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2015年国际咨询会。原国务委员戴秉国,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主持会议并发言。 瑞士联邦委员会环境署署长布鲁诺·奥伯勒,新加坡贸工部前部长、外交部前部长杨荣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国际地理联合会秘书长、副主席、韩国统一部前部长柳佑益,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巴基斯坦环境部前副部长、国家气候谈判首席代表阿斯兰·汗,全球环境基金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日本前财政常务副大臣石井菜穗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前助理总干事道维勒,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刘遵义,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全球地方政府可持续发展城市理事会前秘书长齐默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诺德厚,贵州省委副书记谌贻琴,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外交部经济司参赞耿爽出席会议或就进一步促进论坛的发展,提升论坛影响力建言献策。 戴秉国指出,生态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携手共同努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作为一个促进多方合作的开放平台,它不仅服务于中国,也服务于世界,汇聚着生态文明事业最高端、最前沿、最精华的思想和实践。生态牵涉到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发展问题,应该让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这个伟大事业中去。希望通过国际咨询会的努力,论坛在引领新型生态发展道路上,能有更大分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陆克文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是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举行的。在国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占有很多席位,如果可以在14亿人的大国实现生态文明的理念,那么就能在世界其他地方推而广之去实践。今年9月联合国千年计划大会将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12月将在巴黎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也将出台“十三五”规划——这些都是明年年会的背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样一个政策性的会议,不仅要实现政策上的目标,而且要能够执行这些政策。 布鲁诺·奥伯勒认为,“绿色金融”是非常有创意的议题,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中国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金融领域的积极力量,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亚投行将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杨荣文提出,讨论生态文明,应该研究人是怎么样和自然形成平衡的,它所代表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 章新胜指出,生态文明是一个很好的词汇,但是要与世界进行沟通,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我们界定的生态文明有四个内容支柱:一是绿色经济,即在脱贫框架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二是包容性社会,它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法治等各个领域。三是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四是价值取向、道德伦理及全球治理。 柳佑益认为,贵州的“生态文明”模式是非常好的发展模式,明年论坛可以请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参加会议,帮助他们来了解怎么样通过贵州模式更好的在有限的资源内发展。 刘世锦指出,年会论坛产生了许多重要成果,要努力促使这些理念、决策以及认识落地、开花结果。自然资本就是其中很好的例子,具体建议包括:一是组织专家课题组进行研究;二是成立一个产、学、研、用结合起来的联盟。三是研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从点向面进行政策推广。 阿斯兰·汗认为,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没有“生态文明”表达的意义更深,所以这是个非常棒的概念。 石井菜穗子表示,2015年是“气候变化年”,2016年应该是“行动年”或者是“实施年”,各国政府应该携手去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共识。“生态文明”的概念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中国政府可以更好的去推广这一概念,切实落实这个概念,让它更加的深入人心。 道维勒说,生态文明建设要吸引更多的女性和年轻人参与。同时,我们不仅是在贵阳年会期间谈论“生态文明”的概念,走出这个会场离开贵阳以后,也要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去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的概念,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合作和发展的机遇。 刘遵义认为,确立可以促进绿色GDP计量更加科学的方式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种长期的观点,推动关键领域的研究和突破,比如电池和核聚变的研究。 贝德凯提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应该邀请更多的企业参加,从而更好地实施在会上讨论的成果。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更加实实在在的改变。 齐默曼提出,可以有不同的地方政府和商业团体、企业参与到国际咨询会中来。此外,还应该促进不同国家的城市之间的交流。 诺德厚指出,如何使我们的论坛和其他的论坛不一样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如何把论坛的想法传递给国际社会,以便使我们产生更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促使更多的国际媒体参与进来。 刘建超认为,应扩大企业和媒体参与,建议加强与公共外交学会的合作。 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国内国际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的不断重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期。2015年是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关键之年。从国际来看,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的主流。中国政府也转变发展思路,采取更温和的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和方式,把环境、生态、资源更可持续的利用和保护作为中国今后发展的新常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成为中国新的发展模式的常态。因此,后2015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十五年,甚至更长时期,我们呼唤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变革意义和实际影响力的行动。论坛作为国内唯一聚焦生态文明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本身,将聚集各方行动,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