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美食 舌尖湘黔 查看内容

贵阳“湖南面”:没有到过湖南的“湖南面”

2021-11-8 12:05|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9061 |来自: 贵阳网

摘要: △《风味原产地·贵阳》一碗出现在《风味原产地·贵阳》名字却叫“湖南面”的面!到底是贵州人发明的?还是湖南人发明的?和湖南又有着什么关系?为什么在湖南却找不到?又为什么会流行于贵阳呢?今天团团就去到视频 ...

△《风味原产地·贵阳》

一碗出现在《风味原产地·贵阳》名字却叫“湖南面”的面!

到底是贵州人发明的?

还是湖南人发明的?

和湖南又有着什么关系?

为什么在湖南却找不到?

又为什么会流行于贵阳呢?

今天团团就去到视频画面中的原拍摄地,

探探这碗存在争议的面!

·美食历史

每一道美食都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和积淀。

抗战时期,贵州是战后方,不管逃难还是避战,许多人来到了贵州贵阳。

而湖南属于抗战前沿,自然也有不少湖南人背井离乡来到贵阳。

其中一位来到贵阳的湖南人,把湘黔两地风味结合,做出以猪大骨汤做底的鲜香肉丁的面,人们开始都把它叫做湖南人做的面,后来慢慢称之为“湖南面”,并一直流传至今。

那位来自湖南,并做出湖南面的人,正是如今贵阳生意最为火热的湖南面馆老板李英兰的父辈。

△助农团团-玲玲/摄

改革开放初期李兰英对湖南面的做法进行了传承和改良,1987年,贵州第一家李英兰湖南粉面店正式开业。

开业至今34年,就是这样一碗面,已然成为老贵阳人的记忆,说是一碗面,其实更像是一个时代。可以说开了34年就火了34年。

关于这碗面为什么一直深受贵阳人追捧,老板的妹妹李桂梅:“一碗湖南面好不好吃,面条、汤底、臊子都很重要。我们坚持用料简单,但不将就。肉臊以猪肉和鸡肉经5小时慢卤,才能做到口感细嫩,瘦而不柴;而面,是手工擀制的韭菜宽面,劲道十足。每个细节都严格把控,不容半点马虎,才铸就一碗34年不过气、一天能卖一千多碗的湖南面。”

·34年老字号

还没到店门口,远远就能看见长长的排队队伍。

△助农团团-玲玲/摄

虽然人多,但是煮面师傅动作很快,所以不会排太久。

排队中热心大爷和小编说道:“要是你一个人过来,没人在里面帮你找寻位置,可能一会你会端起面碗找不到位置坐”。可见生意真的火爆。

△助农团团-玲玲/摄

关于加料,大多数会选择他们家的经典卤豆腐和卤鸡蛋,除了湖南面,他们家馄饨也十分受欢迎。

走进店里,装潢简洁大气且明亮。

△助农团团-玲玲/摄

△助农团团-玲玲/摄

端着面碗,到旁边的坛子边取一碗泡莲白。

△助农团团-玲玲/摄

走到店里找到空位坐,便可开始享用这碗经过34年沉淀的“经典之作”。

·最佳吃法

△助农团团-玲玲/摄

将面搅拌,使葱花和肉臊与面交错均匀后,需分三部曲来吃,首先就是直接吃原味清汤的,尽情感受面条吸满汤汁的鲜美口感,还有入口留香的卤肉。

△助农团团-玲玲/摄

搭配着泡莲白的爽口,获得舌尖与心尖的满足。

△助农团团-玲玲/摄

吃到一半后,进入其二,加一勺糊辣椒,搅拌均匀后,送入口中,瞬间将你从清汤的醇香中拉入与之不同的糊辣椒汤面中。

△助农团团-玲玲/摄

两种口感的接替让你味蕾得到更上一层的满足,到此你会加快吃面的步伐,可能伴随一声饱嗝,一碗面条全部进了胃里。

△助农团团-玲玲/摄

这便到了三部曲的最后,喝汤!端起碗前,在面汤中加点醋。你又会尝到更深更丰富的一层口感。这样吃一碗面,三重口感,层层递进,除了满足和安逸找不到更为贴切的形容!再来一碗也不会拒绝!

△助农团团-玲玲/摄

—— ——团团美食推荐—— ——

●探店名称:李兰英湖南面馆

●美食地址:南明区下护国路151号

●人均消费:每人12元左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