体系,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现已形成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向精细化、通用化、自动化方向不断升级。 企业投资的印尼镍资源项目已经正式动工,在欧洲、非洲的项目也在积极筹划中。全面打造的前驱体材料与循环回收产业双轮驱动体系也在持续推进,目前中伟循环一期已建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能力2.5万吨/年,镍金属回收处理能力1万金属吨/年,钴金属回收处理能力3000金属吨/年,2023年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处理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7.5万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