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湘黔头条 查看内容

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绘就“互联网+湖南”的壮美画卷

2015-12-5 02:09| 发布者: cnxqw| 查看: 24700 |原作者: 王为薇 彭彭|来自: 湖南日报

摘要: 暮色下的长沙十分美丽。(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唐俊摄 “寻找最美湖乡”活动让更多网友领略到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图为凤凰街角一景。 老兵摄 11月6日,中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成员在长沙远大住工绿色建筑研发制造基 ...

暮色下的长沙十分美丽。(资料照片) 湖南日报记者唐俊摄

“寻找最美湖乡”活动让更多网友领略到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图为凤凰街角一景。 老兵摄

11月6日,中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成员在长沙远大住工绿色建筑研发制造基地采访拍摄。当天,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开幕式暨中国网络媒体湖南行活动在长沙启动。 湖南日报记者徐行摄

■核心提示:

网络,不断“刷新”人类的生活方式;网络,不断推进湖湘大地的时代进程。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并要求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大会闭幕一周后的11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以5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湘创E时代”为主题的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盛大起航。

纵观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8大板块27项主题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精准扶贫、智慧城市、绿色发展等关键词在“湘创E时代”这一宏大主题的统领下,贯穿27项活动始终。

网络文化节启幕20多天来,每个板块的各项活动有序推进,既有庙堂之高的高谈阔论,也有江湖之远的民情民生,正所谓“连天线”,“接地气”。与此同时,因活动而激发的热情、凸显的民情、流淌的人情和凝聚的湘情,在湖湘大地的互联网脉络上,汩汩涌动,徐徐铺展,绘就成一幅“互联网+湖南”的壮美画卷。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王为薇 彭彭

“互联网+创新”,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在第四届网络文化节11月6日启幕当日,中国网络媒体湖南行活动即启动,记者团第一站抵达的是长沙高新区。

接下来的4天,全国40多家网络媒体组成的记者团深入长沙、湘潭、岳阳、娄底等市州的园区,记录湖南园区在新常态下做出的经济探索:从连接超过10万个劳动者的58到家,到一周“搭”出三层别墅的远大住工绿色建筑研发基地,从将诞生最先进的光伏新能源空调的宁乡经开区到试图打造移动互联生活之都的长沙高新区,还有实现居民在家门口“海外淘”的金霞跨境保税直购体验中心、打造两大五百亿产业集群的湘潭经开区、首家食品工业示范园……

5天时间,数十位记者见证了由创新驱动的湖南经济,更用数十篇图文并茂、声视兼具的稿件,让广大网民感受到了“互联网+”背景下,湖南人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氛围。

说到“创客”,人们脑子里闪过的可能是“青年”、“高科技”、“新兴产业”等词儿。在湖南,就连中老年农夫都开始站上“互联网+”的风口——

60后“创客”余正强通过互联网实现农牧农资线上线下销售,74岁老人杨意红靠监控摄像实现足不出户管理农田。

如果说,两位“中老年男子组”的创业故事让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与农业实践的结合,那么,“村村通”农业平台将茶陵的生姜、平江的红薯“一网打尽”,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尝遍“湘味”。常宁的西瓜、宁乡的花猪肉都有了“身份证”——二维码标签,用手机一扫,就能清楚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食用的全过程等细节,足以说明,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在助推农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不可忽视的力量。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信息能源”,能够促使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第四届湖南省网络文化节,给人们展示的湖南“互联网+”的能力不仅仅局限在农业方面,互联网与艺术、金融、人力资源、政务深度融合的成果,在文化节的多项活动中绚烂绽放——

11月7日湖南省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艺朵云艺术电商生态平台正式上线,将顾客由单一的消费者转变为消费者+推广者的双重身份,借助成熟的移动互联网社交方式,以个人社交推广艺朵云平台;11月12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长沙高新区联合举办“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服务论坛,围绕互联网产业与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重点探讨热点问题和解决方案……

湖南日报新媒体中心、华声在线、红网、大湘网、新浪湖南、新华网湖南频道、衡阳新闻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围绕“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扶贫攻坚”、“互联网+电商惠农”、“互联网+国学”等开展多个活动。网友“磨剪子磨菜刀君”这样点评:“这些契合群众关切的活动,必将带领湖南网民对脚下这片土地倾注更多的热情和思索,带领大家歌颂梦想、书写梦想、追寻梦想、实践梦想。”

小康路上,关切底层民情

11月12日,中央宣讲团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来湘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沈春耀说,“十三五”时期,全国上下的发展理念有以下5个关键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号角已然吹响,“两型社会”建设正向纵深有序推进,民情、民生,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引领的湖南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的两大活动板块——小康路上、“两型”聚焦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在常德津市新村社区三眼桥小区里,有一家名为“臭水沟”的早餐店,生意火爆。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总是询问店老板王海凤,明明店内环境整洁,店外绿树成荫,为何要取名“臭水沟”。王海凤说,其实,就在2年前,这里确实就是一条臭水沟。上世纪末,三眼桥小区曾是津市市最繁华的小区,随着社会发展,小区消防设施不全、排水堵塞等问题日益突出,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差,成为津市市城市创建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2013年3月以来,小区先后进行了控违拆违、下水道整治等改造,小区楼房焕然一新,门前臭水不再,居民们高兴坏了。

这个故事,出自《小康路上》11月2日上线的《常德津市篇:乡与城的嬗变》。从10月5日起,作为省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的一大活动板块,红网在其湖南频道里推出了6集网络视频新闻纪实系列报道,以挖掘百姓身边的故事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声视兼具,立体展现了湖南在建设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过程中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引领湖南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无疑是百姓获得感的基石。聚焦“两型”活动板块中,既有《两型生活知识读本》的免费发放,也有各路网络大咖谈“两型”。

翻看以漫画读本形式宣传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型生活知识读本》,通篇以卡通漫画为主,文字说明为辅,表现形式不乏幽默和夸张的细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让市民在欣赏漫画的同时,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两型生活知识。

漫画的诙谐之外,理论层面的思考值得关注。你听,“把治山治水相结合,大规模地进行山江湖库综合治理,湖南能够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生息之地”,“培育公众绿色素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人文之基”,“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需强化绿色立法”……湖湘网络大咖们,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向网民们诉说着他们心中的“两型”。

接下来,华声在线承办的“两型”小卫士活动,发动长沙沿湘江的10个社区开展系列环保公益活动,集聚社会的力量为湘江母亲河筑起一道绿色防护墙。

网络有爱,网络血脉流淌浓浓人情

湖南是互联网大省,网民人数超过3000万,备案网站数量超过13万家。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互联网媒体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华声在线、红网、“新湖南”、“时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网络资讯服务平台。借助这一强大而坚实的平台,湖南第四届网络文化节传递人间真情,让正能量的分子随着互联网的血脉流淌到三湘大地更多角落。

“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透着淳朴,也正是这种淳朴,深深地吸引并净化着我的心灵。”这是凤凰县支教老师陈孟湘“我的支教故事”中的一个段落。11月25日,第四届网络文化节的子活动“我的爱在‘三区’”支教工作图文展正式启动,活动通过网络众筹方式,汇集有效资源,从参赛支教教师作品中遴选100名“三区”支教教师,赠送包括教学用具、户外装备在内的定制爱心背包。

而10月23日就已启动的湖南省第二届网络公益事件、人物双十大评选,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已收到双十人物和事迹推荐提名200余个(件),征文20余篇。“湖南好人榜”活动也是网络文化节的内容之一,通过地方推荐、网友投票、评委评选,一批“湖南好人”纷纷涌现,他们用行动传承着中华美德,用事迹书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石门县拾荒助学11年的90岁老人文敬德的事迹让我们感佩,5年免费接送患病母子的湘潭中巴车司机胡昭林让我们感动,30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病妻的郴州乡村教师谭建平让我们动容,无微不至照顾患病岳父母、毅然挑起抚养孤儿外甥重担的澧县女婿邹高洲让我们感怀。这些温暖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互联网,把真情的力量播撒到三湘大地,让全世界的网民领略人间大善大美,心存善念感动。

湘西3岁女孩小雅患白血病,陌生市民爱心接力筹款;新生儿患先心病,长沙爱心妈妈团建微信群为他筹钱治疗;长沙好医生夏立丰病倒在工作的手术台,网友和医护人员共同为其祈祷祝福……这些故事和人物,通过网络传递爱心,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为公益正能量的输送提供了更为迅捷和方便的渠道。

乡村教师谭建平说:“我充其量只是乡村田埂上的一株野花,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默默地绽放,增添一抹春色。”而如今,这抹春色,这些温暖的正能量,正通过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凭借网络文化节的强力传播,透过屏幕、鼠标、指尖,流淌到每一位读到他们故事的网友心间,开出温暖的花朵。

E眼观湘,凝聚八方湘情

为了让自己的家乡在“寻找最美湖乡”活动中名列前茅,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大寨村的村民们这几天可是铆足了劲投票、推广。仅仅3天时间,就让大寨村的投票数上涨了2000多张。而张家界市王家坪乡石堰坪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早就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号,每天在微信上发布村庄的图片和故事,使得石堰坪村的人气节节攀升。

华声在线负责“寻找最美湖乡”网络专题制作的编辑小峰说,每一个村庄呈现的内容都不一样,收到这些村庄的图片,有时美得想自己“跳”进去看一看。

这些不过是湖南省网络文化节“寻找最美湖乡”活动中的几个片段。与其同时开展的几大线上活动,更是让网友深入领略神奇绚丽的湖南风光和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成为了可能。

10月13日,“风韵湖湘”手机影像网络摄影大赛开始征稿;11月13日,“我眼中的湖南”湖南省大学生H5页面征集评选大赛开始征集作品;11月18日,“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活动启动;11月19日,“寻找最美湖乡”活动启动。“寻找最美湖乡”专题上线仅仅一周,投票已接近60万,“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专题一个星期参观人次突破50万。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弘扬湖湘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为发现、感悟、分享湖湘文化之美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窗口。

活动负责人介绍,“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开创性地采取了“开放注册”模式,为有意向的网友提供便捷的参展方式。网友只需注册并登录巡展专题页面,上传符合巡展主题的图片或文字,通过审核就能参展。网友“罗腊耳朵”告诉记者,20多张图片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传送完毕。

在这些制作精良的互联网页面中,呈现的是成千上万网友记录的湖湘之美,是成千上万网友共同编织出的壮丽图景。而参加活动的网友里,既有玩转镜头机器的“摄影师”,也有用手机分享日常生活的“小市民”。网友“大咔嚓”的作品组图《柏乐园》和《桃花源》上传不到一周即呈现在首页,他很开心,“之前只是觉得有了一个展现自己爱好的平台,没想到照片还能‘上头条’。”29岁的倪涛上传的十多张图片皆用手机拍摄,其中有长沙地铁二号线的首次运营,也有橘子洲绚丽的烟花。

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论述中华文化的深远意义。湖南是中国文化大省,如何让湖湘文化之美走出图书馆、博物馆、专业研究机构这些静态空间,走近公众身边,让公众能够“看得见、听得见、触摸得到”,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主流媒体的优势。

“让静态的湖湘之美活起来,让公众充分领悟湖湘文化的魅力。”省文化厅副厅长肖凌之这样解读“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活动的意义。他希望通过此类活动,唤醒网民对湖湘文化的需求与渴望,为网民送上一桌真正的“文化全席”,让湖湘文化真正走进老百姓的身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