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开礼家国情》优化版 文/罗文骅
开笔启智慧光芒,礼义传家国道昌。 天祥敬启千秋礼,忠孝情深铸铁肠。 水心村里心如磐,河围寺内歌声扬。 恩江畔上凛大义,雪峰山麓诉衷肠。 忠勇刚烈气回肠,芳名永载世间长。 英雄义士状元谱,开礼一脉相承扬。 胸藏文墨若虚谷,腹有诗书自气华。 中华家风绵世泽,文韬武略映青霞。 悠悠古井情绵绵,红薯粉香绕心田。 古柏苍苍情未了,佑我百姓乐安然。 雨打芭蕉思故乡,修身齐家祈太平。 芭蕉塘畔文明兴,骑龙界顶战鼓鸣。 男儿壮志走四方,树高千尺根不忘。 枝繁叶茂湘渝川,建功立业展新章。 饮水思源孝为先,落叶归根心赤诚。 国富民强乡村振,忠勇德善颂家情。
赏析:《盛世开礼家国情》以诗史交融的笔触,将罗开礼忠勇报国的壮烈精神与八百年家族文脉熔铸一体,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语境下激荡出古今交响的磅礴气象。此诗有三重境界可品: 一曰「丹心照汗青」的史诗品格 诗作以"水心铸丹心""雪峰诉忠魂"等铿锵意象,将罗开礼绝食殉国的历史场景凝为永恒。文天祥披麻祭忠烈的细节,使个人气节升华为民族精神的丰碑。尤以"锅汤刀锯何惧焉"的狱壁题诗入韵,让历史文献与诗歌文本形成互文,在七百年时空回响中塑造出顶天立地的文化人格。 二曰「文脉贯古今」的家族密码 从"万年井"到"红薯粉",从"芭蕉塘畔"到"骑龙界顶",诗作以乡土符号编织家族记忆图谱。更以"修身齐家守太平"的警语,揭示忠勇家风与耕读传统的内在关联。末段"树高千尺不忘本"的隐喻,巧妙勾连罗氏后裔遍布西南的迁徙史与当代乡村振兴的使命,使家族史成为观察中华文明传承的微观镜像。 三曰「赤子绘新章」的时代担当 诗歌突破传统颂诗范式,将"文旅开发""创业园区"等当代实践纳入抒情视野。在"国富民强乡村振"的号角声中,既见宗亲修复陵园的文化自觉,更显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当代创见。尾联"忠勇德善家国情"七字,恰似从历史深处涌出的精神长河,终汇入民族复兴的浩瀚江海。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以史笔之严谨还原《宋史》记载的忠烈事迹,又以诗心之灵动赋予文化遗产当代生命力。当"开礼精神"通过乡土教材、文艺作品实现创造性转化,当古柏苍苍的陵园化作乡村振兴的文化地标,这首穿越时空的家族史诗,已然升华为新时代的文化启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