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土法造纸与现代创意的融合 ——香纸沟“一张纸的变迁”

2021-10-10 22:06|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3486 |原作者: 曾静|来自: 贵阳晚报

摘要: 一盏马灯半盅酒,千年古纸几行诗。坐落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香纸沟景区的陇脚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至今保留着一种用翠竹作原料的土老造纸技艺,守望传承了600多年。2006年6月,香纸沟的土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 ...

一盏马灯半盅酒,千年古纸几行诗。坐落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香纸沟景区的陇脚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至今保留着一种用翠竹作原料的土老造纸技艺,守望传承了600多年。2006年6月,香纸沟的土法造纸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离土法造纸作坊不远处的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里,纸浆雕塑这一创新传承方式更是凸显了土法造纸术的文化价值、隽永魅力。

72道工序

劲竹变“香纸”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时过境迁,土法造纸术这种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仍可以寻觅到。

相传600年以前,屯民为纪念自己先祖以及征战死亡的将士,以竹为原材料,就地取材制作成“香纸”,并经当地布依族同胞流传至今,香纸沟土法造纸术也因此而得名。

据土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胡宗亮介绍,土法造纸制作古朴而原始,基本上保留了手工操作,但流程较多,零零总总,须经72道工序。

香纸沟土法造纸设施有腌池、水捣坊、纸槽、晒场、抄纸作坊等。一张纸须经过伐竹、破竹、蒸竹、洗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榨纸、松纸、晒制、包装等工序方能完成。

“伐竹”和“破竹”,是纸农将山上翠绿苍劲的竹竿截成3米来长,锤裂竹竿,捆扎运至造纸工坊。蒸煮竹子的窑池内,用生石灰密封浸泡,时间和用量视经验而定,这道工序是为“蒸竹”做准备。接下来便是不分白昼、长达1个月的蒸煮时间以及一个月的冷却时间。

“冷却后,竹子往往还要经过溪水冲洗干净,密封转至窑池内进一步发酵沤熟,一般的竹子要浸泡3到5个月,竹子越老浸泡压腐的时间越长,其间每过30到50天还要人工上下翻动一次。”胡宗亮说。接着,再利用水力驱动水碾对竹子进行碾压,形成絮状的纸浆。这道工序十分重要,纸浆的粗细长短决定着纸张的质量。

在中间步骤还有决定纸张厚薄的重要环节——在山上采摘“滑叶”(一种原生态树木叶片)做“滑水”,起润滑作用。“长方形的竹帘抄纸的多少决定了纸张的厚度,一般来说,润滑程度越高纸张就越薄。”胡宗亮介绍道。

土法造纸术材料来源于本地的竹林,是一种竹制纸,有别于蔡伦造纸法的破鱼网、旧布头、麻头、树皮等纤维物料作原材料。“香纸沟的纸具有纤维粗糙、色泽浅黄或土黄、吸湿性强和燃烧完全的特点。所以多用于书画纸及冥品香纸的制作。”胡宗亮说道。

百年土法造纸

做活香纸沟旅游“名片”

溪水在土法造纸作坊身旁潺潺流动,放眼过去,竹林溪水,清幽宁静。造纸作坊紧挨着一栋栋民居,经过浆池前面的阴干堂屋时,风吹过,一层层排列着的深黄色的纸片随风飞舞,饶有余韵。

“光传承没有用,要把它转化为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的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一张空白的纸,如何给它找到发展的方向,是非遗传承人胡宗亮及当地村民始终在思考的事。他们致力于将土法造纸技艺和当地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创作,使其成为更符合现代人消费的商品。

于是,香纸沟特有的山、水、石、林、洞、瀑布、峡谷、岩溶景光、文化古籍、民俗风情、村庄民居、星空大地都呈现到了一张张纸上,制作成了别具一格的纸浆压花画(也叫“花草纸”)和书本画册、台灯、灯笼、油纸伞等文创产品,土法造纸术研学也逐渐开展起来,纸浆雕塑这一创新创意艺术也被更多人所熟知……古老技艺与现代创意穿越时空、交相辉映,成为了香纸沟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