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英文名Guiyang Medicial University
主要院系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护理学院等
历史沿革编辑
老校门
抗日战争初期,
日本侵略军攻占
华北,
上海、
南京等地相继失守,沦陷区学生纷纷失学,流离失所。其中,相当一部分流亡至战略后方
西南地区,当时,教育部一方面为给流亡医学生提供继续就学机会,另一方面为奠定西南地区医学教育基础,决定在贵州省
贵阳市建立国立贵阳医学院。
1937年12月31日,教育部聘李宗恩(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朱章赓(原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公共卫生学专家)、杨崇瑞(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校长、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专家)等教授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并任命李宗恩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2]
1938年1月1日筹委会在汉口建立,教育部加聘张志韩(原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和杭立武(在教育部任职)二人为筹备委员。在汉口实际负责筹建工作的还有原武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汤佩松等,到贵阳后还得到原贵州省省立医院院长朱懋根的协助。
当时,教育部令筹委会移用国立
武昌医学院
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贵阳医学院校门
筹备费十六万元(旧币),作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费,又令筹委会接收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武昌办事处。筹委会分别在汉口、
重庆、
西安、
长沙、贵阳五处设招生处,招收流亡的医学生及护士助产学生,登记者共约三百人,除贵阳地区外,均由招生处负责输送学生入黔。 汉口招收的学生,由汤佩松和
齐登科等教授带领,从
武汉出发,经重庆转抵贵阳。
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宣告成立,教育部正式聘任李宗恩博士为院长。
1947年7月,李宗恩院长调任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教育部另任朱懋根教授为院长。此时的贵阳医学院为全国仅有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2]
学术科研编辑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底,承担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务院各部委、贵州省政府的各种科研项目千余项,获科研经费2亿元;获各类科研奖项百余项,2008年、2011年、2012年获得三个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院教师中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的理事和委员30余人,全国性学术杂志编委100余人,主办杂志2份、协办国家级期刊1份。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共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或参编统编教材百余部。贵州省省级医学会及各分科学会负责人、地方性医药杂志编委大多数均由学院教师承担。[1]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药中药开发应用工程中心,贵州省首批院士工作站1个,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检测中心。院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4个。[1]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地方病与少数民族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检测中心 | 经卫生部批准的化学品毒性鉴定中心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药物制剂重点实验室、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健康相关产品检测机构 |
院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 | 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此外,学院还成立了药物开发研究中心 |
办学条件编辑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800余名专任教师,200余名博士,具有高级
药学院2010级团会
职称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数的64%,2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 4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贵州省核心专家,31名贵州省省管专家,12名二级教授,11名贵州省教学名师,有50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40余人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病理生理学和免疫学教学团队)。2013年,学校副院长、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学科带头人
孙诚谊教授和附属医院院长助理、血液科学科带头人
王季石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1] 院系设置
截至2013年底,学院设有18个教学单位,即:13院(基础医学院、
校园生活与教研掠影(15张)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1部(社会科学教学部)、4系(法医学系、医学工程系、麻醉学系、外国语教育系)。33个本科专业及本科专业方向,6个专科及高职专业。
[1] 学院设置[3]
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附属医院外科大楼
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研究生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
口腔医学院
附属医院
截至2013年底,有直管附属医院7所(在筹中1所),非直管附属医院7所,非直管临床医学院1所,教学医院23所,实习医院15所。
直管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乌当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安顺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筹)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皮肤性病科[4]
省级重点学科(7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血液病)、卫生毒理学、药剂学
省级临床重点学科(5个):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血液科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内分泌代谢科[5]
硕士点
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先后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
精品课程荣誉证书
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单位;“向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单位;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3年底,有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肿瘤学、
皮肤病与
性病学、
儿科学、眼科学、麻醉学、
针灸推拿学、药理学、
药剂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博士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于2003年9月批准成为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13年底,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基础医学),涵盖7个二级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8门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技能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临床检验诊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与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省级精品课程(8门):分析化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生物学、基础化学
对外交流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长期展开各项合作和交流活动,2004年9月,“中加防癌抗癌—控制吸烟”代表团来到附属医院参观、讲学并达成合作协议。2004年12月,教育部“春晖项目”留瑞学人服务团到学院讲学并签订科研合作协议。[7]
学校领导编辑
现任领导
| 职位 | 姓名 |
贵阳医学院党委领导[8] | 党委书记 | 赵明仁 |
党委副书记 | 何志旭、吕保平 |
党委委员 | 文小平、高 勇 |
纪委书记 | 高 勇 |
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 文小平 |
贵阳医学院行政领导 | 名誉院长 | 钟南山 |
院 长 | 何志旭 |
副院长 | 王小林、刘兴德、罗 俊、孙诚谊、刘 健、罗 鹏 |
附属医院院长 | 王小林 |
历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职位 | 姓名 |
历任党委书记[9] | 解彭年书记(1956-1957) | 历任院长 | 李宗恩院长(1938-1947) |
| 王震江书记(1957-1960) | | 王季午院长(代,1947) |
| 张植范书记(1960-1965) | | 朱樊根院长(1947-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