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盛世湘黔 城事热报 查看内容

贵阳:“绿色发展·知行合一”创“清新贵阳”

2016-7-18 16:51|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0024 |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图为贵阳著名风景“甲秀楼”在蓝天下格外靓丽。    中新网贵阳7月16日电 题:贵阳:“绿色发展·知行合一”创“清新贵阳·爽爽的呼吸”   作者 杨云   “这里的美景让我很震撼。”,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科学家 ...

图为贵阳著名风景“甲秀楼”在蓝天下格外靓丽。 

  中新网贵阳7月16日电 题:贵阳:“绿色发展·知行合一”创“清新贵阳·爽爽的呼吸”

  作者 杨云

  “这里的美景让我很震撼。”,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这样感叹。

  作为一位“中国女婿”,苏德霍夫与中国可谓渊源颇深,但却是第一次来到贵阳。他表示非常欣赏贵阳美丽的山水,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清新贵阳’来之不易。”贵阳市民王怀远说,“爽爽的呼吸是生态文明建设带给贵阳市民最大的‘生态红利’。”

  爽爽的贵阳,是贵阳的城市名片,也是贵阳生态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贵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森林绕城、空气清爽、气候凉爽的贵阳,曾经也有很多“不爽”: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地理位置差,土地资源少,工业基础弱,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

  “底子差”能不能建设生态文明?“家底薄”搞不搞得好生态文明?当初面对质疑,贵阳市不争论,埋头苦干,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气候资源被发掘、旅游资源被发掘、生态资源被发掘、文化资源被发掘、创新潜能被激发,后发快跑、少走弯路、多选捷径、敢为天下先的“蛮劲”让贵阳最终闯荡出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路子。

  贵阳市生态委发布的2015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中显示,去年贵阳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尤其在市民最关心的空气质量方面改善很大,贵阳市的优良率达到了93.2%,一年中有340个“蓝天”。

  “从煤块到蜂窝煤、从罐装液化气到管道煤气,再到管道天然气,一次次‘厨房革命’不断提高着家人的生活质量。”让市民张瑞华深有感触。2014年,张瑞华居住的社区用上了高效清洁的天然气,这些烦恼也随之而去。“不用再为灶台的火力不足着急了,而且厨房干净整洁。”

  “‘煤改气’项目实施之后,过去脏乱差的锅炉环境有了巨大改变。”贵州烟叶复烤公司总工程师魏成忠告诉记者,“通过‘煤改气’的推动,热效率从过去的60%提升到95%以上,综合能耗下降,不仅清洁达标排放,能效还大幅提高。”

  2014年9月,贵州燃气集团全面完成贵阳市天然气置换工作。这项工程让贵阳市70多万燃气用户、1200多户公建用户都用上了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从此,贵阳市实现天然气一张网供气,爽爽的贵阳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

  2007年,谱写生态文明的“贵阳版本”被提出,“不爽”的贵阳开始“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等城市梦想也一步步成为城市常态。同年,贵阳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统一司法管辖权,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2008年,贵阳市开始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同年,出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生态环境、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生态文化、政府廉洁6个方面共30多项指标。“生态文明从抽象理念一下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干得来,让市民吃下‘定心丸’。”

  2014年以来,贵阳结合实际,推进“蓝天保护计划”、“碧水治理计划”、“绿地保护计划”三大措施,打造出符合贵阳特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大气、水体、绿地污染防治贵阳新经验。

  抬头可见蓝天白云,出门可见绿树草地,搭乘公交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是现在贵阳这座城市的生活常态。当前,贵阳正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