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深刻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不同的作品,同样用文学的方式对时代回应。长篇小说《燕子花》为何能赢得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这本小说的背后,有着哪些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邦建 长沙报道 20世纪50年代,湖南作家周立波回到家乡益阳清溪村,写下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描绘农村生产生活、农民思想观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21世纪,湖南作家龚鹏飞的长篇小说《燕子花》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以一种在场笔调见证新农村的时代变迁,一经出版发行就引发强烈反响,被读者称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湖南作家龚鹏飞的长篇小说《燕子花》以一种在场笔调见证新农村的时代变迁,被读者称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致敬文学经典,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燕子花》是作者历时10个月完成的32万字的长篇小说。书中以提前退休的编辑吕怀远回乡探亲20多天的见闻为视角,结合他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生活札记,对资水岸边白沙村的风土人情以及乡亲父老的命运遭际、爱恨情仇等做了全景式的描写。 读懂这本书,首先得明白书名的意蕴。到底何谓燕子花? 燕子花在湖湘农村又叫紫云英,是田野里春的使者,具备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燕子花按照土地的命令,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发枝发叶,姹紫嫣红,既是故乡的代表性植物,也是资江两岸人的群体象征!”龚鹏飞向记者介绍,刚开始一直纠结于小说名是用“农耕巨变”,还是“燕子花”?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取名《燕子花》。 燕子花是田野里春的使者,也是资江两岸人的群体象征。 在《燕子花》里,塑造了曹万钧、杨浩光、杨立生、谢丹新、赵惠宝、陈铁柱、柳英等一批资江两岸人的形象。小说中的湘北农村人物,以及特征鲜明的地域文化,构建了资水下游一方山水的传奇故事,给人一种《山乡巨变》的情景再现之感。 记者了解到,其实这样的“情景再现”并非偶然。龚鹏飞和周立波同为益阳人,亦是编辑出身,他们以同样的深情聚焦乡土。 为了写作《山乡巨变》,周立波用他战士作家固有的毅力,深入家乡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出现了作品中的原型人物和作者之间相互走动几十年、几代人的佳话,最终才让《山乡巨变》经久不衰。 龚鹏飞在动笔之前,反复研读《山乡巨变》,学习周立波观察问题的视角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并且多次走访周立波的故乡清溪村,了解其创作《山乡巨变》的轶事。 当然,素材的积累与整理远远不止于此。近些年来,作者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一次次地返回故乡,从城乡结合部到敬老院,从请赵惠保的原型吃饭到与曹万钧的原型彻夜长谈,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他现实生活中熟人的“角色映射”。 同样的深入生活,同样的乡土情怀。可以说《燕子花》是龚鹏飞向周立波的致敬之作,是新乡土文学的创新之作。 用爱雕刻乡愁,一次对故乡回眸和凝望 著名诗人艾青曾在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每个生命都有一方永远无法割舍的土地,那就是生命赖以滋长的故土。在文学创作中,乡愁是一个跨越时空恒久传唱的话题。 为了写作《燕子花》,龚鹏飞多次回故乡,感受乡土气息。 正如《新湘评论》发文对《燕子花》的评价:“这是一部对故乡回眸和凝望的作品。书中的主要人物吕怀远,一辈子都在用心用情浇灌着那离开了又想念着的资江下游的故土,一辈子都在用爱雕刻着乡愁。” 其实,这也是龚鹏飞的现实写照。“写《燕子花》实际上是一次回到原点、回到故乡,对故乡几十年来的一次追根溯源的叙述。”龚鹏飞回忆,多年以来,故乡一直在他的心中,从长篇小说《漂流瓶》出版之后,他就考虑专门写一本故乡的长篇小说,用作品记录乡愁回报乡亲。这也是他创作《燕子花》的初衷。 历时匠心打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乡愁,究竟是什么模样? 书中刻画的各色人物、描绘的诸多故事就是乡愁的载体。《燕子花》全书四十七章,以故土乡亲人物姓名为题的章节就达二十五章。一本《燕子花》,半部故乡史!作者借书中的点滴故事,说出对故土的满满深情。 大地无言,唯见故乡月明。 一部“乡土大书”在作家的笔下,生发着千姿百态、引发起读者共鸣。 “读完《燕子花》后,已经融入我血液里的家乡的文化基因得到了深层次的唤醒,家乡的形象再次清晰、温暖、熟悉、亲切起来。”湖南省新世纪教科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彬盛赞《燕子花》是一部富含益阳文化基因的好作品。 作家袁姣素认为,“故乡的山水,时代的记忆,在《燕子花》里逐一还原归位,昔日的乡村物语和场景在梦里浮出水面,复活我们日渐消逝的往事。” 讴歌伟大时代,一朵在乡村沃土绽放的文学之花 伟大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伟大的时代,真正有社会价值的作品应当具备记录时代的功能属性。 记者注意到,本书的又一主题,在于讴歌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用书中人物吕怀远的话说,“白沙确实变了,那个几千年里基本一个模样的乡村,在承受着外界的强烈冲击,它就像孙悟空一样,在不断地变变变。” 在小说中,乡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燕子花》里,白沙村各个年代的带头人,都打上了各个时代的烙印,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从村民跳广场舞、唱戒赌歌,到硬化路面、到人居环境改造……作者的笔触看似波澜不惊、娓娓道来,实则落墨细微、入木三分,全力书写出了资江下游数十年之巨变,故乡旧貌换了新颜。 当然,作者在热情拥抱这种变化的时候,心里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那就是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很可能就要消失。过去的蓑衣、水车、风车、石磨等好多的农耕时代的器物现在都成了文物,好多的乡音俚语变得陌生。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心中也有一种紧迫的抢救感,也想尽可能地在笔下留下这些东西,把它们记录下来,给后代留下一些农耕文明时期故乡的人证物证。”龚鹏飞告诉记者。 新农村新面貌。 步入新时代,从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农村完成了一次次伟大飞跃。时代再变,不变的是什么呢?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始终没有变。 记者发现,《燕子花》里还塑造了一位大学毕业生陈平。作为大学生村官,他年轻有为,运用“互联网思维”,琢磨如何把白沙村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对于白沙村的将来,他有“一揽子”想法。这个人物是时代新人的代表,寄托着作者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希望! 如今,中国的广大乡村在经历土地改革的山乡巨变之后,又迎来了新时代更为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燕子花》在历史的纵深处寻觅乡村记忆,以一种在场笔调见证新农村的时代变迁,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先声,这是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 扎根人民生活、讴歌伟大时代。记者相信,在湖南这片人文荟萃的沃土会绽放更多像长篇小说《燕子花》般的文学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