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文化看台 查看内容

社评|遵义会议永放光芒——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观后 文/文选德

2019-9-28 17:3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8960 |原作者: 文选德|来自: 华声在线

摘要: 38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于8月26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正式开播,这是我们湖南又一件令人感奋、值得庆贺的事情。在这之前,也是由和光传媒影视公司为主拍摄制作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共产党 ...
文选德
       1. 颂扬和诠释长征故事: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38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于8月26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正式开播,这是我们湖南又一件令人感奋、值得庆贺的事情。在这之前,也是由和光传媒影视公司为主拍摄制作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刚刚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从播出的反响来看,《伟大的转折》又将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可视性完美统一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是纪念遵义会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
       长征是伟大而神圣的,长征中的遵义会议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革命的“一张名片”。历史地说,长征其实是“被迫”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的战略大转移。《伟大的转折》以长征为历史大背景,以毛泽东等在激战中随中央纵队从花村渡过湘江后的一些重要节点事件为切入点,铺排长征中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这段史实,表现党和红军从1934年12月经湖南通道进入贵州,到1935年5月离开贵州挥师北上的历史进程,高度颂扬和诠释了这段恢弘磅礴的史诗般的长征故事。
         2. 通道转兵:红军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充分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坚毅果敢的革命斗志以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当时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受到排斥,没有军事指挥权。长征行军途中,他仍在反复思考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并向中央政治局提出:部队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1934年12月12日,周恩来召集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县城恭城书院召开临时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了毛主席建议红军改向贵州西进的主张,即今日所说的“通道转兵”。这是红军长征中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
        写到这里,我不能不想起自己亲历的一些往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还在宣传系统工作时,为修建贺龙元帅纪念馆,我曾多次去桑植洪家关,除要求修好贺龙纪念馆、贺龙故居以外,特别要求“建好刘家坪红军长征纪念塔”。而后,我多次到通道考察,参观恭城书院以后,反复和当地政府商量,务必修复恭城书院,并希望对通道转兵进行认真研究,最好能搞点通道转兵的纪念设施。此后,桑植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先后建成了贺龙纪念馆、刘家坪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通道修复了恭城书院,建设了通道转兵纪念设施,并拍摄了《通道转兵》电影,为此,我感到特别欣慰。
          3.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定
        电视剧详细、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为最终解决“北上还是西进”的争论,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作出决定: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已经是不可能、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黎平会议和通道转兵一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两次会议基本上解除了李德和博古对红军的指挥权,使中央红军赢得了主动,挥戈西指,完全打乱了国民党部队围剿红军的原有部署;红军连战连捷,部队的面貌在毛主席的引导下为之一新。《伟大的转折》还表现了以前人们很少知晓的1935年元旦在猴场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猴场会议实际上取消了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正如周恩来所说,“从黎平往西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议更烈,在争论的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使当时中央政治局绝大多数同志“更加坚定了拥护毛主席的决心”。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7日中央红军解放了遵义。由于红军突然改变行军方向,基本甩开了原来尾追和阻击的敌军,使红军在遵义得到了12天的休整时间。
         4. 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毛泽东、王稼祥等的提议和坚持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了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伟大的“遵义会议”。《伟大的转折》对这次会议作了我认为自有电视剧以来最为详尽的艺术再现。从电视剧中我们得知,遵义会议在周恩来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下,有着极为充分的思想准备,有着特别严格的安全保卫,有着十分民主的政治氛围,经过3天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得以胜利结束。
      《伟大的转折》对遵义会议作了十分详尽的描述,使我们知道了以前不太清楚的许多真实的史实。
       比如,会场墙上挂着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大长方会议桌下放着一盆炭火,王稼祥是用担架抬进来的。会议按组织原则仍由博古主持,并作了强调种种客观原因的所谓军事指挥上的一些错误的主报告。彭德怀听完博古的报告后发火说,博古的报告“轻描淡写”。周恩来站起主动承担自己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领导上的“严重的错误”,否定了博古的主报告。
       再如,周恩来的副报告作完后,毛泽东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博古同志的报告。”随即张闻天、王稼祥也立即表态“不同意”,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张闻天站起来严肃地指出:博古所作的总结报告基本不正确;博古、尤其是李德领导方式是极端恶劣的;博古对于李德在作战指挥问题上所犯的路线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张闻天还用俄语说,博古和李德犯了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所说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第二天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说博古同志的错误归纳起来就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说列宁同志说过,马克思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再如,当王稼祥提议:为扭转当前不利局势,应该请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和指挥红军;取消李德、博古的军事权,取消“三人团”时,何克全(凯丰)却说:“我反对,李德顾问毕竟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又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而毛泽东呢,他没去苏联学过马列主义,也就是在山沟里打了几年游击而已,他懂什么马列主义?让他指挥,无非照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两本书来打仗。”凯丰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反对,也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倡者和践行者毛泽东批驳得哑口无言。这使得博古、李德彻底绝望,神情沮丧……
       遵义会议第二天毛泽东的发言让大家醍醐灌顶,认识得以基本统一,军事指挥权问题得以解决。第三天晚上的会议气氛已不同往日。会议虽没有来得及处理刘少奇等提出的解决政治路线的要求,但经过第三天晚上直至凌晨的认真讨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万道霞光喷薄而出的时候,毛泽东和参加遵义会议的全体同志一一握手,率领大家向初升的太阳走去……
        5. 四渡赤水、三占遵义:毛泽东军事指挥的“神来之笔”
       1月27日,红军分三路全部推进到赤水河以东地区。土城战斗后,毛泽东判明原定北渡长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地区。从这里开始,毛泽东带领红军上演了“四渡赤水”、三占遵义的神勇活剧。2月20日前后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夺取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发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伟大感叹!3月,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新三人军事指挥团,负责处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指挥问题。
       为进一步迷惑敌人,调动国民党军队西移,毛泽东指挥红军于3月16日至17日分别从茅台附近的三个渡口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地区,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军队迅速直奔川南。就在国民党各路大军大举西向时,红军却神速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著名的“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军事指挥的“神来之笔”。后来,开国上将肖华赋诗赞颂:“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红军随即挥师南下,于31日南渡乌江,前锋直逼贵阳。此后,毛泽东又声东击西造成敌人的错觉,甩开敌人的尾追突然西去,直逼昆明。毛泽东与中央军委一方面派先锋团直逼昆明,迫使云南当局调兵固守昆明,不得不削弱金沙江防务;另一方面率主力迅速北上到达金沙江南岸,在洪门渡、龙门渡、皎平渡三个渡口抢渡金沙江。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待国民党追兵在薛岳率领下赶到金沙江时,已是7天以后,只能望江兴叹!
       就这样,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忽东忽西,大胆穿插,声东击西,迂回作战,巧妙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了伟大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6. 会理会议:使遵义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特别要指出的是,《伟大的转折》还较为详细地披露了“会理会议”的有关情况。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即于5月12日在四川会理城郊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按毛泽东的话说,“遵义会议解决了‘老三人团’换不换?会理会议要解决‘新三人团’行不行?尤其是我毛泽东行不行?”这是因为当时有人对毛泽东等三人小组指挥军事不理解。这次会议虽说有分歧有争论,但最终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团结,会场其乐融融。毛泽东在会上有几段精彩的讲话,值得深刻领会。
       毛泽东说:“会理会理,川原并会,政平讼理。‘川原会理’,我的理解,说的是金沙江与青藏高原在此相会。‘政平讼理’典出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循吏传》。这里山清水秀,山高林密,是一个开会讲理的好地方。”
       毛泽东说:“从通道到会理,红军的确是走弯路,走险路,走回头路,走弓背路。这是因为我们前面有长江天险,风高浪急过不去;后面有穷凶极恶的国民党中央军,左边是四川军阀严防死堵,右边是王家烈龙云步步围攻。四十万敌军人强马壮,上下左右铁壁合围。而我们这支队伍经瑞金匆忙出走,到湘江浴血后,伤的伤,残的残,病的病,逃的逃,缺医少药,缺吃少穿,人地生疏,弹尽粮绝。三万红军面对四十万大军,唯一出路就是夹缝里寻生存。如此穷山恶水,面对此情此景,请问我们有什么条件不走弯路,不走险路,不走回头路,不走弓背路!”
       毛泽东说:“遵义会议的召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党和军队的核心领导要不要换和换谁的问题,使我们这个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完全听令共产国际到走向我党自主决策,既民主又集中,勇敢纠正‘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走客观实际、独立自主的军事路线,完成我党我军从挫败走向胜利的生死存亡的转折,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一点是千千万万红军官兵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结果,是我们这个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还十分深情地说:“追溯从瑞金,到遵义,到会理,半年光景,天上每天飞机轰炸,地下崇山峻岭,风霜雨雪,我们一路上跋山涉水,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也可说是死里逃生。就凭我们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万里,纵横赣、闽、湘、粤,驰骋桂、黔、川、滇,四渡赤水,三过乌江,踏平娄山关,信步金沙江,甩开四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请问历史上有过我们这样的队伍吗?没有,从来没有!它向全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是好汉!它向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和四万万同胞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他们解放的道路!它散布在大江南北、崇山峻岭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言以蔽之,中央红军长征之路将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应该说,通道转兵是一个胜利的开头,会理会议则使遵义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正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实现了伟大的战略性转折,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完全独立自主、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力量,为实现长征的完全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伟大的转折》: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在生死危急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对于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对胜利召开的遵义会议作了全景式的细腻而真实的反映,是一部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传世之作。
       这部电视剧中的场景具有浓烈的沧桑感。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动作,不论是领袖人物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老面孔还是新演员,即使那些“反派”人物,表演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做作。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还是席地而坐的话语交谈;不论是长镜头、短镜头还是特写镜头,乃至战士每砍完一根竹子都要在竹蔸上放两个铜板的细小动作;还有那些山野河流、房舍道路及红军将士吃穿住行的每一种物件,在观众眼里,都无不是浸染了过往历史的深深印记和悲催伤苦的原生态景况,没有一次“穿帮”。
       正因为有这样的画面效果,才使观众领会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于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坚定信仰、务求必胜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精神;也才使观众从内心发出感叹,甚至不时流下悲苦的眼泪,从思想的深处领悟到“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的真正内涵。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8. “和光传媒”:要为这个团队点个赞
       看完《伟大的转折》,文章写到这里,本可以就此打住,但不知何故,我总感到意犹未尽,有话要说。这话就是要为荣誉承制《伟大的转折》这部电视剧的“和光传媒”点个赞!
        其实,“和光传媒”是长沙广播电视台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论级别最多就是一个科局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影视公司,在湖南、在全国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和雄厚的实力,不仅拍摄过曾经轰动全国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雍正王朝》等,也拍摄过反映聋哑人生活的《无声的歌》,反映国家层面大型移民搬迁的《国家行动》等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特别是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拍摄方面,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们深爱具有博大体量的湖湘文化的三湘红色土地,不断深耕细掘被历史遮蔽的各种红色基因元素,抓住某一突出主题,全方位地加以整合打磨,先后拍摄了《恰同学少年》《毛泽东》《秋收起义》《战长沙》《暗战》《共产党人刘少奇》及《伟大的转折》等诸多集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看过这些电视剧的人,都会心生感叹,都会永远记住电视剧中的那些精彩。比如,《无声的歌》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聋哑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雍正王朝》中曾被遮蔽的封建王朝宫廷中的尔虞我诈,《恰同学少年》中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中流击水的激情澎湃,《毛泽东》中一代伟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和胆识,《秋收起义》中共产党人要用小石头打破国民党那口大缸的英雄气概,《战长沙》中抗战官兵临危不惊、临死不屈、动人心魄的浴血战斗,《暗战》中地下党在湖南和平起义中的机智和聪慧,《共产党人刘少奇》中誓死实现崇高理想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等等,都无一不使人心灵震撼,无一不使人受到革命信仰和战斗精神的洗礼……
       为何“和光传媒”能够拍出如此众多的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且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呢?在我看来,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是有一个好团队。这个团队由全国十佳著名制片人罗浩同志负责,有诸多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以及为数不多但执着于电视剧的工作人员加盟。他们专注于红色革命文化和主旋律正能量的题材作品,一旦抓住便团队齐上,全力以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团结战斗”的团队精神。在长期的电视剧制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使他们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和许多国家级的奖项。
       其次,最讲“认真”。这个团队做事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把剧本当作电视剧的“魂魄”,真正做到“剧本不满意,绝对不开拍”。先写“故事梗概”,再写“文学脚本”,经过多次甚至十数次讨论修改形成较成熟的剧本,交导演主笔或由导演组织专门人员写出可拍摄的“分镜头”剧本。《伟大的转折》编导组无数次地打磨剧本,多次前往遵义走访领导、专家和群众,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大大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剧本创作经过了漫长的反复修改的艰辛过程,充满激烈争论甚至犹豫不决,直至意见完全一致。团队的所有人员绝不允许有任何马虎随意,确无纰漏后才进入正式拍摄,并一鼓作气坚持到“杀青”为止。后期制作更是不放过每一个镜头、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尽可能做到完美。
       最后,这个团队有一种特有的执着的职业操守,具有特别的“坚守”精神。据我所知,这个团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地一直“干下去”,即使在拍摄过程中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甚至不得不停机时,仍不气馁,不言败,提振精神,重整旗鼓,寻找时机,创造条件,重新上马继续干。这正是“和光传媒”之所以走到今天还能不时给广大观众奉上精品力作的缘故吧!其实,这种“坚守”,在奋进新时代的今天,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相信“和光传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必将拍出更多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新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