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湘黔网 首页 湘黔文化 湖湘文化 查看内容

中国女排夺冠 爆燃的女排精神源于湖南制造

2016-8-22 20:55| 发布者: cnxqw| 查看: 35749

摘要: 今天,很多湖南球迷喜极而泣! 因为这支队伍夺冠了! 因为这支队伍与湖南关系很深! 里约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全中国最关注的一场比赛到来:今日上午,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金。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战胜东道主、 ...

今天,很多湖南球迷喜极而泣!

因为这支队伍夺冠了!

因为这支队伍与湖南关系很深!

里约奥运会最后一个比赛日,全中国最关注的一场比赛到来:今日上午,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金。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战胜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后,中国女排一路开挂,“女排精神”再次成为国民热词。而在35年前,“女排精神”有另一个名字,叫“竹棚精神”,它是在湖南产生的。当时的女排姑娘在湖南郴州的两座竹棚内训练,并开启“五连冠”辉煌。

作为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摇篮,湖南人自然有着无法言说的激动。因为从1979年,中国女排落户郴州起,便在这里谱写了一段女排与郴州的美丽故事。

一个湖南人的牵线

这里交通便利环境好

图为1982年12月14日,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出征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前合影。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30多年前,北京的训练馆应该是当时全国最好的,为什么女排要来条件比较差的郴州训练?

1978年2月,当时的国家体委提出三大球要打“翻身仗”,女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先头部队。郴州市体委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动起了建排球基地的想法,便找到当时郴州市体校的排球教练杨和益商量。

杨和益曾是湖南省男排队员,入选过国家青年男排,与国家体委排球处处长钱家祥有一面之交。他们马上进京,找到国家体委排球处,提出建排球基地的想法,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能建起六块木板排球训练场地,我就把国家青年女排放你们那去”。

女排队员在竹棚中训练。

当时政府没有建设资金,湖南省体委拨款5万元,郴州市体委自筹11万元,开始了排球基地的建设。郴州盛产楠竹,为节省经费,便选择楠竹做建材,从1978 年11月到1979年1月,建起两座面积分别为1392平方米和720平方米竹棚训练馆,接待国家青年女排集训。

而最终成为国家女排的训练基地,当时的女排领队、湖南溆浦人张一沛则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女排想在当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争夺冠军,但在北京会议、学习、活动多,耽误时间;再加之训练场地紧张,女排确实想找一个“清净”的训练基地。郴州市体委的领导找到张一沛,发出邀请。张一沛没有立即答应:“老乡,你们可不能骗我,你们那里的条件到底怎么样?”

随后,张一沛和中国女排教练邓若曾南下郴州进行了考察。

“在女排根本没确定来郴州训练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筹资,把员工楼改成运动员宿舍。”曾在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多年的张式成回忆,为了给女排提供最好的住宿条件,基地把最好的一排房子进行了改造,给每间房子加盖卫生间,安装冷热水管,配备洗脸盆、花洒龙头。在看过郴州排球基地后,张邓两人很感动。加上郴州处在京广线上,交通便利,从北京直接买个卧铺睡一觉就到了,距离举行1979年香港亚锦赛又近,“ 他们一看,这里环境好,交通方便,国内外媒体找不到,当场就拍板来郴州训练”。

训练服洗后烤干继续穿

“竹棚精神”支撑巾帼健儿

女排教练袁伟民在辅导梁艳训练。

1979年10月5日上午,中国女排队员正式进入竹棚馆开始训练,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铁榔头”郎平。尽管郴州市体委竭力希望能为女排队员提供好的训练环境,但对于女排队员来说,艰辛的训练生活才刚开始。

虽然建好了“六块木板训练场地”,但这些木板是从铁路上找来的废弃枕木,木板之间的连接处不严密,队员们倒地救球的动作快而猛,不时有队员在木地板上被刮伤。张士成回忆:郎平的手掌心扎进过小木刺,张蓉芳的大腿被粗油漆粒子划出过血痕,陈招娣的球衣被勾出线丝……

1979年,中国女排队员在郴州训练基地合影。

当时训练装备的简陋也是现在不可想象的。“当时运动员没有护膝、护腕,我们请当地的裁缝师傅为她们临时定做,还为她们定做布马甲套在球衣外面,减少受伤几率。”张士成介绍,那时,国际上比赛使用的运动服国内还无法生产,队员的训练服都要从国外购买,所以队员们对训练服也是分外爱惜。

除了训练艰辛,队员的生活条件也异常艰苦。“第一年集训时,基地还没有洗衣机,女排姑娘们的衣服都是手洗。姑娘们怕辛苦我们,都抢着自己洗,但哪有时间啊!”张式成说,当时女排每天白天训练,晚上上课,她们换下来的训练服由工作人员在炭火边烤干后,马上又换着穿。“当时条件有限,哪有那么多的训练服啊!”

然而,对于女排队员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唯一重要的就是训练。张士成记得,当时郎平头部被球打得轻微脑震荡,经过治疗后的第2天就又上了训练场;新队员杨晓君大年三十全天都在训练馆里,“练到哭,但哭了以后再练……”

“五连冠”铸就辉煌

郴州开启传奇之路

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夺冠,并从此开启“五连冠”传奇。

中国女排于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在郴州集训后,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并由此走向了辉煌时期。

这也是中国体育界的历史性突破,“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当时幽默报道:中国女排迅速崛起于世,是由于她们近年来经常在一个“秘密的核基地”集训备战,它就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美丽山城——郴州。

然而,在这个只有两个竹棚训练馆的基地,唯一拥有的是女排姑娘们一球一球砸出来的“拼搏精神”。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秘鲁队的决战以3比0获胜。

1984年,刚刚经历了5名老将退役的中国女排,再次来到郴州进行为期71天的冲击洛杉矶奥运会金牌的集训。结束了那次集训后,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中国集体项目的第一枚金牌。

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1986年,女排再次集训郴州,之后夺得世锦赛冠军,从而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的传奇。自此,“女排精神”成为影响几代国人的时代符号。

由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从2001年开始连续8年在郴州集训,并在2003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再夺阔别20年之久的奥运冠军。

伫立在郴州女排训练基地的石碑。

郴州苏仙岭自古有“十八福地”之称,而在女排来到郴州集训之后,这里的确成为了女排的福地。

如今,在郴州市体育训练基地,有一座中国女排拼搏史迹馆,里面陈列了老女排各个时期训练用过的器材和装备。史迹馆承载了女排过去的艰辛和创造的辉煌,让前来参观的人都忍不住感慨。老一届女排克服了重重困难,抱着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信念日复一日地磨砺着自己的技术和意志品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让郴州成为中国女排的“娘家”与“福地”,也诞生了中国女排的“竹棚精神”。

这或许正是30多年后无数国人仍为女排热泪盈眶的原因:在女排姑娘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人生。不管多难,一分一分,一步一步咬牙顶下去,这是即便一个小人物也可以拥有的人生豪情!

“女排精神”传承者

高处不松懈,劣势不气馁

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八进四的比赛,中国女排对阵东道主、夺冠大热门巴西队。赛前并没人看好中国金花们,8年来逢巴西不胜的战绩成为国人胸口之痛。然而,奇迹发生了,女排姑娘们在第一局大比分失利的情况下,上演了翻盘好戏,以3:2的总成绩力克巴西队,奥运赛场上演了振奋人心的“中国时刻”。这一成绩是如何得来?人们看到了熟悉而又久违的“女排精神”。

今年4月1日,当年携手郎平一起创造女排“五连冠”伟业的主力球员陈招娣因病离世。老女排金花们再聚首,这是中国女排的黄金一代,是给国人振奋和信心的一支队伍,“女排精神”被媒体重新提起。郎平跟袁伟民说,我应该是老女排最后一个还在一线的了,“应该为中国女排传承一点东西,女排的东西再不传承就可惜了”。郎平没有食言,她给这支球队传授了最宝贵的“女排精神”。

手执女排的教鞭,郎平面对的是一只新老交替后千疮百孔的队伍。可是,这把不服输的“铁榔头”,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女排姑娘们重新凝聚成一个团结、高效而又充满战斗力的集体。处于高处不松懈,处于劣势不气馁的“女排精神”在赛场一次次美丽绽放,这种在逆境中拼搏崛起的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风貌的体现。

35年前,中国女排姑娘们励精图治,厚积薄发,首夺世界杯冠军,由此开创了五连冠的伟业。光荣的成绩不仅仅是一块块金灿灿的奖牌,中国女排身上那股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并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