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被誉为"民国最强大脑"的湘女是谁?

2016-3-30 23:4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81146 |原作者: 伍婷婷|来自: 潇湘晨报

摘要: 她是湘乡县人眼里的“神童”,她是秋瑾心里的至交姐妹,她是《江苏大汉报》的女记者、女社长,她是孙中山口中的“年轻有为女青年”,她是“神州女学”的创办者、江苏省立一师校长,她是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典试女委员 ...
她是湘乡县人眼里的“神童”,她是秋瑾心里的至交姐妹,她是《江苏大汉报》的女记者、女社长,她是孙中山口中的“年轻有为女青年”,她是“神州女学”的创办者、江苏省立一师校长,她是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典试女委员,她是书法家,擅长章草笔法,她是张默君,她是——“民国最强大脑”。

人物简介

张默君,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文名沙菲亚,湘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书法家、诗人、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其丈夫为孙中山机要秘书邵元冲。代表作有《大凝堂集》、《白华草堂诗集》等。

她是湘乡县人眼里的“神童”,

她是秋瑾心里的至交姐妹,

她是《江苏大汉报》的女记者、女社长,

她是孙中山口中的“年轻有为女青年”,

她是“神州女学”的创办者、江苏省立一师校长,

她是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典试女委员,

她是书法家,擅长章草笔法,作品古拙而朴茂她是玉石收藏家,著有《中国古玉与历代文化之嬗晋》,

她是才女作家,代表作《大凝堂集》、《白华草堂诗集》,

她是民国四大女诗人之一,与吕碧城齐名,

她是张默君,她是——“民国最强大脑”。

 

张默君、邵元冲夫妇及子女。

幼时

劝说女性“放足”,8岁写《天足吟》

离湘乡市区10华里的景庆三坊日字庠(有说法称一是庠,今为东山街道办双泉村)坐落在山脚下,从塔子山山顶朝日字庠望过去,望族张家当年在此的府邸曾有两千多平米,三个四方院,1883年,张默君在这里出生。

张默君的父亲张通典是前清举人,工诗文,才气纵逸,清光绪年间曾协助曾国荃督办两江学务,戊戌变法期间,与谭嗣同、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陈三立等组成南学会,办时务学堂,兴办《湘报》、《时务报》等。其母亲何承徽为衡阳何通隐先生之女,通今博古,有海内女师之称。陈三立在《白华草堂诗玉尺楼诗·序》中说:“伯纯素负经世志……其夫人何懿生及夫人兄璞元并工诗……璞元兄妹则规抚六朝初唐,纷披古藻,雅丽铿锵,互为唱酬,各挟其体,相高侪辈……”

受父母的熏陶,张默君启蒙极早。

“她是神童。”56岁的张检军反复说着这句。他爷爷和张默君是堂兄妹,从父辈那里,他听说了一些张默君的事迹。“神童”,是村里人都知道的称呼。

张检军用手指着山脚的方向画了个大大的椭圆,“除了张家对面一户姓孔的人家外,以前这里都是我们张家,张默君和堂弟张天翼都在这长大,条件好,从小就开始学习。”

张默君在这样的条件下,2岁识字,3岁开始读诗书,4岁读《唐诗三百首》并作联语,6岁进私塾,通读经史子集,临摹碑帖。在她7岁的时候,细心的母亲将她7岁之前所作的诗文联语订为册子,取名《宝螭戏墨》。稍年长,她又开始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接触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俞大猷等人的传记。

小小年纪的张默君“早熟”,她反抗姐姐缠足,似成人般痛斥缠足的残忍,畅谈放足的理由,让反对者无话可说。甚至连她父亲都不敢相信此话是从一个小女孩口中说出。8岁那年,张通典任江南水师学堂提调,赞助美国牧师在上海发起“天足会”,把会章和劝告文件寄到家中,张默君还恳求母亲出资印刷10万份,劝说人们“放足”,此事一经宣传,“放足”妇女百万,当时一秀才撰歌嘲讽:“湘乡县,堂堂张,截观音,赫赫威灵扬。”8岁的张默君闻之,提笔写了一首《天足吟》:悲悯人天动百神,看从苦海起沉沦。秉彝毕竟同攸好,还尔庄严自在身。意为“回敬”。将写“怪歌谣”嘲讽她的秀才噎得够呛,乡人为之震惊,认为此女日后不凡。

革命

秋瑾就义前给她留条“前途珍重”

1901年,18岁的张默君就读于其母任教务长的金陵养正女学校,兼授附小文史伦理课程,又入南京汇文女校学英文,她一人兼为教师、两校学生,当时罕有。后又考入上海物本女校,在19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受聘于江苏省立启明女校,真正开始教育生涯。

在读书期间,她通读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狮子吼》及当时的《新湖南》、《浙江潮》、《黄帝魂》等,开始产生革命救国思想。1906年,她和父亲双双加入同盟会,认识秋瑾,两人大谈“兴女权,启民德”,成为至交。秋瑾就义之前曾去学校找过她,她外出不在,秋瑾留条:“要事相商,访妹不遇,极怅……再见何期,前途珍重。璇。”可没想到,等她看到这字条,四处找寻未果,之后便得知已经就义,她痛哭失声:“与姐不遇而免于难,而既甘死如饴,未克成仁为憾。”

武昌起义爆发,她和父亲赶赴苏州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并主办《江苏大汉报》,用涵秋、大雄笔名撰稿,既任社长又是编撰,每期社论都出自她手,当时报纸供不应求,经常需要加印。1912年,张默君又同谈社英、汤国梨等成立“神州女界协济社”、“北伐队”,募捐到5万元款项,支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受到孙中山的嘉奖,被称为“年轻有为女青年”。后来,南京被江浙沪联军攻克,女子北伐队已无组织必要,她遵孙中山嘱托,“妇女参政宜先治学”,将该款项作为办学办报经费。同年成立“神州女学”,发刊《神州女报》。孙中山闻讯,即捐1万元。

张默君年少时的老屋,现在只留下残破的两间,亦是张天翼故居所在。

事业

中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典试女委员

湘乡市梅桥镇坳头村第二组赵家湾张罗坤是张默君的本家,一直保留着1925年编写的张家族谱。他是“式”字辈,按辈分叫张默君姑奶奶。在张家族谱中,到了张通典这一支时,对张默君的笔墨稍多。“里边提及最多的是她的教育。”

“宁一女师,无不第一”,在一次全国教育成果展览会上,张默君获此美誉。

她致力教育,在神州女学创办后,延揽叶圣陶、叶楚伧、陈抱一等任教女校,那时欧美妇女联合会会长嘉德夫人访华,对她赞赏有加,认为“将来女子参政之成就,必以中华最为完美”。

《听涛室人物谭》里说:默君倒是切实做事,不曾哗众取宠的。她致力神州女校15年,毕业学生上千人,可到1927年,北伐军攻沪,女校毁于炮火,后未能恢复。

1918年,张默君曾受教育部派遣赴欧美考察女子教育,在美国东部考察了6所著名女子大学及各州市立中小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专研教育,再入英国、瑞士、比利时、德国等地考察,回到上海后,写成《欧美教育考察录》,经上海报刊发表后,引起政府重视。回国后,她又复任江苏省立一师校长,主持《上海时报》“妇女周刊”版。

她大胆革新,聘竺可桢、朱君毅、王伯沆、吴梅等名士任教,创立校图书馆,设各科实验室,注重德育和社会实践,又在学校推行“家事教育”,让学生学习医药、护理、保育、烹饪、裁缝等。另外,她继续增加班级,让更多女子能进学堂。1927年,她出任杭州市教育局局长。

到1929年,她成为国民政府第一届考试委员,三年后又被聘为高等教育典试委员,成为中国第一位典试女委员。在同年的全国考试结束放榜之日,男女试士共2482名,录取103人,无一女性,张默君在办公室伏案痛哭,典委召开特别会议,当时议请国府增改《考试法规》,要优待女性,降低分数录取,她闻讯以“男女平等”申辩。两年后的第二届考试,两名女性入榜,她兴奋得亲笔题诗赠送,写下:

一日声明四海知,千秋旷典重明时;秉彝毕竟同攸美,漫说男儿胜女儿。

爱情

小她7岁的邵元冲,“非张默君不娶”

张默君的一生中,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她是孙中山机要秘书邵元冲的夫人。

她和邵元冲的结合并没有一蹴而就,而是历经13年之久。

辛亥革命后,她钟情挚友蒋作宾,有意带他回家见父母,哪知道,蒋作宾与其三妹张淑嘉一见钟情。母亲不明就里,表示赞成。张默君受到很大打击,发誓终身不嫁。

这时,小她七岁的邵元冲趁机表达爱意,张默君并没把他放在眼里。在邵元冲的执着追求下,她提出三个条件:文要掌官印;武要做将军;必须是留学生。邵元冲将这三个条件戏称为“三座大山”。

《邵元冲日记》记载:张默君曾烧毁邵元冲的信件二千余通,邵做了如下检讨:“吾负白华之衍,百身莫赎”。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邵元冲努力达成这三个条件,一直不敢跟张默君有书信往来。

有趣的是,张默君在美国留学期间因竺可桢“年少美才”,她把妹妹张侠魂介绍给他。没见面的两人,一见如故,在1920年,竺可桢回国,任东南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主任,并与张侠魂成婚。张默君又促成了另一个妹妹的姻缘。

而她自己本因为拒绝邵元冲提出的苛刻条件,邵元冲却当了真。1916年,他离开上海,在广州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运动”,不久后被委任中华革命军山东戒备司令,后又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机要秘书,并代行秘书长事。之后,邵元冲出国,先后去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后,又奉命去苏联和德国考察,在美国留学时,留学生黄季陆问邵元冲的婚姻大事,他直截了当:“非张默君不娶。”

1924年5月,邵元冲回国。因长时间未通信,邵元冲不敢贸然打扰张默君。正发愁不知道如何是好,黄季陆帮他出主意,让邵元冲将自己出版的新作《美国劳工状况》寄给时任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的张默君。《天一阁人物谭》中写道:“季陆说,她接到这本书,一无反应就作罢了;如果有了回音,则事尚可。”可没想张默君收到东西后写道:

自丙辰(1916年)别翼如八载,彼此音尘断绝,昨忽得自美归后一书,滕以近制,极道离怀别苦,感而有作,时甲子秋孟也。

放眼苍茫万劫余,八年得一故人书;

天荒地老伤心语,忍死须臾傥为予。

邵元冲见到张默君的诗后,大喜,依厚韵唱和六首,下为小序及其中一首:

留欧美八载,昔不得默君书,民十三年归国,佐总理粤东,致默君长函及近著,获诗大喜,次韵六章。

一来二往,张默君被邵元冲打动。1924年9月19日,相识13年之久的两人步入婚姻殿堂,那年,张默君40岁。婚礼那天,女服务生错问张默君:“老太太,新娘子明日几时能到?”张默君气得转身就走。黄季陆还为此做了一首打油诗:“邵张喜事本天成,洞房沧州饭店开;侍役笑问老太太,小姐明日何时来?”

张默君和邵元冲的婚礼在上海沧州饭店举行,于右任为他们主婚,戴季陶为介绍人。

张默君的书法《心经》。

 

张默君为“南社第十一集”题词。

作品

她的诗与吕碧城齐名

1910年,张默君入南社,成为极负盛名的诗人,其中《南社第十一集》书名就由她题写。柳亚子在1944年曾写道:“从晚清末到现在,四五十年间的旧诗坛,是比较保守的同光体诗人和比较进步的南社派诗人争霸的时代。但有一种怪现象,在同光体诗人中间,没有一个出名的女诗人……南社派中间,举得出名字的,却有旌德的吕碧城,湘乡的张默君,和崇德徐自华、蕴华姐妹,足以担当女诗人之名而无愧。”

她擅长古体韵律诗,有《白华草堂诗集》、《玉尺楼诗集》、《正气呼天集》、《大凝堂诗》、《红树白云山馆词》等作品传世。在苏州期间,她常与章太炎、李根源先生在一起赋诗、题字、作画。今嵌于光福铜观音寺廊墙上的《西崦梅花诗》碑,也是她在苏州期间的佳作之一。

邵元冲曾在日记中记载:午前与默君同至五十号看屋,顺至松林路访陈散原。默并出其新作分均七古,请其鉴定,散原评为太白、东坡之间。

在“西安事变”中,邵元冲中流弹身亡,她含悲回到湘乡,在花桥湾置田舍为居,取名“蓉庐”。“我今消瘦胜梅清,起舞吴钩作怒鸣。傥问华郎何所似,三年泪雨不曾晴。”她太思念邵元冲,在“蓉庐”,她只潜心作诗、写字、绘画、教育儿女,不涉及政治。

《南社书坛点将录》中记载:张默君在听韶阁内,多次写佛经,她写的《心经》以她擅长的章草笔法书就,古拙而朴茂。章草本是由隶书简约而成的书体,而她的这件作品,隶体的波磔相对减少,笔画较为简省,不少字融入行楷的笔法,颇有特色。

但在“蓉庐”居住的日子,张默君到底有多少作品问世,无从知晓。“我们家经历过无数次破坏,以前有张默君的作品也破坏殆尽了。”张检军只记得他母亲提过,张默君在湘乡的日子,给很多人题词,在湘乡市镇湘楼之前有块大匾,也是她题的字,但是具体是什么字现在也说不清了。

湘乡市史志办退休的易邵白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在泉湖发现一个古玩贩子家有张默君“蓉庐”的诗碑一块,过了很多年后,他又在长沙捞刀河古玩场一商店发现,当时人家开价一万元。他曾经还在湘乡火车站附近(现东风路)看到,有块用行草写成的“树影山庄”,就是张默君给一位姓张的本家写的。

她根据自己教育经历写就《杭州市教育行政六年规划》、《战后欧美女子教育》、《我之家事教育观》。张默君喜欢收集玉石,并对玉石有研究,还专门编写了《中国古玉与历代文化之嬗晋》等。

数年后,她应蒋介石之邀,再次出山,1947年,她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1965年,82岁的张默君在台湾去世。

陈三立《张默君玉尺楼诗题词》:默君世讲抵庐山,出示兹册。所为诗,天才超逸,格浑而韵远,为闺媛之卓荦不群、效古能自树立者。顾乃于操玉尺校士横文之余隙,名章屡就,而以儒朱大笔,淋漓写之,异数美谈,夸越前古,顾不徒试院唱酬之盛,可傲视欧梅诸公矣。

易邵白叹了口气,张默君在湘乡期间负责编纂的《湘乡县志》还未写完。

 


>>口述人

 

张检军:其爷爷是张默君堂兄

 

张罗坤:张家族谱继承者

 

易邵白:湘乡市史志办退休

>>记者手记

被历史淹没的“豪杰”

映山红在张默君的故乡湘乡漫山遍野开放,原来的日字庠如今只剩下两间土砖屋,跟周围气派的房子格格不入。张默君从这里走出去,经历了“年少居湘,中年漂泊,晚年隐台”的生活。

她的父亲张通典,戊戌变法期间,与谭嗣同、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陈三立等,组成南学会,办《湘报》、《时务报》。一生著述颇丰。母亲何承徽,名懿生,衡阳何通隐先生女,有海内女师之称。

她的两个妹妹,张淑嘉嫁给蒋作宾,张侠魂嫁竺可桢。弟弟张元祜,曾是国民党中将,参与长沙和平起义,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她的堂弟张天翼,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

而她自己,一生更是颇多光环笼罩,不过现在却少为人知。

她的经历始终都是不卑不亢的,如那句“默君倒是切实做事,不曾哗众取宠的”。她写了很多诗词,也作了很多书法,都有点“南社的味儿”。她的人生也是文学人生,在坎坷的生活中练就了笔耕不辍。易邵白说,她花桥湾的“蓉庐”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当成学校,后来,变成民居。现今,时代发展太快,它早已淹没在前进的洪流中,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中故事了。

在她的故乡,张检军从母亲口中得知张默君的故事,如今,他又将这些故事传给自己的孩子,至少在以后别人问起,她曾经也是张氏家族辉煌的存在。张默君经历了中国近代现代的种种历史变革,命运波折,然终未辍笔,反倒越写越勇。

陈衍云:默君幼秉庭训、慈训,而天资颖悟,实足冠绝时流。故其抚时感事,投赠游览之作,类能推陈出新,脱羁绁而游行,其作书行草神速,颇极南帖之美,尺牍寸楮,光彩照人,可不谓豪杰之士?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