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科教 教育培训 查看内容

发扬木偶艺术,“以文培元”助力乡村振兴

2024-8-29 22:44| 发布者: cnxqw| 查看: 187 |原作者: 吴雅鑫摄 通讯员周玉凡|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发扬木偶艺术,“以文培元”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承载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调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西木偶戏的发展现状,探析“以文培元”、以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有力 ...

发扬木偶艺术,“以文培元”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承载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调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西木偶戏的发展现状,探析“以文培元”、以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有力路径,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莱西非遗项目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于2024年7月5日至7月8日在青岛市莱西市开展线下实地调研。

 

图为莱西木偶艺术团陈列的木偶   通讯员吴雅鑫摄

 

走向台前戏后 了解木偶艺术

7月5日下午,调研团来到莱西木偶艺术馆,初步了解莱西木偶戏的发展沿革、表演程式及木偶的制作技艺。

莱西木偶,俗称“撮头戏”,于2021年被确定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造型多沿用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戏剧脸谱,表演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

莱西木偶戏是一种传统戏剧。1978年,莱西岱墅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一件大木偶,引起国内外考古界及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该木偶高193厘米,肢体由13段木条组成,关节可活动,坐、立、跪兼善,是迄今所发现年代最早、个头最大的木制偶实物,被称为中国木偶之最。经考证,莱西是木偶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介绍,在木偶制作的技术改良方面,现在木偶的头部不再采用整个木头实木雕刻,而是用纸浆做一个形,并采用硅胶翻模,以消除木偶嘴部开合的两道弧;现代的木偶身形丰满许多,解决了之前“没身子很平板”的问题;在表演时,演员需要左手握住主杆,即操纵杆,转动主杆上的小圆圈以控制木偶头部的转动,右手掌握两杆进行表演。

图为艺术团成员演示木偶表演      通讯员吴雅鑫摄

 

图为调研团成员体验木偶表演        通讯员吴雅鑫摄

 

深入非遗幕后,追溯一件木偶的诞生

7月6日下午,调研团再次来到莱西木偶艺术馆,实地记录木偶的制作流程。

木偶现存种类主要有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三种类型,莱西木偶以杖头木偶为主要表演形式。

杖头木偶的制作非常复杂,通常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工种含盖了设计、人物造型、雕刻、木匠、电工、缝纫、绘画等多个方面,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制作工期。

为了减轻重量,近年来艺术家们采用最新制作工艺,先做出木偶的泥塑造型,在泥塑造型上糊报纸,制作成纸浆偶头。根据绘制的图稿,用泥巴塑造出木偶的造型,风干后,在泥塑造型上刷上液体胶,再刷上一层漆油,在通风处晾干。

待泥塑上的漆油干了以后,开始糊报纸,面部细节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处要仔细处理。晒干后,用壁纸刀将报纸层割成两半,将报纸层小心揭下。把报纸层整理出泥塑原来的形状,并用针线将揭下来的两半报纸层缝在一起,接缝处再用小片报纸糊上,晾干。在晾干后的报纸外形上均匀刮上一层腻子,待晾干后进行打磨。根据木偶的角色安置机关、化妆、做出发型、制作身体后,便可将木偶与操纵杆等部件进行组装。

 

图为艺术团成员做泥塑      通讯员吴雅鑫摄

 

图为艺术团成员制作纸浆偶头     通讯员吴雅鑫摄

 

对话艺术团成员,同心戮力传承文化

莱西木偶戏从两千多年前传承到现在,中间还间断了50年,其传承十分不易。在精彩绝伦的表演背后,是一代代艺术团成员选择非遗的坚定,传承非遗的决心。

“2013年我们计划要到邹平去演出,这是我们木偶剧团接的第一次比较大的订单,要在这演出三天三夜。因为年后没空没时间了,我们要求大家年前排练好了。但令人意外的是上班之后初六,我们四名骨干演员集体辞职不干了,这对我们来讲也确实是一个挑战。”提及发扬木偶戏过程中的困难时,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提到了这样一件大变故,然而,纵使面临艺术团多名人员离职、资金支持等诸多困难,姜玉涛也坚持在发扬木偶戏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艺术团团长展曼曼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艺术团的,在招聘时姜玉涛因她的高学历而产生顾虑。她表示,自己愿意为木偶事业奋斗终生。忆及这件事,她向调研团提到,当时团里只剩下两个人,自己感到有点凄凉,姜总心情也比较低落,但他说,如果你们不想干了的话,也可以离开,但是就算你们都不干了,我也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被他这句话和其中的精神感动,她也一直坚持下来。

 

图为传承人姜玉涛介绍制作木偶流程     通讯员吴雅鑫摄

 

图为艺术团成员讲述非遗传承历程

非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和地域特色。通过传承非遗,将传统文化知识、技艺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发扬木偶艺术,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正如展团长所说,莱西木偶戏正创新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新途径。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艺术团成员合影   通讯员吴雅鑫摄

                                                            通讯员周玉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