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交响▪精准扶贫进行时 打好文化牌,扶起“志”与“智” 省文化厅扶贫:“长短”结合力促产业,深挖内涵打造“百户苗寨”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左二)到翁高村开展“一进二访”,详细了解并记录相关情况。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 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翁高村 帮扶单位 省文化厅 乡村介绍 翁高村位于会同县高椅乡东北角,距县城55公里,2015年被列入省级扶贫村。区域面积5.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700多米。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146户,44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99人;村民居住极其分散,最远的两个小组相隔3公里。全村共有耕地737亩,人均1.7亩;林地7572亩,人均17亩。2014年人均收入1960元,全村无任何村集体经济,无任何村财政收入。 扶贫者说 争取到2017年实现“117”计划目标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 要帮助翁高村精心做好整体扶贫计划,争取到2017年实现“117”计划目标。即树立一个目标:到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坚持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实现七个到户:规划设计到户、基础设施到户、产业扶持到户、教育培训到户、危房改造到户、环境整治到户、结对帮扶到户。 帮扶措施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修建联村公路、新建改造村级公路,实施饮水工程、水利水渠改造、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网络设施建设工程; ●发展产业项目,坚持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相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升传统种植、养殖业,成立合作社,并鼓励发展庭院经济;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依托当地民族特色及山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百户苗寨”;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派驻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这季节楠竹一天能长7节,你看,这棵昨天才冒出土,今天已跟我差不多高了。10寸以上的竹子至少卖十四五元一棵,对楠竹地进行低改后,一亩地能长45棵左右。”在翁高村楠竹低改地,省文化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晓林说起楠竹的生长情况、行情价格,了然于心。去年,工作队带领村民对500亩山林进行楠竹低改、200亩山林进行油茶低改,把灌木林变楠竹林、油茶林后,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产值约30余万元。 去年4月8日,省文化厅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翁高村,以改善民生为切入点,以服务发展为抓手,逐步推进工作,全力开展精准扶贫。一年时间过去,村容村貌变美了,老百姓脸上笑容多了。■记者 吴名慧 袁欣 【基础牌】 路通了,水到户了,信心更坚定了 “不夯实基础设施,就打不牢‘扶贫地基’。”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晓林回忆,进村后一个多月的挨家挨户摸底走访过程中,村民提得最多的就是希望把路修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一不留神就摔跤,看着村里山头田间的好东西运不出去、变不了钱,我们的切身感受是心痛。” 为此,帮扶工作队筹措资金13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联村公路2公里、村级公路1.2公里,新建、改造组级公路近3公里,“今年计划修建林间生产便道2公里,建立垃圾站,开展亮化工程,同时要整治地质灾害,规避安全隐患”。 去年6月,在工作队帮扶下,翁高村启动居民饮水到户工程,现已基本完成;12月,村里开始了2.5公里的水利水渠改造。此外,还完成了无房户新房修建、村部提质改造、文化广场修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基础工程。 “等天气晴好,就能对联村公路实施水泥硬化。完工后,翁高村到洪江区只需要40多分钟车程,再不用像现在这样绕山路、转水路,还有可能因为天气原因中断交通。那时,村里的楠竹、茶油、牛羊猪鸡等农产品要销出去就方便多了。”村支书兰喜龙言语间满是感激和信心。 【产业牌】 “长短”结合,以奖代补,调动村民积极性 2014年,在外务工8年的村民兰田选择回乡创业,摸索出一套山羊生态循环养殖链,即收集山羊养殖产生的粪便用于养蚯蚓,再把蚯蚓用作养鸡和石蛙的饲料。但是,苦于村里交通不便、养殖规模有限等原因,当时兰田的创业路称不上顺利。 去年7月1日,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翁高村成立同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兰田被选为技术带头人。合作社吸引了30多户村民参与,工作队还帮他们寻找销售出路。“去年我家规模发展到200多头,收入3万多元。”兰田感激地说。 “选择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是很纠结的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群众意愿等综合因素。”为此,王晓林带着他的队员李宇梁“找项目跑断了腿,做工作说干了嘴”。王晓林说,为了鼓励老百姓依托翁高村丰富的山林资源进行畜牧养殖及楠竹、茶油低改,工作队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每个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补贴。“去年,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扶持60户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年产值50万元。” 今年开春,工作队又帮助村里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吸引农户以各种形式灵活参与的模式,种下120亩山核桃林,可实现长期效益。目前还正在引进光伏发电项目。 经过一年努力,翁高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1960元增长至2015年的2880元。 【旅游牌】 做好规划,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百户苗寨” 与翁高村一水相隔的高椅村2012年进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旅游发展蒸蒸日上。而翁高村的苗寨保护程度、传统文化习俗传承度同样很高,如何搭上乡村旅游“列车”?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晖去年10月到翁高村调研扶贫工作时指出,翁高村应依托当地民族特色及山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百户苗寨”。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翁高村于去年4月启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的补报工作,目前已成功进入省住建厅推荐名单并上报国家住建部。王晓林告诉记者,工作队正邀请文物保护利用、地质测绘、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加紧对村部阵地建设、群众文化广场、蓝氏祠堂、凉亭及文化墙等发展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并选择有意愿的村民住宅进行试点改造以增加接待功能。 村长兰大发说:“工作队来了之后,不光帮我们‘输血’,更用心帮我们‘造血’。” 【文化牌】 精准对接文化供需,增强村民文化“获得感” “以前既没场地设施,也不知道怎么‘唱唱跳跳’。去年,扶贫队帮助村里修好了村部文化广场,配了音响设备。今年文化厅又召集文化志愿者培训,教我们打腰鼓、跳广场舞。现在,晚上打牌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村里风气好转,家庭、邻里间和睦了。”身兼翁高村妇女主任和村文化志愿者两职的陈忆群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争取在明年春节时,组织村民们自导自演一台“翁高春晚”。 今年3月,省文化厅与省文明办联合组织实施“阳光工程”——湖南省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试点工作,共招募、培训60名农村文化志愿者,配备到60个行政村,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志愿服务。翁高村就是试点村之一。 3月26日,陈忆群到长沙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农村文化志愿者培训,学习如何具体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等内容。陈忆群说:“我们要带领村民自己动起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村里形成向上、向善的健康文明生活新方式。” 记者在现场 文化让扶贫之路走得更坚定 4月13日,经历连续阴雨天的翁高村骤然放晴。记者进村时,正赶上村里腰鼓队成员在村部前的文化广场上排练,热闹场面好似节庆日。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塌方频发、坑坑洼洼,被村民戏称为“钓鱼塘”。现在,文化广场已经是村民们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老地方”。 在翁高村,扶贫工作最少不了的就是文化味儿。看得出,省文化厅的工作队想干的就是打造“带不走的文化扶贫队”。修路修水渠、完善饮水工程,开发各类产业项目,做好“输血”能帮助村民鼓一时的钱包,而帮助村民搞好“头脑里的建设”,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才能让小康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