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财富湘黔 展会节庆 查看内容

贵州九月底举行国防工业五十周年摄影展

2015-9-1 20:2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4424 |来自: 中国航空报

摘要: 2003年12月13日,中航工业贵飞研制的新型高级教练机“山鹰”首飞成功。70年代初期,中航工业黎阳涡喷发动机总装现场。为庆祝贵州省国防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展现贵州国防工业广大职工在黔中大地上开疆辟土、开拓创新的 ...

2003年12月13日,中航工业贵飞研制的新型高级教练机“山鹰”首飞成功。

70年代初期,中航工业黎阳涡喷发动机总装现场。为庆祝贵州省国防工业创建五十周年,展现贵州国防工业广大职工在黔中大地上开疆辟土、开拓创新的辉煌历程,展现五十年来贵州国防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贵州省委国防工委筹划于今年9月底举办“回顾创业历史,弘扬军工精神,展望美好未来”主题摄影展。作为摄影展前期图片遴选工作的参与者,我有幸先睹为快,浏览了贵州各军工单位选送的图片。那一寸寸光与影、形与色的构图,生动地回望了贵州国防工业的发展历程,令人不由自主地融入三线建设的历史长河中。

遴选是一次品读三线建设的过程,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洗礼。经过几轮遴选,我们从几千幅征集照片中精选出了三百余幅作品。这些老照片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模糊,在艺术上谈不上精品佳作,但其捕捉了半个世纪的无数个瞬间感动,展示了三线人奋进的历程,留下了三线建设不可磨灭的记忆,表达了三线军工人对祖国、对国防、对事业、对生命、对社会、对时代的感悟与理解。

国防工业的三线烙印

中国大规模三线建设以1964年为起点,贵州国防工业由此而诞生。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奋战,一百多个军工企业在贵州大山中建成投产,为贵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重要助推器。时光荏苒,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黑白老照片,虽然大多模糊不清,甚至斑驳沧桑,却是弥足珍贵的光影烙印。这些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贵州军工的“N个第一”:1974年研制成功的第一架歼6原型机、1975年研制成功的歼6甲歼击机、1977年试制成功的霹雳2型空空导弹、进入批产量的涡喷7航空发动机,以及系列导弹武器装备、计算机、雷达、军用电台等。

回望这些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照片,我们又仿佛看到了中国三线建设浩浩荡荡战略转移,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人口大迁徙,它造就了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开启了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进程。

改革开放的浓墨重彩

1978年至200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贵州国防工业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三线军工企业经过了调整、改革等一系列攻坚战:“军转民”、“开放搞活、内引外联”、“三线调迁”……22年的磨砺,三线企业经历了凤凰涅槃的洗礼,贵州国防工业实现了第二次创业,建成了以航空、航天、电子、民爆工业为主体,涵盖核、兵器、军需军械保障、航空修理及民口军品配套企业的军民结合型科研生产体系。贵州国防工业坚持以军为本,产生了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三线建设,发出了再造三线号令。

浏览这些历史照片,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三线军工的巨大变化,三线企业不仅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它们展示了贵州国防工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三线军工精神以及各大基地的三线文化。

新世纪初的百舸争流

跨进新世纪,贵州国防工业仍然保持着三线建设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抓住国家实施高新工程、保障能力建设、改革脱困的重大机遇,不断在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战略调整中奋力前进,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风云际会的当代,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航天航空和武器装备必须追求精细与先进,战略性产业愈发充满挑战与竞争。贵州三线军工企业站在国际大舞台上,实施了一系列的转机建制的创新发展大动作,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种高科技创新产品越上了新的高地,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浏览贵州国防影展遴选出的照片,我们看到贵州国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航空、航天、电子,以及机械、信息、环保、民航、民爆等产业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山鹰”一飞冲天,“神舟”、“嫦娥”中的贵州元素,大运、歼15等重点型号的配套,无不都有三线贵州军工的技术支撑。

如今新常态为贵州三线国防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中国梦”为贵州三线军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优秀的第二代、第三代“三线人”已经拿稳“接力棒”,延续着老一代建设者的血脉和精神,阔步迈向未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