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旅游 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

邵阳洞口瑶乡迎“叭嘎节”祭祀 全村人一起吃长拢宴

2015-11-12 23:38|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1218 |原作者: 李慧|来自: 红网

摘要: 洞口瑶乡迎“叭嘎节”祭祀 全村人一起吃长拢宴2015年11月09日21:40 红网   原标题:洞口瑶乡迎“叭嘎节”祭祀 全村人一起吃长拢宴 村民们表演“棕包脑”舞。 “老艾坪村“棕包脑”舞最后一位传承人丰保连。 “ ...

洞口瑶乡迎“叭嘎节”祭祀 全村人一起吃长拢宴
2015年11月09日21:40 红网

  原标题:洞口瑶乡迎“叭嘎节”祭祀 全村人一起吃长拢宴

村民们表演“棕包脑”舞。

“老艾坪村“棕包脑”舞最后一位传承人丰保连。

“棕包脑”舞弟子戴昌路接过该舞最后一位传承人丰保连的木棍。

村民表演瑶语版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全村村民一起吃长拢宴。

   11月9日讯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日,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的瑶族同胞们会进行祭祀活动,村民表演洞口瑶族祭祀舞——棕包脑,全村人齐聚吃长拢宴,庆祝今年的好收成,同时也祈祷明年有大丰收。

  邵阳市洞口县长塘瑶族乡老艾坪村位于雪峰山脉腹地,山路崎岖,该村为多年的贫困村。今天,这个有着近460人的村子,在村民的自发组织下共同庆祝他们的节日——“叭嘎节”。

  现场表演的“棕包脑”舞则是该村的特色,“棕包脑”舞作为一种古老、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已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地瑶族人们一有重要的节日便会表演该节目。节目传达当地上千年瑶族人生存状况的历史,过去主要用来驱赶鬼神,打野兽,表达村民对风调雨顺的愿景。表演者用棕皮包着脑袋,腰系万年常青藤,脚上踩着草鞋,手持木棍,在祭祀者吹响牛角时,伴着芒锣声,开始了祭祀、单棍、双棍、凳术的四大表演形式,同时祭祀现场还有有瑶族同胞对情歌、吹唢呐、口技等文艺表演形式。

  在棕包脑节目表演现场,记者见到了96岁高龄的棕包脑最后一位传承人——丰保连,老人在只有几岁的时候便学习“棕包脑”舞中的凳术,20岁开始“棕包脑”舞的表演,传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至今近80年。四年前,当拍摄棕包脑的专题视频采访该老人时,他还能用普通话清晰说起关于棕包脑的起源和传递的意义,它是为了驱赶鬼神,祈祷丰年。

  今天在老人家里,因他的听力很不好,在孙女的帮助下,记者简单听到了棕包脑的另外一个作用。过去,老艾坪村因为贫困,很多男青年娶不到媳妇,他们会跳“棕包脑”舞去取悦女方的父母,而现在,棕包脑更多成了村里人的一个文化的精髓、一种精神支柱。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传承棕包脑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而丰保连老人一直信奉棕包脑舞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思想,不过这种思想到现在慢慢放开了,在老人的家里他的女婿戴昌路成为了“棕包脑”舞的弟子,老人11岁大的重孙丰志明也成了传扬者,老人希望会有更多的年轻者能将“棕包脑”舞传承下去。

  据长塘瑶族乡副乡长陈睿介绍,“棕包脑”舞只在洞口县的长塘乡、月溪乡、渣坪乡这三个乡有,成了洞口县的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现在面临着文化传统的被淡化,如何让“棕包脑”舞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老艾坪村采取了政府和企业合力推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方式来传承文化,帮助该村进一步脱贫。

  湖南平溪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保平介绍:“我们将充分挖掘棕包脑这一文化要素,让瑶族文化走出山区,通过后期招商引资方式,将村里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通组公路建设好,发展和打造雪峰山旅游地。”通过了解,老艾坪村村民对此十分支持,自发组织节目,他们也期盼着日子越过越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