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头条 查看内容

屠呦呦的湖南故事:将青蒿引进到湘西

2015-10-7 23:07|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1967 |原作者: 汤霞玲 段涵敏|来自: 湖南日报

摘要: 2006年,高纪辉(左三)、李长喜(右一)一行在北京屠呦呦家中拜访屠呦呦(右三)。 彭艾青 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新华社发 湖 ...

2006年,高纪辉(左三)、李长喜(右一)一行在北京屠呦呦家中拜访屠呦呦(右三)。 彭艾青

这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前右)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新华社发

湖南日报记者 汤霞玲 段涵敏

“屠老师获得诺贝尔奖啦!”听到这个消息时,湖南吉首的高纪辉兴奋地向身边的朋友相告。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00年前后,高纪辉还是吉首制药厂厂长,他从屠呦呦那里将青蒿引进到湖南,并多次去北京拜访了屠呦呦,获得了屠呦呦的技术支持。还曾邀请屠呦呦来湖南参观青蒿种植基地和青蒿素生产厂,使湖南成为了全国第二个青蒿素的生产场地。

10月6日,湖南日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当事人。

屠呦呦将青蒿带到湖南

今年已经60多岁的高纪辉在电话中告诉湖南日报记者,武陵山片区一带四季分明,雨水较多,适合青蒿的生长,野生青蒿也较多。但野生青蒿的青蒿素含量较低,加上分散生长,农民常常把没有成熟的青蒿也收割了回来,青蒿素的有效含量仅有千分之四左右。

2000年前后,高纪辉通过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认识了屠呦呦,并将青蒿引进到湘西。经过来回多次沟通,吉首制药厂花两万元获得了屠呦呦的技术支持,根据屠呦呦提供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开始提取青蒿素。

随后,屠呦呦专程来湘西考察。高纪辉回忆,屠呦呦去了农民的青蒿种植基地,还在吉首制药厂参观,提出了技术改造的意见。此后,高纪辉每年都要向屠呦呦寄送样本。

高纪辉告诉记者,在屠呦呦的技术指导下,吉首制药厂提取出了青蒿素,一公斤的青蒿素售价2000元左右,送往昆明制药厂和桂林制药厂。刚开始每年只能生产一两吨,后来年产可达到5至6吨。

高纪辉告诉记者:“由此,湖南成为了继重庆之后的第二个青蒿素生产省份。非常感谢屠教授给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致富良方。”

高纪辉回忆说,前后跟屠呦呦的多次交流中感觉到她是一个一心一意做科研的人,屠呦呦也曾被人花高薪请去美国做研究,但都被婉拒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得出她的爱国。屠教授的研究挽救了这么多人的生命,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纪辉说。

湖南种青蒿农民曾进京拜访她

最早开始人工种植的农民叫李长喜。他告诉记者,当年种青蒿,每亩的收入要比种玉米高出几百块,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农民纷纷加入青蒿种植队伍,仅他所在的泸溪县,最多的时候种植面积高达1万多亩。随后,青蒿种植覆盖到湖南的辰溪、溆浦、吉首以及贵州、铜仁等地。

李长喜摸索出了一些种植技术,他还给附近的种植户做培训,提高青蒿产量。

李长喜他们种植的青蒿都会被高纪辉的药厂收购。高纪辉说,通过人工种植,青蒿中的青蒿素有效含量提高到了千分之十以上。

2006年,他们特意去北京拜访了屠呦呦。自治州《团结报》记录了一些细节。

那是2006年11月26日下午,在北京东直门,李长喜和高纪辉见到了屠呦呦。李长喜告诉屠呦呦:“我们今年种植青蒿丰收了,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呢。”

“这个好啊,我研究了这么多年,想不到这个草不仅能治病,还能帮老百姓赚钱呢。” 屠呦呦高兴地说。

他们跟屠呦呦交流了在青蒿种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看着头发斑白的老教授,高纪辉显得有些激动:“教授,现在啊,有专家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我们湖南武陵山区的土质最适合种植青蒿了,不仅产量高,含量也高。一般都达到了0.8%以上,好的还达到了1%。经过几年的种植,我们现在已经培育了3种青蒿,有白色的、紫色的和青紫色的,其中白色的产量高……”

“是吗?老高,你说详细点,我来记下。”屠呦呦拿起眼镜、笔和笔记本,认真地开始记录起来。一边记录,她还一边仔细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从青蒿素中提炼出来的新药。

屠呦呦说:“目前,新药还在临床实验阶段,比目前市面上抗疟疾的药还要好。我把你们的这些东西记下来。”说着,屠呦呦还拿出一本英文杂志,上个月一位德国记者就非洲热带病防疫的一些事情采访她的专访文章刊登在上面。屠教授翻开杂志:“你看,这是我的照片呢……”

李长喜紧接着说:“湖南自然条件好,不仅土质好,当地政府、老百姓也都支持。我们这次来,除了向您表达山区农民的谢意,还有个请求,希望您在有时间的时候来我们湘西,现场指导,多传给我们一些致富经。”李长喜说。

“湘西我去过,那是个美丽的地方。现在老了,行动不方便了啊。”屠呦呦笑了起来,“不过冲着你们的这个劲儿,有时间的话,我一定去!”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

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高纪辉那一次拜访后,青蒿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一度成为湘西的重要扶持产业,最近几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随着技术进步,提取青蒿素的药厂也渐渐多了起来,2012年吉首制药厂被收购后,陆续出现了不少从事青蒿素提取的企业。

湖南泸溪武林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青蒿素提取技术比前几年好多了,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中国人在青蒿素技术运用转化过程中始终处于前期生产和初步提取阶段,利润率较低。他期待这一次屠呦呦的获奖,能够给中国青蒿素的生产带来一个春天。

10月6日,屠呦呦向外界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她的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科学要实事求是,

不要争名争利”

截至记者发稿前,已有媒体探访过屠呦呦在浙江的老宅,宁波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屠呦呦旧居——姚宅,此前无人问津,路过的人都不会注意。但是,这两天,这里时不时有市民前来合影,保安随之加强,24小时巡逻。

10月6日下午,屠呦呦做客人民日报客户端讲述获奖背后的故事。

“我们那时候做科研非常艰苦,三班倒,礼拜天还要加班,青蒿素需要采取多种办法来提取,北京产的青蒿质量特别不好,工作量非常大,后来药品上临床试验,疗效不错,大家都非常高兴。”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

“一个科研成果不会轻易得出,要做出艰苦努力。我也没有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的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多年来,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要争名争利。”

抗疟明星药有望成抗肿瘤良药

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肿瘤内科周明博士告诉记者,除了抵抗疟疾,青蒿素具有抗肿瘤的潜力,其抗肿瘤机制仍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探索阶段。

周明现借调工作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中心,他曾参与过该院的一个青蒿素抗肿瘤一期方案的撰写。他告诉记者,青蒿素具有抗肿瘤作用,机制较为广泛,包括:青蒿素类为潜在的细胞毒药物,被证实具有一系列抗肿瘤作用和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青蒿素类物质,如双氢青蒿素,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周明同时强调:开发青蒿素类药物的抗肿瘤适应征有很远的路要走,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行探索。建议企业能够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开发其抗肿瘤适应征,让更多肿瘤患者从青蒿素中获益。

专家称屠呦呦获诺奖让人振奋

湖南首位国医大师、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刘祖贻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让人振奋。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其贡献难以估量。青蒿治疟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即有记载。这次中国实现了诺贝尔医学奖零的突破,而且是在中医药领域内研究所获得,再次证明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的伟大宝库。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屠呦呦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国忠:青蒿素治疗疟疾,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是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重要的两项来自中药的药物发现。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说明从事中医药研究大有作为, 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地位,也必将激发中医药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屠呦呦的研究历程就说明了“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这必将让中医学界备受鼓舞。

屠呦呦和青蒿素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下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1930年年底,名字源于《诗经》中“呦呦鹿鸣”的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1959年,屠呦呦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1967年5月23日,针对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性,全世界100多个国家2亿多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剧增高的情况,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她领导的研究小组从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和名老中医经验入手,汇集了2000多种方药,从中筛选出200多种供研究,最后找出了青蒿素。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1979年,屠呦呦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

2011年,拉斯克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2015年6月,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官网宣布,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日本学者大村智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据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链接

疟疾知识知多少

疟疾(俗称“打摆子”)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曾是危害我们最大的疾病之一。进入21世纪,我省基本消除疟疾危害。但近1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经贸交流不断增加,出国务工、经商、旅游人员增多,疟疾“卷土重来”,发病人数大幅上升,且全部为输入性病例,成了“舶来品”。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称,目前全球人口中约有一半人受到疟疾的威胁,每年有3.5亿以上疟疾病例,逾100万人死于疟疾感染。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的高流行区,且主要流行恶性疟。我国也曾是疟疾的重灾区,年发病率超过了万分之二百。

疟疾虽然可怕,但它可防可治。多年的积极防治使我国疟疾疫情显著下降,除云南省边境地区外,其他省份已消除本地恶性疟。

据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李正祥介绍,湖南已连续10多年没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生,不过近几年来,从非洲、东南亚国家输入的疟疾病例仍有报告,每年大约100多例。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物对于恶性疟疾疗效显著,也是目前湖南抗疟特别是抗恶性疟疾的针对性药品。

疟疾防范小贴士

专家提醒,出国前应到当地疾控中心了解所去地区是否为疟疾流行区,充分了解预防措施,做好携带抗疟药(包括预防和治疗药品)、防蚊用品(如药物蚊帐)的准备。大批劳务人员的派遣单位应配备专业医生,确保出国人员的健康。

在疟疾流行区,有条件可安装防蚊纱窗、纱门、纱网,使用电蚊拍和点蚊香驱蚊;定期室内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物灭蚊;睡觉时要挂蚊帐(最好使用浸泡过杀虫剂的蚊帐);户外活动及野外作业人员,穿浅色长袖衣裤,人体皮肤暴露部位可涂抹防蚊驱避剂。而在疟疾高流行区的传播季节,预防服药是最有效、最实用的一种保护措施。

在回国旅途中或回国后出现畏冷、发热、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医生到过哪些国家、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时间、既往病史、抗疟药治疗史等。一旦怀疑为疟疾病人,应取血检查疟原虫,通过显微镜检查,判定是间日疟、恶性疟还是混合感染,由临床医生制定不同抗疟治疗方案。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服药一定要全程、足量,切忌中途停药,不规范的治疗会使体内疟原虫不能彻底被杀灭,就有可能再次复发或死灰复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