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著名诗人、思想家、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的故乡,梅山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更是全国26个文化大县之一。在这个130万人口,占地面积28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活跃着一批又一批一辈子用心堆砌文字的人,他们守着清贫说富有,耐着寂寞说喧嚣,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在一切以经济为核心的岁月里,他们无论世界怎么变,无论经济怎么活跃,一直用思维感染着世界,用行动征服着人的灵魂,用笔尖讴歌世界的美与丑,用坚守诠释人生的真谛…… 初春的风经过冬天的煎熬,变得有些模糊,时断时续。偶尔一丝风飘来,都让人有种喘息不匀的感觉。 春天的第一声鸟鸣,注定在这个季节里,施展凌波微步的时候,油菜花的金黄阻挡不了往日的青涩。 2022年中国诗歌网在线上将隆回籍十三位老中青诗歌作者的诗歌在全国进行直播时,沉默的大山已不再沉默,沸腾的隆回在一夜之间,以涨满潮的姿态呐喊着内心深处的独白。 撑一竿长篙,往赧水之源的更深处溯去。至于中间一个如今叫做桃洪的地方,现在是隆回县的县城,古时人们皆称其为桃花坪。桃花坪里出诗人,尤其是赧水的一条大支流辰河两岸,更是“盛产”诗人的摇篮,诗人们长饮辰河水,一路轻吟浅唱,唱出了许多深沉的诗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辰河水流了40年,世事也变迁了40载,整个诗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将更多的诗人引导去了远方,隆回,赧水河畔的一个小城,也一样被波及。 历史进入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隆回的诗人也开始了离家在外漂泊。匡国泰怀着他的东山(辰河边上的一座大山)大情怀去了长沙,马萧萧和欧阳晓兵被一身军装召唤去了北方的兰州和新疆,后起的李晃、魏先和离家而出走深圳。辰河覆盖几乎整个隆回北面,主要由金水河、七水江、嘟嘟河等汇流而成,每一条河都以孜孜以求的姿态延伸到隆回县北面山区的沟沟岭岭之间,从而催长了好多文骨诗肠,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更是衍生出一大批青年诗人,并且形成了以辰河为标记的群体。胡光曙是辰河边苦苦吟诵的诗人,也是最早步入湖南诗坛的诗人之一。1954年,还是初中生的胡光曙开始写诗,他的家就在七水江(即现在的七江)的旁边,从小就养成了如七水江一样热情奔放的情怀,据说九岁就开始习诗,曾有诗童之称。 1954年,初中生胡光曙带着他满怀热恋之情为家乡所写的《七水江,我的家乡》走入诗坛,这首诗一百多行,感情奔放,用句自然,直而不白,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并在其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发表诗歌几百首,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与其同一时代出道的,还有在省内或者说至少在市里给人留下过印象的洪箐、彭建洪、黄维一等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辰河诗歌创作正式大进步的时候,几位老诗人依旧在写,而年轻一代又开始成长起来了。到了八十年代,年轻诗人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匡国泰更是以清新、创意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集《鸟巢下的风景》《青山的童话》又帮助他声名鹊起于诗坛。一时之间,桃花坪里诗意渐浓,马萧萧、范作保、刘晓平、谭克修等人以拳头之势,向诗坛形成了集团式的冲锋,诗人罗长江将诗歌的发表阵地“转移”到了 《诗刊》。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下,辰河诗社于1985年的冬天在辰河之滨宣告成立,诗社聚集了几十位或幼或长的文学作者,常常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活动。1986年,“辰河之春”笔会举行,省内外许多的著名诗人以及一些文学编辑应邀前来。当时《湖南日报》的一位副刊编辑说:“隆回一个县的诗歌作者,比外地一个地区的作者还要多!”当年,辰河诗社出版了五本诗集;《湖南文学》发表了“桃花坪新诗选”;邵阳市文联的刊物《资江文学》更是以整本杂志篇幅发表了辰河诗人的诗作;湖南省最著名的《芙蓉》杂志一次推出了辰社19位作的诗歌……当时的广州是全国诗歌最为发达的地方,权威诗歌报《华夏诗报》整版介绍了辰河诗社并登载许多诗歌,此报面向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发行,一时之间,辰河诗在国内外都有了些许名气,美国洛杉矶一家媒体还以“神州多雅兴、诗歌遍江南”为题作了报道。隆回的诗歌,在那时,和武冈的小说,同样成为了邵阳地区具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两大文学体裁,影响深远! 早已退休,现隆回县作协名誉主席,八十岁高龄的黄维一,一谈到写作,神采飞扬:“我的年轻岁月都与诗歌有关,我对诗歌在曾经年少的岁月可以说是死去活来,也可以说是爱到骨子里面去了!”这个曾经在隆回数一数二的文学老人,满脸沧桑,诗歌曾经为他书写了辉煌,而如今,尽管他依然相信,只要辰河在流资水在奔,诗歌就会存在,辰河边的诗人们就依然有着强盛的生命力! 已经作古的杨辉周,这个曾经的辰河诗人,他写的戏剧《祭鸡》《儿大女大》等享有盛誉,在全国都有名气;同样从辰河边走来的龙会吟,写小说、诗歌很不错,剧本《弹棉花》《讨债》等在国家级刊物刊发…… 诗人罗长江,国家一级作家,从赧水河畔一步步走来,太多辛酸和泪水早已定格在他灵魂深处,没有抱怨,一生孜孜不倦,笔耕不缀,年逾古稀创作出了大地五部曲。 曾经的诗人已经老了,而新诗歌需要新的诗人。匡国泰依然在努力,马萧萧的艰辛苦吟终于迈进中国作协之门,李晃在深圳依然打点着诗歌过活,李傻傻也在美国的《时代周刊》露脸、海啸、魏斌都在《诗刊》《湖南文学》上刊发诗歌…… 辰河的诗人们一个个出了家门,还有谁在留守?还有金水河畔写儿童诗的陈静,他九十年代末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写有小说、散文、诗歌。出版儿童小说集《挑磨石的孩子》,儿童散文集《稻花香里的迷藏》,儿童诗集《太阳果》等。其创作成绩被载入《湖南儿童文学史》。儿童小说《挑磨石的孩子》被澳大利亚翻译在SBS电台儿童节目连同作者专访播出。2022年8月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小溪流》杂志等单位举办“第四届‘红辣椒’儿童文学论坛”,对其儿童散文创作成果予以高度评价。还有文学湘军“五少将”之一的马笑泉、2022刚加入中国作协的贺秋菊等一大批坚守文学的开拓者。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马卓依然在坚守,并有小说发表在《北京文学》杂志上。还有马晖晖、马迟迟、张伟赞、贺显华、丁琪、廖明德、袁叙田、马立银、曾社红…… 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当作家们挑灯夜战、辛辛苦苦熬出来的一首诗、一篇文章仅仅被编辑部很低的稿费所打发时,太多太多的作家都显得一脸的无奈。辰河边的诗人们,虽然没有如40年前一样聚众成团,可是“天女散花”般地去了各地,也未尝不是一件符合时宜的事情。正如诗人马晖晖所说:“辰河的诗歌群,已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人们抱成团的一支独秀,变成了现在的散开来的百花齐放,可并不是说辰河边的诗人就走入沉寂了,辰河的诗,依然变得璀璨夺目!” 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家乡的山山水水每时每刻都会敲打着骨髓,让他痴迷,让他热泪盈眶。青年诗人马迟迟写道:那天上午/我的旅程得到了搁浅/穿过盛夏和山谷的高热/蝉鸣在那里静止了/那里/水面微弱的闪光/细浪和鱼的鳞片/鸟的声音/松叶的幻觉/一只轻盈的舟/泊在古典的铜镜里/那两个女孩好像是/突然在那里出现/站在炽烈的光焰中/两只起舞的鹤/降临后又飞跃/在雪白的石头琴键上/她们的裙裾和脚/汲过水面/像一幅宋画/我好像在此刻返回了童年/在这个奇迹和赞颂的午梦中/生活的苦痛和孤独让我蓦然领受…… 来源:《望云峰》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