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读完刘绪义教授的《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九州出版社2015年),我心头老是浮想起同治元年曾国藩在家书中说过的这句话。是的,真的历史是不用费力去争执真相的,真正的学者也不用总挂着一块还原历史的招牌,真的好书更是不用费力去争取读者的。刘绪义的这本书甫一出版即能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口碑,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在于用一种平实的风格讲述了三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晚清大变局,其独特之处就是透过曾国藩一生的命运转折揭示了晚清大变局中人物与时代的关联契合,平静中书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意识。 本书从晚清大变局出发,将曾国藩这个人物置于这个时代变局当中来叙事,展示了曾国藩如何适应这个时代变局,如何从被动参与到极力扭转这一变局中所付出的努力、挣扎、困惑、欣慰与痛苦,并且分别从修身、读书、交友、处上、驭下、治军、育才、治家、对外等多方位多角度勾勒出大变局中曾国藩的立体形象,重新解读了大变革中时代精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众所周知,学者往往将鸦片战争看作是晚清大变局的开端,将鸦片看作是西方侵略中国的精神武器,刘绪义先生却指出,鸦片战争并没有唤醒国人,真正的鸦片是举国上下“不痛不痒不白不黑”的精神麻木和天朝大国根深蒂固的夷夏大防观念,真正开启晚清大变局的正是广西事变。正是在这种大变局来临之际,曾国藩以无兵无饷、无职无权的一介书生身份毅然挺身入局,历经血火粹炼和死生考验,形成“湘人起文学、任将帅,一时武力强健”的新格局,储才养望、移风易俗,十年征衣,唤起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兴救国的激情,为当时也为后世的变法、改革培养了人才、引领了风气。 刘绪义先生的《曾国藩与晚清大变局》改变了近世以来对曾国藩碎片式、鸡汤式的“成功学”揭示和野狐禅式描写,使人物与时代紧紧贴合,既避免了一般意义人物扁平式的历史刻画,又防止了用时下的观念来框囿人物,将大历史与小细节、大时代与旧人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可以说是曾国藩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衡量一本好书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是书本身的内容和文笔,更重要的是能够让读者获得心灵的震动及由此带给读者的启思。刘绪义先生正是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转合和时代大变局的发展变迁,引导读者来观察、思考历史或时代发展的轨迹脉络。读者往往会问,试图改变晚清大变局的人物为什么会是曾国藩?曾国藩在今天还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刘绪义先生在书中巧妙地安置了解密这个疑问的钥匙,读完此书就不难发现历史规律就蕴含在这钥匙当中。 这是一把什么钥匙?概而言之,谁能走出个人的小天地,谁就能走进历史的大视野。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多人以为,是时代造就了人物,却往往忽视了人物也可以造就时代。历史不是哪一个人写的,但是引领历史的总是那么少数几个人,路也不是哪一个人走出来的,但引路人的背影总是那么令人高山仰止。曾国藩就属于这少数几个人。个人的力量确实很小,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个人的力量,历史往往就是通过“一二人”之努力,慢慢地扩大开去,最终就能荡开冰封的江面,形成一股巨大的激流,去冲决时代的樊篱。后来的革命者如毛泽东就深谙这一历史的规律,悟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哲理。这或许就是以史为鉴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