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非遗故事(一)丨贵阳香纸沟土法造纸

2023-4-5 00:2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4013 |来自: 贵阳交通广播

摘要: 这个时节的香纸沟土法造纸作坊,横梁上挂满了等待晾干的“土纸”,像一道道古朴的门帘,凑近还能隐约看见竹帘纹;这是非遗传承人胡宗亮忙碌三个多月的结果。从长在山里的竹,到拿在手中的纸,历时至少4个月,这意味 ...
这个时节的香纸沟土法造纸作坊,横梁上挂满了等待晾干的“土纸”,像一道道古朴的门帘,凑近还能隐约看见竹帘纹;这是非遗传承人胡宗亮忙碌三个多月的结果。
从长在山里的竹,到拿在手中的纸,历时至少4个月,这意味着从去年冬天起,胡宗亮就要开始做准备。
先是祭竹,再上山伐竹,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万事开头难”,幽曲的山路普通人攀爬尚需借助登山杖之类的外物,稍不注意还会被野草划破皮肤,更别说扛着上百斤重的竹子上下十几趟,但胡宗亮如履平地,一个低头的功夫就将我们远远甩在身后。

“从小到大都在这山上玩,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胡宗亮说,伐竹一般在冬末春初进行,竹林砍了来年长势更旺,这是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独有的馈赠,因着这一片片细密的竹林,在难以耕种的土地上,开出了美好生活的花。
伐竹是艰难的开始,之后还要经破竹、蒸竹、洗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榨纸、松纸、晒制、包装等8个环节72道工序,每一道都由手工完成,既是时间的沉淀,也是耐力的蓄积。就拿“蒸竹”这道工序来说,先要用生石灰密封浸泡,再不分昼夜连续蒸煮1个月,接着再花一个月时间进行冷却。
72道工序中,决定纸张品质的关键是抄纸,将长方形的竹帘铺在竹栏中,双手握住入水,前后左右一晃,快速捞起,取出竹帘,翻转平铺,溶于水的竹浆就成了纸。
要做好这一步可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胡宗亮说,抄纸的秘诀在于感受水流的方向,顺流而下,顺势而为方可定型,不然竹浆只是纸糊糊。要把纸做得薄厚均匀,还少不了采摘“滑叶”(一种原生态树木叶片)做“滑水”,滑水触手微凉,晾干后皮肤细润,在造纸中起润滑作用。
香纸沟古法造纸工序与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蔡伦造纸术完全相同,被称作是“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2006年,香纸沟土法造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纸沟古法造纸至今已传承六百多年,它的开始和一群“湘”人有关。
据说在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在此屯驻。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一个以造纸为核心的半手工作坊群落在这里逐渐形成。

香纸沟的“香纸”,主要用于敬神、祭祀、焚烧,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特色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

香纸沟古法造纸传承到胡宗亮,已历经十几代人,他也从一开始好奇跟在父亲身后观看的孩童,长成了如今带领后辈守住这方手艺的非遗传承人。每年祭扫,燃烧“香纸”时,他总会透过袅袅轻雾看见祖辈们悠长的过往,那些过往里,是耕耘就有收获的朴素信仰,是一个个在前方的日子,是希望,也是回望有归处的踏实。对胡宗亮而言,这是一个安心的时刻,传承在他手上延续。
时至今日,工业造纸替代了手工造纸,文明祭扫也逐步取代了传统祭扫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胡宗亮说,虽然今天的我们有了更多获取收入的方式,但人不能忘本,根不能丢,他告诉自己的儿子:“你不一定要以此为生,但这门手艺必须要会”。
古法造纸是和过去联结的密钥。开启它,你能看见人类的艰苦奋斗,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十年前,一位籍贯江西,出生在贵阳的雕塑家来到了香纸沟,和土法造纸作坊里一位老者攀谈起来,后来这片土地,就多了一个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馆内展品既有油画,也有雕塑,原材料都来自于土法作坊里的竹浆,通过这些艺术品,让更多人认识了香纸沟土法造纸这一古老技艺。这位雕塑家就是方聪,他更愿意称自己为香纸沟业余村民。
看到日渐冷清的土法造纸作坊,他心中钝痛,仿佛看到有把无形的剪刀,在剪断人类的文明,断了,就再也没有了。方聪说,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应成为传统消失的理由,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给这一堆竹浆赋予新的视觉关系。
“蔡伦留下的造纸术中,一定有一套‘密码’可以赋予它新的生命”,在日复一日的苦思冥想中,“从二维到三维”的灵感如泉水般涌出,一件件作品从想象落到了笔下,就这般自然生长起来。
在水东香纸艺术博物馆内,既有极富民族特色的神秘图腾,也有田间乡里的朴实村民;油画中竹浆刻画的纹路,有一位老者沧桑的印记,也有蕴含贵州多山灵秀的文化特色表达。方聪结合哲学思考,徐徐展开贵州乡情的故事。

而关于土纸可以进行的表达远不止于此,在博物馆的二楼,还有许多名贯中外的历史名人雕塑,方聪说,期望通过这些雕塑,让人们走进雕塑背后的故事,走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走入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
它是思念,也是乡愁;是历史,也是当下;是联结过去,也是走向未来。
延续六百多年的土法造纸作坊里,还在造纸,又不再只是造纸;只要技艺还在,传承就在;传承在,文化的根就在;从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
特别鸣谢
中共贵阳市乌当区委宣传部
新堡布依族乡人民政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