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正月初八,许多乡村按旧历习俗还在“过年”,而在江永县,电商街上的“开门炮”此起彼伏、脆响连天,让整个县城热闹起来。 “春节休息7天,网上订单已经堆积了,必须赶快发货。”蒋文洪是初八上班的江永电商之一,他说春节休息7天,网店积了近200笔订单等待处理。 在我省农村地区,和蒋文洪一样借助电子商务创业的农民日渐增多,他们让农产品乘上“互联网+”的东风,激活了销售。过去终日奔波在田野上的农民,开始与整个世界连接起来,奔向致富之路。 “湘农”为啥爱电商 ——“触网”之路,破解“卖难” 2015年12月17日,江华瑶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办公室组织了一场农村淘宝村级合伙人招募大会,当天,23个乡、镇(场)的近600位村民前来报名。 “现在,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各地都形成了浓厚氛围。”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销售成为农产品不可或缺的销售手段。 “卖难”长期以来是农民最头疼的问题。2015年入夏之后,由于种植规模扩大、天气异常以及水果集中上市等原因,我省一些水果主产区不同程度出现滞销现象。 而同样大丰收的炎陵黄桃,则依靠阿里巴巴、淘宝网、中国惠农网、微店、搜农坊、苏宁易购等众多电商,向全国销售了250万公斤,一度卖到脱销。 在电商们经营策划与合力促销下,炎陵黄桃打响品牌,零售价格由12元/公斤上升到39.6元/公斤。 炎陵黄桃“一战成名”,为大通湖闸蟹、湘西猕猴桃、石门柑橘、江永香柚、芷江冰糖橙等提供了借鉴,果农们纷纷采用“互联网+特色农产品”模式营销推广,产品销售量增价升。 2015年全国夏秋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上,我省有效商户达到96151个,稻谷、生猪、茶叶、蔬菜、水产品、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成交量全国第一,成交额突破17亿元。 正因电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破解农产品“卖难”,“湘农”对它越来越推崇。去年,我省首次出现了3个“淘宝村”,国内各知名电商平台上的特色湖南馆也加速崛起:淘宝网“特色中国·湖南馆”里,怀化市馆成交3402万元;“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上长沙馆和湘西馆,月交易额在100万元左右;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有1400家企业入驻,平台交易额高达10.2亿元。 湖南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入全国大市场,一方乡村经济被带活了。 着眼于此,省商务部门主动引导和扶持,加快电商进农村推进速度,拓宽我省传统农业的“触网”之路。 目前,韶山、宁乡、炎陵、江永、邵东、双峰、汨罗、桃江8个县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和筹建电商创业孵化园11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5个、村镇服务点680多个。 “互联网+”,如何改变农业格局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月14日,炎陵县政府与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满天星点亮中国”计划,启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满天星”计划是阿里巴巴集团为电商打假而推出的防伪工程,通过为每件商品贴上防伪识别码,让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码,进行产品溯源、防伪验真。 缺乏品牌和标准,往往是农产品上网销售的“致命伤”。因此,致力开发农村市场的电商们,为了适应全国推广的需要,通过项目团队,建立当地区域农特产品仓储物流电商服务中心,以仓储、打包、配送为主,并提供包装定制、溯源体系、市场分析、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价格定位、卖点挖掘、形象包装、推广策略等整体营销策划服务,加速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这客观上“倒逼”我省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深层次结合,全省农业产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桃江县桃花江镇盛岸辉一家做了几十年竹凉席,“传统”买卖年销售额一直难过百万元。 2012年,盛岸辉回乡创业,在天猫开设了玉竹家居旗舰店,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印有独特LOGO的布袋包装。经过电子商务拓展,玉竹家居旗舰店销售额当年就过了1千万元。 在盛岸辉的示范下,桃花江镇越来越多的凉席工厂加入到电商行列,当地竹凉席因此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逐渐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发展为当地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桃花江镇的农民开始从农民向“农工”、“农商”转变,他们一方面通过在本地竹凉席企业务工获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利用货源优势开网店卖货。 当传统农业遇上“互联网+”,改变的不仅是传统交易方式、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经营等更多的环节和要素也受到影响,将大大推动我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在江永县,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出“智慧江永”;在韶山、平江,“互联网+旅游”风生水起;在邵东县,电商进村令“全国小商品集散地”逐步成型;在宁乡县、汨罗市、双峰县等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名声日响。 乡村电商,未来如何发展 ——政府领头,补齐短板 去年年底,龙山县兴隆街村大学生村官贾高丹从村里选定4名年轻人,组成村移动互联网培训与推广团队,目标是教会村民触网、用网。贾高丹说,当地盛产脐橙和猕猴桃,村民认为电商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但大多数人并不懂经营电商,有人甚至还不会上网。 据省商务厅调查,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形成一家覆盖全省农村的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没有一家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农村电商企业。农民对互联网不了解、农村电商融资难、缺乏电商专业人才、缺少农产品品牌等因素,制约着电商在农村的发展。 突破困境,眼下政府得当“领头人”。 徐湘平告诉记者,2016年我省将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农村电商,重点推动农产品进城。 根据规划,省商务厅以“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为发力点,要求各特色农产品产区的商务主管部门做好调查,充分了解当地企业、农产品生产组织和种植大户的种植及销售情况,将特色农产品的产量、仓储、道路运输等相关情况摸底上报,并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深挖每一个产品背后的故事,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省商务部门则根据上报情况,组织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与市县进行对接。 为了补齐“人才短板”,省商务厅与湖南商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惠农学院,全面开展对农村电子商务适用、实操人才的培训。 此外,我省还在积极向省内各地农村引入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巨头,让优质农产品找到更好的销售平台。 “樱桃好吃树难栽。”徐湘平表示,未来,我省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将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更要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相应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和认证,尽快补齐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