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于北京时间7月12日0:34分与世长辞,享年80岁。成老先生一路走好。 成思危先生,系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创业板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由于他为中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中,成思危指出,“研究金融问题需有战略观,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战略目标,因为目标一错,满盘皆输,如果目标不对,后面的战略和策略贯彻实施得再好,最后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造成严重损失。” 而在4月的智库研讨会上,成思危指出,智库要“实事求是,要多讲真话实话,少说空话套话,不说大话假话。如果智库来讲大话假话,那就非常得危险。” 个人履历 1951年至1952年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政治理论,后任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科员,广州珠江区“五反”指挥部民船业分队长。 1952年至1956年先华南工学院无机专业、后并入华东化工学院无机物专业学习。 1956年至1958年化工部沈阳化工(6.12, 0.00, 0.00%)研究院技术员。 1958年至1973年化工部华北设计研究分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技术员、专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 1973年至1981年石化部石油化工科研院技术员、化工部科研总院(科技局)化工一处、无机化工处工程师。 1981年至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4年至1988年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8年至1993年化工部科研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93年至1994年化工部副总工程师兼科研总院总工程师。 1994年至1997年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民建中央主席(1996年12月)。 1997年至1998年民建中央主席。 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4年12月再次当选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10年6月再度当选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九届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成思危论金融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成思危论风险投资》 《美国金融危机:分析和启示》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相关报道:《北京晚报》 畅游人间八十年 成思危病逝 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 昨天凌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成思危精准而有深度地剖析中国的不少经济学现象,且开启了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被学界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中国创业板之父”。老人6月上旬赋诗一首,恰是他一生真实写照:畅游人间八十年,含笑扬眉对苍天。 “一号提案”开启创业板征程 成思危早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后来则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1998年3月,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此提案是当年全国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被认为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同年,成思危提出了创业板“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最终, 2009年10月份创业板正式开启。 人生三次选择皆为报效祖国 成思危1935年6月出生于北京,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的学生马光远[微博]昨天在微博提到,“先生15岁背叛家庭,从香港回到大陆,‘文革’中烧了10年锅炉,‘文革’后去美国进修,学成后再次违背父愿回到中国,他对中国一直充满信心”。 确实,成思危的经历颇为传奇,而他人生中的三次重大选择,皆为报效祖国。 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从香港回到广州。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并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逝世引发学界集体悼念 成思危去世的消息传出后,立刻在整个经济学界引发了极大震动,大批知名学者在第一时间表达了极大的惋惜和悲痛。 “成老一生治学严谨,对不少经济难题都提出了十分科学的建议。”回忆起与成思危老先生一起治学的日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感慨万千,他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此刻我心中十分难过,我一直将他作为良师益友。他在很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却始终谦逊,对年轻人谆谆教导,尽管是国家领导人,却衣着朴素、言语朴实。他对国家的热爱无与伦比,并曾在诸多重大危机中,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作出贡献。他的离世,是我们国家的损失,也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损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同样语音低沉:“成老是思想永远解放的人,他的思维永远敏捷。他在我的印象中是活到老、学到老,即便是在最后一刻仍没有停止思考的老前辈。他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曾是第一位在海外拿到MBA的中国人”。 李稻葵表示,让他最难以忘怀的是成思危对年轻一代的提携与帮助,十分愿意倾听年轻学者对金融、经济的看法。“记得有一年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我曾与他交流,我认为中国的股市根基不牢固,完善法制建设是发展股市的重要基础。他高度赞同,也曾在多个不同场合呼吁此事。即便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还对当下房地产的发展做出判断,认为房地产的萎靡将是短暂的,未来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知名学者吴晓灵发文表示,敬佩成思危先生为国为民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精神,他对中国经济管理和风险投资的贡献将永远惠及中国经济,为中国失去一位执著而敢于直言的学者而悲痛。 经济学家张维迎则写诗悼念,该诗词被很多网友转发——“书香门第一书生,身居庙堂两袖清;直言纵论天下事,只为理想不图名”。 ■经典言论 我毕生的抱负就是能为富国强民做点事。 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 勤奋学习,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股市上升的时候,投资者没赚什么钱,股市下跌的时候,首先赔的就是中小投资者。 ■寿辰诗作 八十回眸 畅游人间八十年,狂风暴雨若等闲。雏鹰展翅心高远,老牛奋蹄志弥坚。未因权位抛理想,敢凭刚直献真言。功成名就应无憾,含笑扬眉对苍天。 (2015年6月11日,成思危在八十寿辰当日赋诗) 成思危简历 1935年6月出生于北京,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2015年7月12日0时34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后辈追忆 “如果我不工作,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王永庆与成老2002年前后相识,他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今年春节之后,成思危先生就一直在协和医院住院。“我11日晚上还去看望成主席,但当时他已处于弥留之际。12日凌晨得到消息,他已经走了。” 王永庆说,成老罹患的是直肠癌,早在七八年前就做过手术。“按常理,手术后应该好好静养,但成老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王永庆回忆,近几年成老一直在国内国外到处演讲,另外他还坚持著书立说。“每次见到他,我都要劝他,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太好,不要这样拼了。可他不听,他说如果我不工作,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王永庆说,成老的时间都是按小时来分配的,几点到几点之间做什么,安排得非常清楚。紧张的工作节奏即使让年轻人跟着他一起调研都有些吃不消。 敢于直言 是中央智囊 王永庆说,成老在学术上,特别是经济和金融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他回忆,在21世纪初的金融危机来袭之前,大家还都没有意识到,他就主动向中央领导建言,要赶快研究对策,收紧政策。而且不能用行政手段,要采取经济手段。此事过后,再遇到一些经济领域重大决策前,中央领导都要求先问一下成老的看法。 另外,成思危为人正派,任何人别想在他面前搞溜须拍马等小动作。而针对一些学术问题,如果有不同看法,则可以与他争论,老先生完全不会生气。 和蔼可亲 没有领导架子 昨天一早,品牌中国、微微拼车创始人王永率先在网上发出成思危病逝的消息。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成老是品牌中国的名誉主席。2005年秋,“品牌中国成立之前,我在朋友的引荐下,去人民大会堂拜访成先生”。王永说,成老给人感觉特别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领导架子。在与人会面时,他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比如在会见客人的时候,他会问到每一个人,包括来者的助手和司机。”王永说,成老先生这两年出差都是一个人,秘书和警卫都不带。而且他不需要别人为他写稿,别人发给他的邮件,他都会自己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