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人物 查看内容

魏光焘:修路又办学的晚清名臣

2022-11-28 01:53|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2582 |来自: 新浪网

摘要:  19世纪70至80年代,左宗棠挥师西征,巩固边疆,有两个得力干将,一文一武,武是刘锦棠,文是魏光焘。作为新疆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抚,刘锦棠的军功,知者甚多,而魏光焘其实也是晚清政坛上一个很不一般的人物。 在西 ...

 19世纪70至80年代,左宗棠挥师西征,巩固边疆,有两个得力干将,一文一武,武是刘锦棠,文是魏光焘。作为新疆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抚,刘锦棠的军功,知者甚多,而魏光焘其实也是晚清政坛上一个很不一般的人物。 在西北修路植树筑城魏光焘(1837—1916年),字午庄,清代邵阳县金潭人。咸丰六年,投军曾国荃的湘勇,累功升知府,加盐运使衔。多年转战中,魏光焘不仅锻炼出很强的军事能力,而且展示出了他的出色管理才能。同治五年,他随左宗棠赴西北,在军中办理营务,因工作细致高效,深受左宗棠信赖。同治十年,左宗棠离开平凉西进,向朝廷保荐魏光焘任平庆泾固道台,管辖当时的平凉、泾州、固原等地,负责善后工作,魏光焘开始从一名戎马武将转型为地方行政官员。西北修路。道路不畅、交通不便,是我国历史上西北地区的长期状况,也是当时左宗棠军队巩固西北边防的一大障碍。魏光焘率领的军队长期驻扎在从平凉经六盘山到定西一带的陕甘大道,这一段路是嘉峪关内最难走,也是最难修筑的路段,魏光焘带领将士们克服种种困难,自泾州至兰州开辟车马大道1000余里,确保了西征线路的畅通,同时也惠及百姓民生。如左宗棠所奏:“平庆泾固各属驿路,固原北至平远以达惠安堡盐路,均已一律修治平坦。”魏光焘为西征筑路的业绩受到朝廷嘉奖。古丝绸之路在陇东地区的咽喉要道三关口,是条多年失修的古道,“山石荦确,杂以潢流,夏潦冬雪,行者苦之。坡南旧通小道,西出瓦亭驿,乱石歮路,车骑弗前”。光绪元年二月,身为陇东地区军政长官的魏光焘决定修复三关口大道以便军民,以三关为中枢,分别向东西两边延伸20多里修路,“凿隘就广,改高即平”。当年五月即完成工程,“行人蒙福,去就安稳”,魏光焘修路之功被官民称颂,时任陕甘学政的吴大澂特意撰文记载其事。魏光焘率军修筑道路,对当时西北交通建设、左宗棠西征成功作出了贡献。植树护路。魏光焘所部不仅派专门勇丁对道路进行保养维护,而且还栽种柳树等行道树给行人骡马遮阴休憩。现存崆峒区博物馆的《武威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文,为我们再现了当时西北的社会状况和道路情形:“西陲构祸,陇东为烈,甚至道周树木存者寥寥,满目荒凉,不堪回忆。”魏光焘作为首任平庆泾固道台,一面劝课农桑、恢复经济,一面修路植树,“制府左侯相(左宗棠)檄各防军夹道植柳,意为居民聚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而畅皇风也”。从同治十二年开始,历时6年,魏光焘带领士卒沿驿路种植柳树不下20万株,成为内地通往新疆驿路、陕甘大道上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景,既保护了车马大路,也方便了行人百姓。修治城垣。魏光焘对辖区内新设州县城垣治所,以及原来府县城垣、衙署、祠庙、堡寨、驿馆等,都分别进行了兴建和修缮,使得当时通向西北的重要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当时道台驻地平凉城有四座城门——和阳门、来远门、万安门和定北门,都已年久失修,魏光焘带领部属对平凉城进行了修缮。在《重建平凉四城楼及修葺城垣碑记》中,魏光焘记述了修城经过:“重建四楼,饬将弁兮,监于畚锸绳墨……沿堞造房四十六间。”修葺城墙使平凉城的防御能力大大增强,城貌观瞻也顿然增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修筑工程的经费都是在左宗棠支持下,由魏光焘组织募集而来,对此,左宗棠曾上奏朝廷:“(修筑)所需经费皆由各营随时捐发,并由魏光焘陆续捐给经费银八千七百余两,以上各工,业经委员勘验,均已完竣坚固,此关内东路一带兴作工程之著有成效者也。”修城墙、建公房不花公款,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事情。总的来说,魏光焘担任平庆泾固道台时,勇于任事,官声很好。经过几年综合治理,平凉城呈现出“人民渐集,土地日阔,年丰岁稔,物阜民安”“商旅辐辏,百废俱兴”的可喜局面。时任西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的陕甘总督左宗棠评价:“(魏光焘)频年操防护运之暇,修筑城堡,平治道路,搭架桥梁,开浚河流,种植官树,利民之政,百废俱兴”“魏道(光焘)安详练达,一时之选”。光绪七年魏光焘擢升为甘肃按察使。光绪十年,在左宗棠的推动下新疆建省,刘锦棠出任第一任巡抚,掌管一省财政、民政的布政使一职经严格挑选后,由文武兼备、业绩突出的魏光焘担任。 在地方办学力倡文教魏光焘的办学情结受左宗棠的影响。左宗棠在陕甘总督任上,尽管军务冗繁,却很重视文教,积极倡导修复兴办书院。据史料统计,左宗棠在陕甘期间带领部属兴办了至少15所书院,修复了近20所书院。其中,魏光焘在平凉兴修的柳湖书院最为突出,“规模宏敞,间架整齐,新植佳树成林,尤称胜境”,大得左宗棠称赞。担任新疆第一任布政使后,魏光焘亲手创办了新疆第一所公立中学——新疆博达书院,这所学校即现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前身。光绪二十五年,魏光焘升署陕甘总督。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调补云贵总督,后兼署云南巡抚,在任期间,力行新政,创办武备学堂,募练新军,筹办团练,巩固边防。在云贵总督任上,由他倡导在昆明、贵阳等大城市建立了多所中小学堂,并挑选士子出洋留学,对于开启民智、提升云贵地区的文化教育作出了贡献。光绪二十九年二月,魏光焘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后,他对新政和教育更加关注,整顿水师学堂,推行机器水电制造各局,扩充师范、格致、译电各学堂等,尤其是任上建成三江师范学堂,使他获得了“近代教育奠基人”的美誉。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实施新式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现在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将其视作自己学校的历史起点。三江师范学堂的发起人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而主要组织实施者,则是魏光焘。魏光焘地方行政经验丰富,深知晚清社会弊端,意识到中国的崛起首先要依靠教育,他曾说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国事待人才而理,人才资学校而成。”魏光焘热心办学与左宗棠的“兴教劝学”思想大有渊源,同时与其人生经历也颇有关系。魏光焘小时候家贫,没有读过什么书,更没有任何科举功名,但是经过多年刻苦自学,文章晓然畅达,学识与日俱增。魏光焘移官新疆与朋僚分别时写了一首诗:嘉峪山头古关上,六年两度记同游。天然万里中西界,独立三边缥缈楼。莽莽河山春入画,悠悠秦汉岁如流。重来驻马登高望,一带长城系远愁。此诗格局宏大,文墨斐然,很有意境,可见才学不俗。魏光焘在近代文化史上还有一大亮点:作为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的族侄孙,刊印魏源著作《海国图志》100卷本行世,既传承了家族文风,也为近代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魏光焘也是位很有血性的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魏光焘应诏募兵北上,在辽东海城等地与日军多次接仗。尤其是光绪二十一年二月,日军进犯牛庄,魏光焘带领清军与日军激战,英勇杀敌,给日军以重创,虽然最终因部队伤亡过大而退,但魏光焘为国敢战的气概风骨得到了举国上下的称赞。后期,魏光焘的仕途并不顺利。在魏光焘任两江总督的第二年,受到清廷权臣铁良弹劾,先被剥夺了两江地区勇营武装的领导权,后调任闽浙总督,至光绪三十一年被开缺回籍。宣统三年,清政府再次任命魏光焘为湖广总督,魏光焘未赴任。1916年,魏光焘在湖南老家去世。无论是巩固西北,还是在地方办学,魏光焘都尽心尽力,忠于国家、造福百姓,并展示出杰出的才能。魏光焘继承左宗棠衣钵,能文能武,无论“修路道台”还是“办学总督”,都留下了不凡的政绩,是研究清末政局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