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定位到新理念,从新发展到新势能,从新区到新平台……梳理新近公布的湖南十三五规划建议,200多个“新”字跃然纸上,强烈释放着一个信号:未来五年,新中国缔造者的家乡、中部农业大省湖南,将从“新”出发,用改革创新的新路径,打造中国内陆开放新高地。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不东不西”,这是曾让中部内陆省份湖南尴尬的地理区位。如今,这正成为让湖南“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 “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一带一路”的新定位,定位了湖南在全国乃至全球版图中的“经济新坐标”。 “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过渡带’怎么过,‘结合部’如何结,重点在何处,节点在哪里,都需要我们在原有四大板块布局的基础上,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认为,湖南国土面积大,区域发展梯次明显,空间发展潜力巨大。“要着力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徐守盛所指的原有四大板块布局系长株潭经济板块、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板块、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板块、大湘西扶贫攻坚板块。 正是立足于未来湖南的全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对接“一带一路”、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湖南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一核”,即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等国家级平台,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引领区。“三极”,即依托城陵矶港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岳阳新增长极;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郴州新增长极;依托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生态优势,打造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怀化新增长极。 “四带”,则指依托交通干线、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坚持板块联动、块中有极、极辐射带、极带互动,打造京广高铁经济带、沪昆高铁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多点”,是依托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形成多个基础扎实、势力雄厚、特色明显、产城融合的新增长点。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农业大省、文化大省、工程机械湘军、有色金属之乡……这是外界人眼中“鱼米之乡”湖南的鲜明“标识”,也是该省传统的支柱产业。 官方资料显示,湖南三次产业结构预计将由“十一五”末的14.5:45.8:39.7调整为今年的12:45:43,经济结构得到新优化。然而,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同样突出,倒逼着执政者找寻经济发展新动力。 创新由此成为湖南“十三五”破解难题、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智能制造、网络经济、新兴服务业、绿色经济、文化创意、新兴消费、公共服务等新的增长点。 2015年至2017年,湖南将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石油化工、烟花陶瓷、纺织服装等七大领域,每年支持不少于20个重点项目,实施“+互联网”创新示范试点工程。这既是大力发展新兴网络经济,也是为传统产业培育新势能。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力,绝不意味着要推倒重来。徐守盛强调,大家都去搞“高大上”也不现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资源丰富、生活成本较低仍然是湖南突出优势,因此对“两符三有”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认为,“一带一部”的新定位让湖南置身于一个更大的发展格局之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提出,湖南的发展要跳出湖南,用全球的视野来谋划。这些观点无疑印证了湖南在十三五提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目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三角联动”,湖南由内陆“洼地”变为开放高地;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全面推进,湖南由上下游连通、江河湖联动的重要节点变为战略支点;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快速发展,湖南由区域性交通枢纽变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正是基于上述日益凸显的优势,湖南“十三五”将着力补齐开放型经济“短腿”,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未来五年,湖南将实施产能出海、境外投资、跨国并购、服务外包等重点行动,实现与国家“一带一路”陆海空大通道的互联互通;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湘品出湘”;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提升开放新平台,争取开展国家离岸金融试点,建设中部地区离岸金融结算中心。 开放是行动,更是一种胸襟。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看来,开放的湖南必须以结构性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提质增效,以开放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