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 实习生 孙小慧 衡阳报道“小鸡叽叽叫,母鸡咯咯叫,公鸡喔喔叫。”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前聋儿康复语言训练班,刘玲琍拿着3张分别画有小鸡、公鸡、母鸡的大卡片,夸张地展示着嘴、舌、牙、喉咙的变化。念了上百遍,孩子们的发音仍然含糊不清。 刘玲琍一句句领读,孩子们戴着人工耳蜗,一句句跟读。每一个字的发声,孩子们都要艰难地学读上百遍,才能跟正常人发音有几分相似。 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25年,用她的话说,“我的学生是一群‘折翼’天使,我就是他们的‘妈妈’。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要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第一次带班也时常不知所措 1991年,刘玲琍从南京特殊教育学校聋哑教育专业毕业,之后一直在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她坦言,一开始她也时常不知所措。她第一次带的班上共16名学生,学生刚入学时只有七八岁,自理能力差。 她到学生宿舍帮孩子整理衣被,把他们换下的脏衣脏鞋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学生病了,她就带着去医院看病、打针。刘小慧同学智力不好,而且性格孤僻,一直不适应住校生活。刘玲琍时刻关注和安抚着她,总把她带在身边。 星期天到了,刘小慧母亲农忙,不能来接她,刘玲琍就把她带回家,帮她洗头、洗澡、剪指甲。 希望学生成为生活的强者 在刘玲琍的悉心培育下,20余名听障孩子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并成功考上大学。 “学生走出校门时,能自立于社会,不做社会的累赘,成为生活的强者,便是我最大的成就。”刘玲俐说。 刘玲琍,也是今年湖南省全国优秀党员推荐对象名单中的一员。 儿子我一定教好,学生我也不会放弃 2005年4月6日,刘玲琍休完产假来上班,学校就让她担任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脏乱差”班,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 事实上,刘玲琍也是一名听力障碍儿的母亲。儿子八个月大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因为坚信儿子能回归正常,刘玲琍不愿再生,丈夫选择离开了她。 有同事劝她请假带孩子去长沙进行康复训练,她都婉言拒绝了,并且坚决地说:“儿子我一定会教好他,学生我也不会放弃,因为我爱儿子,也爱学生。” 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后进班不但扭转了班风,而且进步很快,多次在学校各项竞赛中得奖,并被评为校先进班级。而她的儿子也在她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会了说话,现在普校随班就读,成绩优良。 因为儿子,刘玲琍深深理解每个学生家长,她常给家长打电话,聊聊学生情况、谈心,成了家长的好朋友。过年时很多家长都打来了拜年的电话,并邀请他们全家去做客。 就这样,面对这群几岁就离开父母的“折翼”孩子,刘玲琍用挚诚的爱浇灌着他们的心田,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妈妈”。 “我最喜欢参加学生的婚礼了,很多学生都叫我妈妈。”刘玲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