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乡村振兴 查看内容

湖南雪峰山瑶山之上 别有“洞”天

2022-10-7 01:12|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7529 |原作者: :肖霄|来自: 华声在线

摘要: 在湖南大学倾力帮扶下,隆回白水洞村走出“农文旅”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瑶山之上 别有“洞”天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霄在溆浦县与隆回县交界处,伫立着“白水洞村”牌子。村牌高12.15米,寓意湖南大学2012年 ...

在湖南大学倾力帮扶下,隆回白水洞村走出“农文旅”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瑶山之上 别有“洞”天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霄

在溆浦县与隆回县交界处,伫立着“白水洞村”牌子。村牌高12.15米,寓意湖南大学2012年定点帮扶隆回县,2015年驻村帮扶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

白水洞村在湖南大学的倾力帮扶下,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与花瑶地区文化生态资源融合发展,特色农业渐成规模,民族文化特色日益凸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走出了一条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国庆前夕,白水洞村500亩富硒水稻喜获丰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收割节。高低错落的白水洞梯田景区,成了游客体验农事、寻找儿时乐趣的场所。

湖南大学驻白水洞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康添慧介绍,工作队引导隆回九凤白水洞富晒水稻专业合作社打造富硒水稻产业。2021年,引进省级龙头企业青山梯田农业有限公司,从种植、管理、销售全方位进行指导,该村实现年产值300余万元。利用上半年的插秧节、下半年的收割节,举行富硒稻田认购活动。

“这次收割节期间,有300多亩富硒稻谷被多个单位、企业认购,收获的大米将免费送上门。”康添慧说。

结合白水洞村地处天然富硒带和高海拔气候的特征,湖南大学提供技术、包装设计等支持,白水洞村形成了以富硒水稻、茶叶、羊肚菌、金银花为主的支柱产业。

虎久雾语茶由湖南大学和虎久雾语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茶叶品牌。通过采取“文创+帮扶”发展模式,该产业实现了从包装设计、加工制备、品牌价值到市场销路的全面升级,2021年产值达到1000余万元,带动农户340户1300余人就业增收。虎久雾语茶成功入选湖南省茶书卷,完成绿色认证。

借助产业发展向好态势,工作队还开发干笋、干蕨、红薯干、腊肉、猪血丸子等系列“白水洞村牌”系列土特产。2021年,全村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3200万元。

生态宜旅乡村初步成型

传统木结构房屋,通体明黄的墙体颜色设计,构成花瑶地区建筑的独特风格。

在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的支持下,白水洞村在人居环境改造中,选取主干道周边的自建住宅为重点改造对象。通过加入地域性元素和传统民居元素,改造升级后的白水洞赫曦小学一条街,成了花瑶风情一条街。

“在设计房屋时,学院不仅考虑传统村落的协调因素,还结合了村民自家产业,以此优化乡村风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康添慧介绍,目前已经改造4户,下阶段道路改造成柏油路后,两侧房屋将陆续被改造,以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

去年底,隆回县白水洞建筑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此举在于通过承揽财政资金项目、旅游服务等方式,规范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做好文旅融合文章。目前,白水洞瀑布游步道、梯田游步道、石瀑游步道、观景台、风雨桥等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备。

旅游活力全面激发,生态宜旅乡村初步成型。全村建成民宿、农家乐21个,提供500多个床位,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传承瑶乡文化之美

在白水洞村岩儿塘片区,有一间红黄蓝相间的现代建筑十分显眼,吸引不少游客来此“打卡”。这是湖南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也是白水洞乡村艺术中心,这里有特产销售、挑花艺术展示等。

白水洞村花瑶民族文化浓厚。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该村建立花瑶挑花展示基地和设计工作坊,围绕花瑶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联合创新,开发花瑶元素系列文创产品及植物扎染、草编、竹编等系列工艺品。并成立白水洞村旅游协会,组建2支民俗文化表演队,推动文化产业长效发展。

典雅精致的木质围栏小院,牌匾上写有“中国花瑶米兰植染”几个字。这里既是白水洞村民米兰的民宿,也是一间工作坊。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摆放了各式各样的帽子、手提包、抱枕等植染产品。

2020年,经湖南大学指导,独树一帜的“米兰植染”工作坊建成。“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各类花瑶文创产品,还可以亲自上手体验植染过程。”米兰介绍,今年工作坊已接待十多批各校研学团队。

以设计驱动创新,以美学弘扬文化。2020年,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张朵朵等人牵头成立的“花瑶花”项目组,扎根白水洞,致力于美育传承。2021年以来,“花瑶美育”形成定期上课模式。支教老师带来黏土、彩球、蜡笔等物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带有花瑶元素的作品。

白水洞赫曦小学100多名学生,尽情释放童心,传承瑶乡文化之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