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金黔文化 查看内容

夯来苗寨,一个被苗王城遗忘的世外桃源

2016-4-24 22:0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40942 |原作者: 罗文骅|来自: 盛世湘黔网

摘要: 夯来苗寨,一个被苗王城遗忘的世外桃源 文/罗文骅 铜仁是贵州东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巴蜀文化、湘楚文化在这里交汇,佛儒道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衍化出独具特的的民族文化。传统村落是这一区域民族文化的有力 ...

夯来苗寨(田家寨),一个被苗王城遗忘的世外桃源

/罗文骅

铜仁是贵州东北部湘黔渝三省市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交汇处,佛儒道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衍化出独具特的的民族文化。

苗王城距离铜仁凤凰机场不到十公里,距离凤凰古城32公里,松桃县38公里,铜仁火车站35公里。因为曾经有五位著名的苗人起义领袖在这里称王,是在战争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中的一座城堡和兵寨。近年来因为其历史遗存深刻厚重、自然景观奇特而在湘黔文化旅游界名声鹊起,日前,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贵州大刀艺术团一行走进苗王城城边缘的夯来苗寨(田家寨),去寻觅传统民族文化之“根”,乡愁之“源”。

 

  寻觅夯来苗寨

传统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有力载体,是地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此次再次陪同大刀王吉靖羽和其旗下几名绝技高徒回松桃是因为其家乡有关领导盛情邀请刀王回故里发展文化旅游,商议精准文化扶贫事宜,返回贵阳经过苗王城,顺道考察下,此次的目的地不是苗王城核心景区,而是其下游2公里左右的夯来苗寨(田家寨)。

从松桃县城沿着松从高速在苗王城西收费站下,经过蚩尤门牌大门。沿着一条弯曲却平坦的旅游公路前行几公里即到达苗王城景区停车场。往左侧乡道经过一个大转弯,往前两三公里就是田家寨。

这段路崎岖不平,没有之前往景区的路平坦,在银匠坳转个弯往前行,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古树参天、风景奇特的景象,只是看到一座座水泥加钢筋混凝土的砖房间隔而立,难免有些失望。

 好在心中有期盼,终于到了田家寨门口看到的还是现代民居为多,隐约还是看到山寨在烟雨朦胧中,只有找了处空平地把车停下来,一颗生在石头上的树泛青,彰显着生机,引领我们继续走进去。

满面苍凉的古兵寨

沿着铺满尘埃的石板小巷前行,才逐步感受到这座古苗寨的真实,

 

这个位于黔东北、以梵净山为中心的武陵山区生苗腹地的聚居区,历史上,这里的苗族村民被人称为“武陵蛮”、“五溪蛮”,他们自称为“果雄”。   

夯来苗寨汉语“下田家寨”或“田家下寨”之意,是松桃县正大乡薅菜村的一个自然村寨。这里寨内民居、院墙、卡门都是石头、泥土、木房和寨墙、战壕,大半建于明清时代,最早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百分之九十九是苗族村民,是史称“武陵蛮”、“五溪蛮”的先民的后裔。夯来苗寨建于苗王城核心景区下游2公里左右的官舟河畔,这里各家各户以石头修建围护墙。寨内有十多条小路,条条道路两侧垒砌石墙,高3米多。寨子周围修建寨墙,墙外挖掘战壕。寨内石板小路密布,上下弯弯曲曲,步行其间,如入迷宫。每家每户拥有各自的朝门和后门,且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几十幢寨屋依山而筑屋子随山势建造,鳞次栉比,躲进深山老林中的夯来苗寨现苗族村民,生存条件差到极点,但却可以利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同官军周旋,诚如史书所言:“苗贼巢穴猩峱,所居悬崖,鸟道莫可攀跻,且竹箐丛生,弥望无际,贼从内视外则明,每以伏弩得志,我从外视内则暗,虽有长技莫施。”

    作为一个来自邻省的贵漂族,我无意中接触贵州的民族文化有些年,只能用自己的笔和文字记录这些民族文化的火化石和村寨记忆。

      一座座数百年历史的老民还有精致的木雕窗花居记载这这个古老村寨曾经的风雨与沧桑

     不少木房已经破烂不堪,荒废得杂草丛生

    以为是空房,没想到推开门还有人居住的痕迹,难以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这么多苗族同胞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一张近腐朽的木床上面铺着草,草席上是单薄的棉絮。

 

参天古树、古井见证千年沧桑

由于悬崖、林箐、山洞、溪涧皆可作为屏障,苗族村民得以生存繁衍,致使人们认为,崖是“神崖”,山是“神山”,树是“神树”,洞是“神洞”……总之,一切自然物都值得崇拜,都应该保护,从而将本是“穷山恶水”的荒山野岭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其森林覆盖率迄今仍在80%以上。在苗寨,几百上千年的古树随处可见,然后真正得到挂牌保护的很少,他们在寨门守护者这片子民,

 

空心村里的苗族男女

这个地方距离苗王城仅有两公里,还没有纳入核心景区开发,自然还没有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还较为原生态甚至破旧。午后的下午阴雨蒙蒙,整个苗寨空荡荡,静悄悄。俨然是一个空心寨,一个多小时,我们只碰到几个老人,还有数个孩子,对于我们的来访都表示十分热情,有些静静的望着,质朴的微笑。一位年老的寨民告诉笔者,这些年年轻的、壮年的男妇去都外出打工了,剩下993861留守在家,遇到一家。 

        走进这户苗族人家,是因为我们看到户主看起来不算老,四十多岁的样子,上前交流了解才知道实际才三十几岁,有个十岁的小孩在读书,因为老婆半身不遂只好留在家里,照顾媳妇,放弃去远的地方打工,现在偶尔只能在周边铜仁或者松桃打下临工。

        忍不住走入厨房,里面四周墙面早已被生火熏得漆黑,一个简单的铁支架架起一口锅,上面看到儿时农村里才有用藤吊起的木架,这个一般是用来熏制腊肉的,农村家里富裕的一般都挂满了腊肉园子或者干菜,然而让我看到的是空空的。房间仅有的一件电器是一个二手冰箱。

        这家主人最近有些雪上加霜,妻子半身不遂,他不得不放弃外面打工,回来照顾他,但最近他也腰椎突出,一弯腰就疼。也不能出去干活。

        问他政府有什么补贴吗?他说有的,他是村里的低保户,每年有两三千元的补贴。要他媳妇没有生病就好了,一年在外面打工也可以挣几万块回来,可是现在因为治病早已花光了。又不能出远门,偶尔也只能在附近打点临工。

        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想法,他说希望媳妇和他的病早点好,他好外出打工挣钱,送小孩多读些书,我们鼓励他说,或许过段日子就会好的,说不定以后这里会被政府和开发商看中来开辟旅游开发呢,那就好,真希望有那么一天。看着这些有些心酸,其实自己知道,这些只是安慰他们的话,能不能开发还为时过早,临走时还热情留我们吃饭再走,因为一直忙着交流,竟然忘记了拍照。。

被禁锢于武陵山区的苗族人民,世世代代备受官府的欺凌。在铜仁、松桃境内,特别是在德高现苗寨附近.诚如《铜仁府志*兵防志》所云:营哨络绎,烽火相望,对此作法,《铜仁府志*兵防志》得意洋洋称:“昔之营哨皆在郊圻,今之营哨皆迩苗巢,盖守险者必守于险之外,亦守江必守淮之意也!”直到“改土归流”后的清康熙年间,“生苗”还是不得越过边墙谋生。即便在边墙之外,也受种种约束。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德高现苗族村民得到许多照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惊人成绩,涌现出4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大专生占半数以上。德高现古建筑群是苗族村民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特殊教材。

 如何把传统村落打造成村民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心灵宁静回归的生态乐土,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路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