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2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余蓉)147所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今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在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5所高校15个学科入围。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湖南将研究制定我省“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估办法,聚焦我省“双一流”建设六大计划,对我省高校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同时谋划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湘大首次入围“双一流”,湖南新增3个一流建设学科 记者梳理发现,与首轮建设比较,我省新增了湘潭大学数学、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湖南大学电气工程3个一流建设学科。 首次入围“双一流”的湘潭大学,凭的是什么?据介绍,湘潭大学数学学科创建于1974年,目前建有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培养了以袁亚湘院士、周向宇院士以及1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学领域杰出人才,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计算湘军”的重要力量。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首轮“双一流”建设,湖南投入77.96亿元 据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建设和引进了一批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批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量子科学等一些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湖南高校始终把“双一流”建设作为推进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实施“双一流”建设六大计划(“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双一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双一流”科学研究计划、“双一流”产学研平台计划),在加强学科方向凝练、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凸显建设成果。 “我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高校发挥自身学科和区域优势,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把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做精,把新兴交叉融合学科做实,引导其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争创一流,办出特色和水平。”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既与国家“双一流”计划对接,又兼顾地方高校发展;既有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第一梯队,又有冲击国内一流和省内一流水平的第二、三梯队。同时,为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湖南还设立了湖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据统计,自2017年全面启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以来,我省共投入资金约77.96亿元。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湖南如何发力?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湖南将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育人资源,把立德树人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引导高校发挥自身学科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特色优势学科群;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重点支持高校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引进高端人才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以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落实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培养体系,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 此外,湖南将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财务助理等管理制度,从学术评价、激励奖励、收益分配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支持我省高校加强与沿线国家开展人才、科研和项目合作交流,积极与更多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打造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切实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等国际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