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阳。 我在此之前,没有到过贵州,但我想象过贵州。父亲年轻的时候,在贵州谋生。依稀记得他津津乐道于贵州的酒,茅台酒。出门在外,以食为天。所以,最先要去的地方自然是饭店、饮食店了。 我到贵阳的时候,是5月份的样子。走在贵阳的街道上,并没有闷热的感觉。这和东北、西北、上海以及湖南都不一样。显然,爽爽的贵阳,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我习惯于用最便宜最简捷的办法解决肚子问题。现在记不起是在大营坡,还是在其附近的什么地方。暖暖的阳光洒在5月的日子里。外套微微有点发热。虽然是走路,却没有蹦出什么汗。虽然饥肠辘辘,却还不至于贴到肚皮。 街边有很多的米粉店,像习水羊肉粉、黔王老素粉、遵义羊肉粉、花溪牛肉粉、水城羊肉粉、云南过桥米线等。选择遵义羊肉米粉店。 店子小,却比较整齐。有四副桌凳的样子。“来一份羊肉粉!”麻利的贵州女子,很快地给我倒上一杯大麦茶。 选择羊肉粉,我并没有关注羊肉,反而在意粉。在湖南老家的时候,我常常选择吃米粉。因为面条比米粉要熟得慢。米粉放下去,几分钟内,就可以吃到热气腾腾的米粉。 遵义羊肉粉,往往是大碗。汤多,粉条是比较粗的,里面搁上蒜苗、香菜、辣椒之类。当然,也可以自己调味。桌上摆着小件的调味盒,有味精、干辣椒、油辣椒、花椒粉、盐等。看着碗里的羊肉粉,有绿色、红色、白色。热气扑鼻,却荡漾着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味。这让我想起久违的兰州金鼎牛肉面。兰州本地人自豪地称赞兰州牛肉面,谓其“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即:牛肉汤色清气香;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则柔滑透黄。借用过来,遵义羊肉粉,也可谓是“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了。只不过,面条的黄,换成了米粉的白。 兰州牛肉面,最要紧的是汤。而且,兰州人特别喜欢早上去牛肉面店。因为,大家都是冲着牛肉汤去的。牛肉汤很有讲究,都是拿牛肉和牛脊髓、腿骨(俗称棒子骨)熬整宿熬出来的。大家认为早上的牛肉汤最有营养。遵义羊肉粉虽然没有兰州牛肉面那么复杂的工序,却是最契合本地的饮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衍生出不同的饮食文化。兰州牛肉面有大宽、二宽、韭叶、一窝丝、荞麦棱等,还有二细、三细、细、毛细等,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遵义羊肉粉的特色就是羊肉。羊肉片是煮熟后榨压切成的,没有膻味,不知道是怎样做到的。也可以选择鲜羊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食量和喜好,决定加羊脚、羊鞭、羊眼、羊杂、羊肠、羊肝、羊血、鸡蛋、粉或者米皮等。羊肉汤油大不腻,鲜香可口。这也许就是这一“中华名小吃”的魅力。 饥饿的时候,不论是牛肉面,还是羊肉粉,都会很快地被扫荡。汤,是个好东西。一碗汤下去,身子一下子热乎起来了。据店里的简介,遵义人喜欢在冬季吃羊肉粉,尤其是冬至,吃了羊肉粉,冬天都不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显然,羊肉是难得的冬令补品。滚烫的汤,同样能够起到驱寒的作用。遵义人、贵州人,钟爱遵义羊肉粉,良有以也。 现在,我居住在贵阳,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饥饿地坐在羊肉粉店里。冬日的早晨,我不经意地走进遵义羊肉粉店,惬意地坐下,静静地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闻着米粉的香味,竟有点回乡的感觉。这一碗香色味俱佳的羊肉粉,不知道是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温暖啊。 彭鸿程(1974-),湖南双峰人。曾任教于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贵州商学院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 文/彭鸿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