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况顺航,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犯罪侦察总队副总队长彭绍龙,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版权管理和印刷发行处处长戴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刘琦: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的是《2021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省知识产权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知识产权工作全局,从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协调各方、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省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我省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况顺航同志,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犯罪侦察总队副总队长彭绍龙同志,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版权管理和印刷发行处处长戴戟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况顺航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况顺航: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来发布《2021年贵州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 2021年,贵州省知识产权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主要取得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 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3.9万件,同比增长12.3%;有效专利11.8万件,同比增长25.7%;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3件,同比增长20.6%。商标注册9.7万件,同比增长65.8%;有效注册商标36.2万件,同比增长35.9%;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933件,同比增长21.2%;驰名商标累计认定64件。新增地理标志23个,累计408个。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31个。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共完成作品登记18万余件。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个、优秀奖5个,实现我省在中国专利金奖上的零突破。 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市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营商便利度”指标内容,作为省管领导班子和省管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评定的重要参考,列入省直单位高质量发展专项目标考核及贵州省2021年度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容。 出台了《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2021年贵州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等制度。我省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 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857件,同比上升97.44%,审结3198件,同比上升133.26%。全省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案件84件139人,同比上升2.4%。12315平台登记知识产权投诉举报569件、办结542件。全省销毁各类侵权假冒伪劣商品 143 吨,货值7000万元,占全国销毁商品总货值的 10%。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共计立案查办侵权假冒案件6999件,同比上升16.3%,罚没金额1.02亿元,同比上升153.6%,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10件,同比上升93%。公安机关发起75起知识产权集群战役。共立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41起,破案17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7人,涉案金额1.8亿余元,查获假冒茅台酒2.6万余瓶。计算机办公软件正版化率、操作系统正版化率、杀毒软件正版化率均达100%。 三、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制定出台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远景目标纲要》《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规则》,安排部署知识产权保护考核工作。贵州省2020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得到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高度肯定,相关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出台《贵州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等制度。设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开展《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发展路径及推进机制研究》等知识产权课题研究。贵州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全省现有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4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2家。实现商标注册业务和商标质押登记受理窗口全覆盖。推广运用“新一代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系统”,系统总用户2660个;累计向社会免费提供专利检索服务298万次,累计下载专利文献 31.8万篇。 四、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 推荐报送“八步紫茶”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完成“地理标志产品”与“集体/证明商标”换标工作。“黔北麻羊”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地标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凤冈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凤冈县)、修文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修文县)两个示范区获批建设。完成《地理标志产业化促进项目“十三五”评估报告》。对全省268个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等共计资助9207万元。印发《贵州省促进专利技术转化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惠及企业460余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资助工作,237家企业获得授信,贷款余额24.57亿元。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黔系列”品牌打造工作。 五、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申报系统”上线运行,核准70家企业用标。专利代理师新增35人,累计305人。实现贵州省专利商标业务的“一窗通办”。全年完成专利(电子)申请初审4.5万件,审批专利费减备案1.6万件,预计可为贵州省专利申请人减免专利申请费4500万元。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活动40余次,服务人数超1000人次。 六、知识产权社会共治氛围更加浓厚 创新开展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力做好我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工作”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活动,将知识产权保护主题课程首次纳入省委党校厅级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省“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专题讲座,参训人员达5800余人次。成立贵州省知识产权仲裁员专家库,现有专家 28 名。建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52个,配备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429人。 2021年度,全省共有2个集体和2名个人分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个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和3名办案能手获省级通报表扬。发布2021年度贵州省打击侵权假冒十大典型案例。 以上就是相关情况。谢谢大家! 刘琦: 谢谢况顺航同志的详细介绍。刚刚况顺航同志介绍了2021年我省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六个方面的成效,尤其是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个、优秀奖5个,实现我省在中国专利金奖上的零突破,设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等,可以说,取得的成绩让人倍感振奋,相信未来我省知识产权工作一定能够再创佳绩。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国新闻社记者: 去年我省出台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远景目标纲要》,能否请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省《规划纲要》的相关情况? 况顺航: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州省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远景目标纲要》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既立足贵州实际,又与国家知识产权规划纲要有效衔接。下面我从四方面为大家简要介绍我省知识产权《规划纲要》的相关情况。 第一,指标设置方面。《规划纲要》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共提出17项预期性细化指标。其中,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作为重要指标列入,替换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既与国家层面提出的“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衔接,又兼顾了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现状,体现了我省“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量质并重的基本原则。 第二,重点任务方面。《规划纲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为主线,统筹安排了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7项专栏内容。包括:围绕加强保护,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专栏。围绕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提出了“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版权服务工程”3个专栏。围绕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提出了“实施促进专利技术转化、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专栏。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地理标志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专栏。围绕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专栏。 第三,特色亮点方面。《规划纲要》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部署要求基础上,注重结合贵州实际和特色。比如提出依托贵州移动微法院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互联网诉讼服务;利用全国首个打击假酒犯罪情报(遵义)监测点作用,推动数据化打假情报导侦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利用全国首创的贵州版权登记“区块链版权存证+数字版权登记”双证本平台,高效解决数字版权确权难问题;利用“数博会”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大知识产权对外宣传和保护力度;充分运用商标品牌发展传承好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和老字号,谋划好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老字号商标品牌布局,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发挥贵州地理标志优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促进项目等。围绕我省十大工业产业和12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加大酒类市场“全链条”“五化”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茅台酒等名优白酒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等。 为推动《规划纲要》实施,省政府知识产权办今年初已统筹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印发了《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开展监测、评估和总结工作,确保《规划纲要》落地落细落实。 中国质量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请问,我省今年在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和强化省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新的措施? 况顺航: 谢谢您的提问。2021年底国务院出台《“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后,围绕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局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了一系列部署,主要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突出能力建设筑牢工作基础。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建立快速协同保护机构,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载体,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推动我省专利等知识产权加速产出。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纠纷技术调查官制度,为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处理侵权纠纷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切实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专业性强、技术领域广、法律问题新”的难题。二是突出主责主业护航高质量发展。加强关系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种业和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特别是抗疫防护用品、民生物资、农业农村领域等商品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强化侵权假冒多发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和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关键时段的治理。组织开展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奥林匹克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围绕重大政治、体育和文化活动,加强官方标志、奥林匹克标志和特殊标志保护。三是突出整治重点加强源头保护。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和社会舆论热点,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行为,重点整治“囤商标、傍名牌、搭便车、蹭热点”的商标恶意囤积和恶意抢注行为。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专项整治,对不以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指导申请人和代理机构及时撤回,对涉嫌违法的代理机构及代理师依法查处,促进知识产权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四是突出试点示范推动机制创新。积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等,深入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核准改革试点,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改革,以点的突破带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把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转化为制度机制,推动我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上新台阶。 贵州日报记者: 近年来,社会对恶意注册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关注度越来越高,请问我省在打击包括恶意注册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 贵州省公安厅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犯罪侦察总队副总队长彭绍龙: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三个聚焦”,推动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取得实效。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强打击。省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的打击目标,以深入开展“昆仑”行动(公安部食药侦察局部署的全国专项行动)为主抓手,以打击涉“酒”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为突破口,在重要时节和敏感时期,深入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形成了强大震慑,切实增强了打击实效。2021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立案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54起、破获1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0人,涉案金额1.8亿余元。 二是聚焦信息化赋能强质效。我们立足各类侵权造假犯罪量大面广、犯罪团伙多采取公司化专业化运作、作案方式和手段更加复杂等新形势新特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加强模型建设和案件串并,深度研判挖掘线索,有力有效打击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的案件。如:贵州绥阳“11·26”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六盘水市“9·21”假冒运动服饰案、安顺平坝王某雄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跨多省市、涉案团伙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的典型案件。 三是聚焦联防联治强合力。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不断加强与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知识产权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先后就情报信息共享共用、疑难案情联合会商、大要案件联合侦办、专项行动联合组织、重点区域联合整治等方面建立了制度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我们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入村寨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大走访活动为契机,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难点堵点,建立警企协作制度机制,为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民族报记者: 刚才发布人介绍到,国家版权局同意在我省设立“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这对于我们省的版权产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基地为什么设在我省?下一步,我们又将如何推动贸易基地建设? 贵州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版权管理和印刷发行处处长戴戟: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省之所以能够获批“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禀赋。贵州是民族民间文化留存较多的省份,具有600年历史的文化村落就达1800多个,2019年贵州省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数量已跃居全国第一。二是大数据平台的有力支撑。我们依托贵州省大数据优势,开发建设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平台于2018年正式上线运营。平台首创数字版权存证与登记“双证模式”,基于无钥签名区块链技术提供数字版权存证与登记服务,为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长期以来在民族民间文化版权工作方面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我们持续组织实施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工程,通过开展上门服务的方式,累计登记民族民间文创作品万余件,基于民族民间文化版权的开发与利用,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推动我省基于民族民间文化的创意生产企业在版权保护领域取得明显进步。活动的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贵版”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的充分肯定,被中宣部明确为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保护试点省份之一(全国仅有贵州、江苏、四川三个试点)。 “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是全国第14个,西南第1个版权贸易基地。也是继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后,国家版权局授予的第2个特色专项类版权贸易基地。该基地的成立将推动我省更好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我省更好实现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链条运营,将有助于形成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流通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贵州经验”,同时有助于构筑起我国特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防护墙,做强做大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信。 省委宣传部(省版权局)高度重视版权贸易基地的建设工作,将其视为推动今年版权工作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抓手。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增强与国家其他贸易基地的沟通联动,对标行业先进标准。我们将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引进有效资源,达成合作协议,加大与西南省份的工作对接力度,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和调度机制。二是精心做好工作方案设计,凝聚版权贸易基地建设合力。在国家版权局的指导下,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关于大力推进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建设的实施方案》,找准基地建设的发力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市(州)和省有关单位力量,明确版权贸易基地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三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夯实版权产业发展基础。结合版权贸易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民族民间版权服务工程,加大对版权相关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助力版权创意的转换,进一步提升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行业贡献率。帮助民族民间文化创意衍生行业树立版权意识、提高民族民间文化版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四是做好资源整合,推动版权贸易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不断培育和壮大产业的基础上,将零散的交易数据进行汇总,将零散的资源进行汇集。在推动版权贸易方面,我们将对全省民族民间文化相关的创意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在企业层面设立版权交易联盟,在各市(州)分设版权工作站,实现交易数据实时汇总,交易资源实时共享。 刘琦: 感谢三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会后与省市场监管局取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发布人现场回答记者提问的有关内容,记者朋友们可以通过天眼、动静、众望等平台查询图文直播实录,作为参考。 请记者朋友们在报道好会议消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闻线索,做好后续延伸报道。相关报道,请省内新闻媒体和网站通过“贵州发布”专栏刊发、播出。同时,请中央和香港驻黔媒体记者结合各自的实际和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